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左手神迹
类别:
幻想言情
作者:
字数:1191更新时间:25/07/08 16:36:52
朱常洛倚着主座,眉眼间舒展了几分,似是积压已久的烦忧终于找到了一丝泄口。他望着一旁的兄弟几个,嘴角忍不住扬起。这深宫如笼,他独自支撑着大明帝国的重担,但只有此刻,几个弟弟围坐一堂,他的心才稍有慰藉。
酒过三巡,席间谈笑渐渐随意,朱天风一改平日的冷峻,舌灿莲花般引得众人笑声连连。然而,话锋一转,他忽然正色道:“皇兄,那魏忠贤和客氏,实在是不该留在宫中。”
朱常润闻言,不禁皱眉反问:“老五,你怎么总对这两人如此忌恨?不过是太监与乳母,他们能闹出什么大事?”
“不!”朱天风冷笑了一声,眸中闪过一丝森寒,“他们表面看似忠诚,实则阴险狡诈。若不及时铲除,大明的根基必将毁于他们手中!”他说到此处,眸光一顿,似是透过纷飞的白雪,看见了某个不堪的未来,“皇兄你可知?就是那魏忠贤,几年后竟被百姓尊为‘九千岁’!荒唐可笑之至,而那个客氏,更是被尊为‘奉圣夫人’。他们二人狼狈为奸,手染诸多忠臣鲜血!”
这一声质问,直击在场诸人的心底。朱天风站起身,仿佛有些愤慨,用力握紧了手中的酒杯,冷声道:“今日不取他们性命,他日恐怕是他们对我们下手!”
惠王朱常润依旧不满,但却被朱天风的一席话震得说不出反驳之语。而太子朱常洛则微微抬眸,语气收敛:“老五,得饶人处且饶人,魏忠贤未见有大错,如此急着下手,恐非稳妥之举。”
朱天风闻言摇头,语气里带着些许恳切:“皇兄,臣弟失踪的那些日子,曾遇一位道士,他预言大明气数已尽。臣弟痛悔不已,难道太祖皇帝经历万苦建立的大明,成祖皇帝三征漠北的血汗,就这样断送于你我之手?”他说着,情绪有些失控,竟然红了眼眶,“既然太父久不上朝,我等更应肩负重担!”
话未说完,朱常润连忙伸手,将周围门窗一一关紧,语气低沉:“五哥,这话可千万别再轻易提起!”
寂静的气氛如冷风般灌入室内,朱常洛看着外头的白雪,眼圈不禁泛红。他的拳头紧了紧,语气颇有几分伤感:“依祖制,臣弟我是不该摄政的。但看着大明一步步沉沦,父皇久不上朝,谁人能劝得动他?大明的未来恐怕真就落在我们手中!”
就在这时,朱天风取出几张纸递给朱常洛,沉声道:“皇兄,这是那道士所言,与大明国运相关的人物,我一一记在心中。贤者应当亲近,奸佞之徒务必远离!”纸张定睛一看,朝臣分明列出姓名,贤臣用朱笔圈点,佞臣则标以巨叉。
“这些……”朱常洛接过纸张,眸光渐渐凝聚。当视线扫过“孙承宗”“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名字时,他的眼底多了一抹惊诧,“此乃天机妙算?那道士如今在何处?”
“臣弟寻遍四方,仍未发现踪影。”朱天风叹道,“只是他临别前告知,此江山太重,臣弟愿以赤诚之心辅佐皇兄共同守护。至于其他妙计,臣弟不便多言,待时机成熟自会告知。”
朱常洛听后,眉头逐渐舒展开来,心底的狐疑混着感动,压得他胸口格外闷重。而朱常润也插话道:“皇兄,与其留着这两个祸根,不如立即赶出宫去!”
朱天风对朱常润的提议颇为赞许,他看着朱常洛,声声真切地劝道:“皇兄,若留此祸患,恐报国将士的鲜血也救不了大明。常言道,大仁不存妇人之仁,今日你不除掉他们,日后便是后患无穷!”
朱常洛终是咬了咬牙,抬眼看向兄弟二人:“好,暂且将他们逐出宫!”
紧接着,只见宫门外,一个五岁孩童蹒跚着走上前。他穿着明黄色长袍,声音稚嫩:“儿臣见过太子妃,母妃,李选侍。”孩童的纯真与席间的肃杀气氛鲜明对比,也将所有人的目光拉回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