第27章 初见故人

类别:幻想言情 作者:字数:1709更新时间:25/07/08 16:37:19

“脸上的包是怎么回事?”陈家姑娘,也就是未来的靖王妃三愿,朱唇轻启,打破了略显压抑的沉默,“这几日不见,初来乍到时那股水灵劲儿全没了,若不是你唤我,险些没认出来。”

舒卿闻言,苦涩一笑,抬手轻抚脸颊上新冒出的红肿痘痘,故作轻松地说道:“让姐姐见笑了,这些都是我自找的。模样丑陋些,或许能打消一些人的念头,免去不必要的麻烦。”

三愿眼波流转,似有所悟,声音也放低了几分:“看来,你在这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每日都做些什么呢?”

舒卿叹了口气,将这些天来的遭遇娓娓道来:“还能做什么?无非是些粗活重活。原本以为在绣房做些针线,能图个清静,谁知今日春娘说靖王殿下要来,人手不够,非要拉我出来充数。正巧碰上姐姐你来了,我怕她口无遮拦,怠慢了你,这才跟了过来。”

三愿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轻叹道:“她这是想让你多见识见识这权贵奢靡的生活,让你心生向往,慢慢沉沦。恐怕对我,也会用同样的手段吧。多亏你提醒,我心里也能有个准备。”

舒卿心中暗叹,果然不愧是曾经的自己,心思细腻,洞察力敏锐。春娘的伎俩,她早已看穿,只是前世的自己,为何还是没能逃脱春娘的掌控呢?

“蚕儿妹妹,你可有什么打算?”三愿紧紧地盯着舒卿的眼睛,语气带着一丝期盼,“若是有可能,我们姐妹二人一起想个法子,也好摆脱这受人摆布的命运。”

舒卿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我能有什么法子?如果能离开,我又何至于此?”

三愿并不气馁,继续说道:“倒也不一定要离开,只要能在这里过得好一点,也行啊。”

舒卿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冷冷地说道:“这里没有人能过得好,一个都没有!”

话一出口,舒卿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心中暗惊:“怎么才短短一日,说话的语气就和玉沐那丫头越来越像了?”

但转念一想,玉沐的话虽然尖锐,却句句属实。明知前方是万丈深渊,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下跳,这种情况下,说几句刺耳的话,也在情理之中。

三愿被舒卿突如其来的刻薄语气吓了一跳,连忙问道:“蚕儿妹妹,你以前说话不是这样的啊!怎么才来了几天,就变成这样了?难道是觉得做丫鬟委屈了你?”

舒卿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解释,只能含糊地说道:“没有,我没有觉得委屈。”

三愿却是不依不饶,哭诉道:“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委屈,觉得是我父亲连累了你们。可是我相信,我父亲绝没有谋反,我们是被冤枉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沉冤昭雪的!”说到动情之处,泪水如断线的珍珠般滚落。

看着眼前梨花带雨的三愿,舒卿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她多么想脱口而出:“一定会的!”

可是,她清楚地知道,直到靖王战死沙场,直到她自己也香消玉殒,将军府的冤屈也未曾得到昭雪。她又怎么能欺骗曾经的自己呢?

见舒卿沉默不语,三愿的眼神黯淡下来,带着一丝受伤的语气问道:“你是不是也不相信,我们将军府是被冤枉的?”

舒卿连忙擦去眼角的泪水,柔声说道:“我相信!我都相信!姐姐,你别想太多了,我先帮你松绑,好不好?”

三愿闻言,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带着一丝顾虑问道:“你能帮我松绑?她们不会因此责罚你吧?”

舒卿走到三愿身后,小心翼翼地解开她手上的绳索,轻声说道:“我听这里的小丫鬟说,春娘向来宽待新来的姑娘,头半个月都不会太为难她们。”

费了好一番功夫,舒卿终于帮三愿解开了绳索。她坐在三愿身边,轻轻地搓揉着她被绳子勒得发麻的双臂,试图帮助她活络血脉。

过了许久,三愿突然问道:“蚕儿妹妹,你以前不是一直叫我舒卿姐姐吗?怎么现在改口了?”

舒卿心中一凛,暗道:“我怎么能直呼自己的名字呢?”

她连忙定了定神,找了个借口解释道:“姐姐应该知道,我的大名叫苏殇,蚕儿只是家人对我的昵称。如今身陷囹圄,不知何时才能脱身,我实在不想让别人拿着我的大名在这里喊来喊去。好在蚕儿这个名字,听起来也像个丫鬟的名字。可是姐姐的舒卿,是正儿八经的学名,和我的蚕儿不一样。”

三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这么说来,我也应该给自己取个别号,让她们称呼了。”

舒卿含笑说道:“这当然由姐姐自己做主。”说着,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敢停歇,继续为三愿揉着手臂。

又过了一会儿,三愿突然开口问道:“你说,‘三愿’这两个字,怎么样?”

舒卿微微一怔,低声吟道:“三愿?‘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是这个意思吗?”

三愿轻轻抿了抿嘴唇,轻声说道:“是这个意思,不过也不全是。在那些人听来,或许想到的只是这句诗,但在我心里,‘三愿’另有深意。一则……”

舒卿连忙伸出手指,轻轻地按在三愿的嘴唇上,示意她噤声:“姐姐别说!愿望说出来,就不灵验了!”

已经打定主意改名为三愿的陈家姑娘,点了点头,好奇地问道:“你就不想知道,我心中所想的三愿是什么吗?”

舒卿轻轻摇了摇头,柔声说道:“不必说出来,身处这样的地方,谁不是满腹心事?有些事情,不用说出口,只要境遇相似,便能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