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帝临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004更新时间:25/07/08 16:34:52
再次睁开双眼时,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赵晏已然黄袍加身,君临天下了。金銮殿上,龙椅冰冷而威严,象征着无上的权力,也预示着未来的风雨飘摇。
几名战战兢兢的宫人小心翼翼地侍立在太后身旁,而摆放在她面前的,竟是一排排阴森可怖的黑色牌位,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如同催命符般,险些让本就精神衰弱的太后再次昏厥过去。
“赵晏呢!那个逆子赵晏在哪里!快将他给哀家喊来!”太后声嘶力竭地喊道,昔日的威严荡然无存,只剩下无助的愤怒。
“太后娘娘息怒。”一名宫人低眉顺眼地回应道:“皇上龙体安康,只是说了……您得了失心疯,需静养,不宜离开寝宫半步。”
太后闻言,脸色瞬间阴沉到了极点,多年的宫廷争斗让她瞬间明白了赵晏的用意。她怒火中烧,正欲破口大骂,却不料那看似恭顺的宫人,竟毫不犹豫地一巴掌狠狠扇在了她的嘴巴上。太后被打得猝不及防,瞬间愣在了原地,难以置信地瞪着眼前这个往日连大气都不敢喘的奴才。
“皇上早有吩咐,”那宫人揉了揉自己被打得泛酸的手腕,语气冰冷地说道:“若是太后娘娘犯了病,奴婢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替您‘治好’这疯病。”
吃了这几次亏后,太后终于老实了许多。她明白,如今的赵晏已经不是昔日那个任她摆布的傀儡皇帝了。
褪去了往日华丽的衣裳,被囚禁在这座与世隔绝的院子里,日日夜夜面对着这些冰冷的牌位,更令太后感到惊悚的是,赵晏竟然下令让伺候她的那些宫人,一个个都打扮成已故之人的模样,整日里在她眼前晃悠,如同冤魂索命一般。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远比身体上的痛苦更加令人难以忍受。终于,在被囚禁的两个月后,太后的精神彻底崩溃,再也熬不住这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一病不起。
她滴水不进,整整十多天,最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带着无尽的怨恨和不甘离开了人世。
“皇上,人……没了。”一名宫人前来禀报,声音低沉而小心。
赵晏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手中紧握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眼皮甚至都没有抬一下,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宫人见状,心领神会地退了下去。
这时,徐和满面春风地走了上来,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之情:“皇上,好消息!南梁退兵了!边境已经重新布置妥当,并且已经按照我们事先约定好的条件签订了和约,两国承诺五十年之内绝不再互相侵犯。不仅如此,南梁女帝还为昌菱公主寻觅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世子,不日即将完婚。”
提及自己心爱之人,赵晏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眼神也变得柔和起来。
徐和看着赵晏脸上的笑意,趁机追问道:“皇上,如今南梁之事已了,您打算如何安排自己的婚事呢?这后宫六宫空悬,总不是个事儿啊,那帮文武百官早就已经耐不住性子,嚷嚷着要给您选秀了。”
然而,赵晏听到“选秀”二字,嘴角的笑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
他与陆映安,一个是北齐的皇帝,一个是南梁的女帝,两人都肩负着各自国家的重任,谁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人民和疆土。
徐和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能够成全这对有情人的万全之策。
“朕打算迁都鹤城。”赵晏突然开口,语气平静,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般,瞬间在徐和的心中炸开了花。
“迁……迁都?!”徐和骤然一惊,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赵晏。
鹤城与南梁的陵城紧紧相邻,甚至两座城市中最近的两户人家,站在自家门口,隔空挥挥手都能看得见彼此。
徐和的脑海中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他试探性地问道:“莫非……莫非南梁也要迁都?”
赵晏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并未作答,但却算是默认了徐和的猜测。
一个月后,北齐和南梁两国同时宣布迁都,举国震惊。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又过了一年。北齐新帝向南梁女帝提亲,两国举办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婚礼,震惊了天下。
两人虽然依旧分别坚守在各自的国家,履行着作为皇帝的职责,但只有在夜深人静,卸下所有伪装的时候,才会悄悄地来到两国边界上那座特别建造的府宅相聚。这座府宅,南梁和北齐各占一半,却是两个皇帝共同的家。
夜色温柔,赵晏将陆映安紧紧地揽入怀中,手指轻轻地搭在她微微隆起的小腹上,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期待:“你说,什么时候这个小家伙才能独当一面,替朕分忧啊?朕这皇帝,早就当腻了。”
陆映安强忍着孕吐带来的不适,娇嗔地白了他一眼,嘟囔道:“少说也要十五年吧。”
“十五年?太久了!”赵晏挑了挑眉,一脸的不赞同:“朕五岁那年就能读书识字,七岁就开始准备科举了……有长广王和徐和辅佐,七岁足矣。”
要不是顾及到陆映安的脸色,赵晏恨不得三年之后就将这个小家伙扶上皇位,自己好卸下这沉重的担子,与心爱之人一同逍遥自在。
“阿安……”赵晏心疼地看着陆映安那单薄消瘦的脸颊,轻声说道:“这些日子,真是苦了你了。”
半年后,一个举世瞩目的消息传遍天下——北齐和南梁两国共同的小太子降生了。
这个孩子兼具两国血脉,被誉为天选之子,从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无数人为此激动不已,甚至红了眼眶。北齐的官员们生怕小太子会被南梁的人给带偏了,恨不得将一双眼珠子都黏在他的身上,强烈要求小太子必须公平公正地在两国之间待上相同的时间,接受两国文化的熏陶。
不知不觉间,小太子渐渐长大。文有长广王亲自教导,这位三朝帝王师日日跟在小太子的身后,耳提面命,悉心教导。武有徐和寸步不离地守护着他的安全,手把手地教他习武。
五岁的小太子苦着一张脸,疑惑不解地看向自己的师傅徐和,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疑问:“师傅,父皇和母后呢?他们去哪里了?”
徐和嘴角扯出一个无奈的笑容,弯下腰,耐心地解释道:“他们呀,一同出去考察民情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