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帝王怒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295更新时间:25/07/08 16:34:58

“黄良!”司树晃的声音犹如九天惊雷,炸响在空旷的大殿之上。那声音里裹挟着帝王之怒,如同蛰伏的猛兽,随时准备吞噬一切。
“奴才在!”黄良闻声,一个激灵跪倒在地,头颅深深埋下,身躯止不住地颤抖。在这样压迫性的威严之下,他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传朕旨意!”司树晃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千钧巨石,重重砸在人的心头,“即刻调京畿卫戍营统领觐见!”
“另外,”司树晃的目光深邃如寒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命杨桃,星夜兼程,即刻回京!”

杨桃一路风尘仆仆,快马加鞭赶回京城。他甚至来不及擦拭额头上密布的汗珠,便匆匆赶往皇宫,求见司树晃。
“微臣杨桃,参见皇上!”杨桃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
司树晃抬起头,目光如炬,审视着跪在地上的杨桃,沉声问道:“江南情况,究竟如何?”
杨桃不敢怠慢,立刻躬身禀报道:“回皇上,江南局势错综复杂,犬牙交错。景王殿下虽已脱离险境,但余波未平,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似有死灰复燃之势。”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神色凝重地说道:“尤其是徐小姐……其心智之坚韧,手段之决绝,实乃非常人所能及。”
司树晃闻言,眉梢不易察觉地微微一动,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沉声问道:“细说。”
杨桃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抬眼看了司树晃一眼,见其面色如常,这才定了定神,将自己在江南地牢之中,亲眼所见的徐梦欣审问刺客的经过,一五一十,巨细无遗地禀报。
从利用玫瑰花蜜引诱蚂蚁,到巧妙地使用辣椒粉驱赶毒虫,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毛骨悚然,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御书房内的温度也随着杨桃的讲述,骤然下降,寒意逼人。
司树晃静静地听着,面色阴晴不定,深邃的眼眸中情绪翻涌,难以捉摸。他的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御案,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敲击在人的心头。
待杨桃说完,御书房内陷入一片死寂般的沉默之中。
良久,司树晃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她……竟是用如此手段审问刺客?”
杨桃额头冷汗涔涔,他小心翼翼地回道:“回皇上,确是如此。徐小姐……看似柔弱,实则内心刚毅果决,手段狠辣异常。那刺客原本嘴硬如铁,百般抵赖,但在徐小姐面前,顷刻间便全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隐瞒。”
司树晃闭上眼睛,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徐梦欣那张清冷而绝美的容颜。
决绝,聪慧,又带着他从未见过的狠厉。
他一直以为,她不过是温室里的花朵,需要精心呵护,却不曾想到,她竟然拥有如此惊人的力量。
“火药走私一事,查得如何了?”司树晃再次开口,语气恢复了帝王的威严,听不出任何情绪。
杨桃精神一振,立刻恭敬地回答道:“回皇上,徐小姐已查明,火药被藏匿于护国寺大鼎之下,正是为景王殿下酬神之日所设的陷阱,意图谋害景王殿下!”
“护国寺……”司树晃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中寒光闪烁,语气森冷地说道,“宁王,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明目张胆,肆意妄为!”
“徐小姐还发现了走私的路线和接应之人,只是……”杨桃顿了顿,继续说道,“幕后真正的主使,身份隐秘,尚待进一步深查。”
司树晃沉默片刻,缓缓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深邃地望着笼罩在夜色中的京城。夜幕沉沉,如同此刻他心中翻涌的暗流一般,深不见底。
“杨桃,你觉得,徐梦欣此人,如何?”司树晃忽然问道,语气平静无波,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杨桃一愣,随即认真思索片刻,这才谨慎地回道:“徐小姐……绝非池中之物,非常人也。她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临危不乱,且……忠心可鉴!”
最后四个字,杨桃说得格外用力,掷地有声。
他亲眼所见,徐梦欣为了景王,不顾自身安危,千里迢迢奔赴江南,出生入死,多次身陷险境。
那份情谊,天地可鉴,绝做不得假。
司树晃闻言,嘴角微微勾起,似是嘲讽,又似是自嘲。
“忠心可鉴?是对朕,还是对景王?”
杨桃不敢妄言,只是垂首不语,不敢随意揣测圣意。司树晃也没有继续追问,他心中自有决断和判断。
徐梦欣的心思,深不可测,或许他永远也无法完全看透。
此刻的徐梦欣,对他而言,是一把锋利的刀刃,亦是一枚难以预测的棋子。
“传朕旨意!”司树晃猛然转身,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空旷的大殿,“即刻召京畿卫戍营统领,火速觐见!”
“另外,拟旨,嘉奖景王,着令其彻查江南盐税一案,务必……务必查个水落石出,绝不姑息!”
司树晃站在御案前,俯瞰着京城的舆图,眼中闪烁着幽深莫测的光芒。
江南局势,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宁王的野心,昭然若揭,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她,却身处漩涡中心,孤身一人,他又如何能够真正安心?
司树晃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密信,信上寥寥数语,是徐梦欣托人秘密送来的警示。
字字珠玑,重若千钧。
她总是如此,看似清冷疏离,实则洞察一切,心思细腻,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朝堂之上,林相咄咄逼人,步步紧逼,户部空虚,国库告急,北方灾情告急,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
这背后,若说没有人暗中推波助澜,他又岂会轻易相信?
他身为帝王,肩负天下重任,绝不能自乱阵脚,轻举妄动。
“黄良。”沉寂的夜色中,司树晃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丝疲惫。
“奴才在。”黄良无声地出现在殿内,躬身听命,姿态恭敬。
“你说,朕如今,究竟该如何做?”司树晃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茫然,他感到有些迷茫和困惑。
黄良心头一震,他跟随司树晃多年,从未听过皇上用如此语气说话。
皇上,是真的忧心了,是真的感到困惑了。
“皇上洪福齐天,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黄良小心翼翼地说道,他不敢妄议国事,只能宽慰皇上。
司树晃却摇了摇头,他要的不是宽慰,而是决断,是破局之道。
“逢凶化吉?”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朕的命,向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寄托于虚无缥缈的运气。”
黄良静静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他能感受到皇上此刻内心的挣扎和焦虑。
“皇上。”许久,黄良终于小心翼翼地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奴才斗胆,有句话想说,不知当讲不当讲。”
司树晃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黄良身上,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皇上心系江南,奴才明白。只是,京城亦是重中之重,皇上若轻离京师,恐生变故,让宵小之徒有机可乘。”黄良斟酌着字句,尽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担忧。
司树晃沉默不语,他何尝不知黄良所言极是?京城乃是国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若轻离,势必会引起朝局动荡。
可是,心中的那份牵挂,却如同烈火烹油,愈演愈烈,让他无法坐视不理,置之不顾。
“皇上,夜深了,龙体要紧,还请皇上保重身体。”黄良轻声劝慰,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担忧。
司树晃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黄良看着司树晃,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