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洞房夜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070更新时间:25/07/08 16:34:56
但她满脑子盘旋的,却是想要立刻查明崔家惨遭灭门的真相。
“对不住!”崔佩昕语带慌乱,急忙道歉。
沈卫剑眉紧锁,心中亦是五味杂陈,长卿离开静居时所说的那句话,犹如一根刺扎在他心头——她赌崔佩昕不会嫁给他。
一股莫名的慌乱攫住了沈卫的心房,隐隐的不安感如潮水般涌来。试想,新婚之夜,新娘迟迟未至,宫中等候的宫娥早已焦急如焚,生怕崔佩昕遭遇了什么不测。
沈卫动用了在京城布下的所有暗线,才勉强得知她的行踪。赶到临城门,映入眼帘的却是她与长卿并肩而立的身影。
长卿那人,一针下去,试问谁人还能保持清醒?
沈卫焦急万分,又怕崔佩昕因为前世的记忆而对这桩婚事心生恐惧,他双目泛红,紧紧抵着她,低声恳求:“崔佩昕,别丢下我。”
金碧辉煌的皇宫。
宫灯溢彩流光,紫宸殿飞檐之下,悬挂着簇新的大红灯笼,几缕红绸轻轻系在殿门之上,随风轻摆。
殿内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文景帝满面春风,笑容可掬,皇后上官菁却愁绪满怀,她凝望着远处窗棂外的皎洁月光,不免思念起远在他方的孩儿。
她缓缓回过头,与文景帝的目光交汇,上官菁的眼眸深处,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怨怼。
吉时已到,新人却迟迟未至,重席虚设,众臣们只能举杯对饮,相互寒暄,以掩饰心中的疑惑。
舒妃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勉强吃了两块糕点,便时不时地抬头看向殿门,见沈卫和崔佩昕久久不来,她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开始抱怨起来:“这新婚之夜,也太没规矩了些,竟让宫中这么多的妃嫔皇子公主,还有各位重臣,都等着他们二人,简直是无法无天!”
惠妃坐在她身旁,轻声劝慰道:“舒妃妹妹何必动怒,若是等得不耐烦了,就回宫歇着便是,吉时未到,新人又怎好出来呢?”
舒妃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惠妃姐姐是想赶我走不成?”
“妹妹误会了。”惠妃在宫里向来低调,不常出席宫宴,多数时候都在宫里静养,因此性子比旁人都要柔顺几分。
舒妃向来瞧不上惠妃,总觉得她浑身都带着病气,生的二皇子也是个病秧子不说,女儿萧虞芷才二十三岁,就染上了弑杀的恶习。
萧虞芷那样的货色,竟然还备受皇帝的宠爱,真是可恨!想她入宫多年,却始终未能诞下半子,要是她有个一儿半女,定然不会教成这副德行。
舒妃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姐姐若是怕人误会,就闭嘴吧!”
惠妃闻言,笑着闭上了嘴。
片刻之后,紫宸殿外的鼓声骤然响起,殿门外的宫女也整齐地站成了两列,鼓声震耳欲聋,伴随着一声高亢的宣告:“天地人和,吉时已至!”
众人闻言,纷纷站直了身子,就连向来高傲冷漠的二皇子,嘴角也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吉祥福到!新人入殿!”
殿内琴音骤然高亢起来,宫女们手提着绯红的灯笼,缓缓跨入殿中,人群中央,崔佩昕手执团扇,仪态万方地站在沈卫身侧。
一身华丽的嫁衣,衬托得她更加明艳动人,沈卫在京中素有温润如玉的美名,此刻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崔佩昕发髻上的步摇轻轻晃动,那对晶莹剔透的白玉耳铛,在她耳畔轻轻摇曳,偶尔会碰到她雪白的脖颈,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沈卫忍不住侧目望去,只见她今日艳丽惊人,素日未施粉黛便已是妩媚动人,今夜朱唇皓齿,美目流盼,肤若凝脂,更是美得令人窒息。
即使是浓妆艳抹,也丝毫没有落入俗套。
可总有人喜欢在赏月时败兴,美人当前,亦是不解风情。
随着他们完成了三拜之礼,宫门处突然传来一阵异动。
就在紫宸殿外,猛地传来一阵冲锋陷阵的喧嚣之声,沈卫冷眸一转,只见约莫百余名将士,手持利剑,气势汹汹地冲入殿中,齐声高呼:“杀!”
“拿下!”沈卫神色平静,波澜不惊。
那些叛军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动作,便被早已埋伏好的侍卫们牢牢控制住。若从殿外向远处眺望,还能看到宫门外,成千上万的叛军被禁军死死压制的壮观景象。
沈卫早就料到这场大婚不会平静,因此与崔佩昕商议,设下了这个局。
在玉鹤楼,崔佩昕将自己的前世经历,以及长卿告知她的种种,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沈卫。
结合前世宫城内乱,新帝被逼无奈自焚而死,以及沈卫杀死萧虞芷的种种,两人思虑了许久。
沈卫听后,终于明白前世的自己为何会杀死萧虞芷,又为何要覆灭沈氏一族。
可他恨透了皇室,却唯独不会对萧旬下手,毕竟他教导了萧旬五年,早已将他视如己出。
沈卫没有前世的记忆,只能猜测萧旬自焚,是被逼无奈。而近来,宫城之中总有贼人蠢蠢欲动。
先是东宫莫名出现的黑影,后是枯井中无故丢入的尸骸,以及养心殿御花园里惨死的猫。
似乎都在暗示着:当今太子,德不配位。
这样的流言蜚语有很多,只是大多没有传到沈卫的耳中。萧旬面对皇后赐婚,总是耍小孩子脾气,说自己不在意太子之位,只想娶裴家女为妻。
沈卫在东宫住了半个月后,萧旬才渐渐将心思放到了学业上,开始日夜挑灯夜读,学习治国之道,翻阅兵书典籍。
沈卫看了看一旁落座的萧旬,太子心领神会,站了出来,冷笑着说道:“惠妃娘娘,既然尾巴已经露出来了,就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本殿就在这里,你要杀便亲自动手!”
“何必劳烦这么多将士,今夜的喜酒,可不够喝啊!”
“惠妃?”众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
惠妃平日里最为恬静温顺,从未苛待过宫婢太监,如今怎会是发起宫变的幕后主使?
舒妃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刚想悄悄躲开,惠妃突然起身,一把扼住了她的脖子,厉声喝道:“都不许动!”
“只…只有你自己在动!你、你你动我做什么!没成想惠妃姐姐才是浑水摸鱼的高手,藏在宫里这么久了,装得一副好茶…”舒妃脸色涨紫,呼吸困难,显然殿上并没有人想为了救她而多费口舌。
唯有一人打破了沉默,缓缓开口:“母妃欲谋逆造反,请父皇赐死母妃!”
是二皇子。
惠妃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声嘶力竭地吼道:“皇儿,我这是在为你谋划啊!”
“母妃在为儿臣谋划什么?太子之位?龙椅?天下之主?可这些儿臣都不想要,我只想半条命一身轻,不想被那些荒诞的地位和权势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