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想家了?
类别:
幻想言情
作者:
字数:2212更新时间:25/07/08 16:36:45
林婉诗单手托腮,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的光芒,仿佛在酝酿着什么计划。她的目光聚焦在眼前的虚拟屏幕上,那里正显示着关于“文杰”的种种信息。
“这文杰倒真有几分胆识,”她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年纪轻轻,便敢独自闯荡,还能闯出一番名堂,着实不简单。”
系统沉默不语,显然无法理解林婉诗这番赞赏的逻辑。在她看来,林婉诗似乎总是能从一些匪夷所思的角度发现别人的优点。
林婉诗并未理会系统的沉默,她猛地站起身来,朝着城楼的方向疾步走去。她的身影略显急促,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与此同时,刚从书房处理完公务的祁诗荣,偶然间瞥见了林婉诗匆忙的身影。他心中涌起一丝好奇,便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当他发现林婉诗的目的地是城楼时,心中的疑惑更甚。他暗自猜测,这个古灵精怪的林大人,又在酝酿着什么新的“幺蛾子”。
殊不知,林婉诗的一举一动,早已落入祁诗荣的眼中。她一路飞奔,很快便抵达了城楼,毫不犹豫地攀上了城墙。
此时,文杰正在城墙上巡逻,他远远地便看到了林婉诗的身影。他心中疑惑,便迎了上去,拱手问道:“林大人不留在府衙,好好想想如何说服薛大儒,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林婉诗闻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文杰,我知道你是文太傅的幼子,离家四年未归,难道你就不想家吗?”
文杰万万没想到,林婉诗一开口便点破了自己的身份。他原本还想继续隐瞒,不愿过早暴露。
“你怎么知道?”文杰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和疑惑,“走,咱们换个地方说话。”
林婉诗并没有拒绝,她点了点头,便跟着文杰走到了一处僻静无人的角落。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引得周围的士兵们议论纷纷,猜测他们究竟在密谋着什么。祁诗荣赶到城楼下时,看到的便是两人远去的背影。他心中更加疑惑,这两人究竟有什么秘密要谈?
不久之后,林婉诗和文杰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文杰的脸色有些阴沉,看起来心情不太好;而林婉诗则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仿佛刚刚“欺负”了文杰一般。
当林婉诗和文杰回到城楼下时,一眼便看到了站在那里的祁诗荣。
“三……三哥,你怎么会在这里?”林婉诗有些惊讶地问道。
祁诗荣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过林婉诗,落在了她身后的文杰身上。平日里,文杰总是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可今天却反常地沉默不语,仿佛哑了一般。
“你们刚刚去干什么了?”祁诗荣语气平静地问道,眼神却锐利地盯着两人。
林婉诗顺着他的目光回头看去,只见文杰一脸如丧考妣的表情。
“这孩子,”林婉诗心中暗自感叹,“也太经不起打击了吧。看来是从小没吃过苦,这四年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想娘的时候,会不会躲在被子里偷偷哭鼻子?”
她转过身,笑着对祁诗荣说道:“哈哈,没什么,就是文副将可能有些想家了。”
祁诗荣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对于文杰的事情,他了解得比林婉诗更多。
“对了,”祁诗荣转移了话题,“薛大儒派人送来请帖,邀请我们赴宴,你去吗?”
林婉诗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她兴奋地连连点头:“去,当然要去!什么时候?”
“明日午时,在鸿日楼设宴。”
林婉诗兴奋得差点跳起来,事情终于有了眉目,看来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了。
“对了,前几日我飞鸽传书回京,太医应该已经在路上了吧?”她问道。
“不错,再有三日便可抵达。届时,薛大儒的身体便可以得到妥善的调理。我听说,这次来的是齐太医,医术十分高明。”祁诗荣回答道。
林婉诗闻言,总算放下心来。夜里,她将那本记录着关于薛成裕信息的杂记拿出来,又仔细地翻阅了一遍。可惜的是,杂记中记录的内容太过浅显,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信息。
“系统,详细地跟我说说薛大儒的生平事迹。”林婉诗在心中默念道。
系统很快做出了回应:叮,薛成裕少年成名,年仅十六岁便高中状元,进入翰林院当值。但因年纪尚轻,又出身草根,在朝中毫无根基,故而备受排挤。一次,他被人诬陷,虽然最终自证清白,但也彻底看清了官场的腐败之相。他对朝廷彻底失望,遂辞官归隐,游历天下,为底层草根学子启蒙。如今,他备受世人尊敬。
听完系统的介绍,林婉诗不禁感叹道:“倒真是一身风骨,两袖清风。这样的人,确实很难请得动。不过,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
翌日,林婉诗精心打扮一番,正准备前往赴宴,却在府衙门口与祁诗荣和文杰不期而遇。
祁诗荣从怀中拿出一枚玉佩,递给林婉诗道:“林大人,这是午灯白的玉佩,你收好。”
林婉诗见状,眼前一亮,连忙将玉佩收了起来,笑嘻嘻地问道:“多少银子?我一会儿给你送去。”
祁诗荣无奈地摇了摇头:“我还不差这点银子。文杰也要跟你去见薛大儒,你们一起?”
虽然不知道文杰去见薛成裕要做什么,但林婉诗并没有拒绝,便带着他一同前往鸿日楼。
在鸿日楼外,顾远早已等候多时。时间尚早,而且此处距离鸿日楼也不远,三人便没有乘坐马车,而是选择步行前往。
当他们走到鸿日楼门口时,正好与薛成裕迎面相遇。
之所以能一眼认出他,是因为薛成裕身边站着的,正是午灯白。
“久闻薛老大名,在下林婉诗,见过薛老。”林婉诗拱手行礼,态度十分恭敬。
对于名师大儒,林婉诗一向心怀敬佩。薛成裕眼神灼灼地看着林婉诗,问道:“那本古诗集,是你写的?”
“是。”林婉诗没有丝毫扭捏,大大方方地承认。
“楼上去说。”薛成裕说完,便转身朝着鸿日楼内走去。
一行人来到楼上的雅间,林婉诗示意顾远将古诗集拿出来,恭敬地递给薛成裕。
薛成裕接过古诗集,翻看了几页,眼中流露出难得的赞赏之色。他合上古诗集,看向林婉诗,说道:“听灯白说,你们是朝廷中人。”
林婉诗倒是有些意外,午灯白嘴上说帮不上忙,暗中却还是向薛大儒提起了此事。
“正是。科举在即,我听家父说起薛老,薛老文采当今无人能及,此次科举若能得薛老坐镇,必将是我大夏之幸。不知薛老意下如何?”林婉诗见对方已经挑明,便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表明了来意。
薛成裕摇了摇头,说道:“老夫不敢受此赞誉。当年辞官之时,便已立下誓言,今生不再为官。再说,老夫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了。”
“薛老,此事暂且不谈。在此之前,我有一件东西要交给午公子。”说着,她将午灯白的玉佩拿了出来,放在桌上。
当她拿出玉佩的那一刻,午灯白和薛成裕的脸色同时变了。
“林大人,这玉佩……”午灯白有些惊讶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