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帝崩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983更新时间:25/07/08 16:34:52
赵晏紧紧攥着那份盖有玉玺的懿旨,神情依旧是那般波澜不惊。
他还在等,等待着那个决定北齐命运的时刻。
一夜无眠,如同静候死神降临的孤寂灵魂。
翌日清晨,京都城骤然被一道噩耗撕裂——北齐帝,驾崩了!
赵晏闻讯,猛地从座位上弹起,双目之中精光爆射。
“砰!”
太后手中的茶盏应声而碎,瓷片四溅,她身形猛烈摇晃,急忙扶住桌沿才勉强稳住。
“你…你刚才说什么?”她声音颤抖,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殿内宫人跪倒一片,伏在地上痛哭失声。
“太后,您节哀顺变啊!”
太后无法接受,昨日赵晏前来请安时,还说北齐帝只是偶感风寒,怎么今日便传来如此噩耗?
这一定是有人在欺骗她!
“去,立刻给哀家将人带来!”太后怒拍桌面,厉声吩咐,连“太子”或是“四皇子”这样的称谓都不愿提起。
贴身心腹太监战战兢兢地弯腰退下。
然而,半个时辰过去,赵晏并未被带来,前去请人的宫人回报:“太后,文武百官此刻正在宫中觐见新帝,将殿下团团围住,奴才根本无法靠近!”
太后眉头紧锁,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此刻,大长公主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眼眶通红,一把扶住太后:“母后!”
见到女儿安然无恙,太后心中稍安,上下打量着她,大长公主解释道:“儿臣只是被禁足在院中,无法与外界联络,并未受到任何委屈。母后,如今皇兄驾崩,接下来我们该如何是好?”
大长公主心中充满惶恐,她从未见过京都的街道如此混乱。
往日热闹非凡的大街上,如今百姓的身影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手持兵器的士兵来回巡逻。
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令人不寒而栗。
太后听闻大长公主描述的外界景象,沉默了片刻,双肩无力地垂下,颓然地坐在椅子上。
“母后,文武百官齐聚大殿,势必要拥立一位新帝登基,难道我们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四皇子上位吗?”
从认祖归宗到四皇子,再到太子,眼看着就要触碰到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赵晏只用了短短十日的时间。
太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焦虑:“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当初认祖归宗无疑是引狼入室,白白给了他名正言顺的机会。晋王那个蠢货,被人利用了还浑然不觉。”
“现在,就看文武百官是否能够说服他了。”
虽然心中这样期盼,但太后却深知希望渺茫。
当初双生子一事被揭露出来后,太后曾派人打探过百面阎罗的名号,那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人物。
“这三个月以来,他搅得京都城天翻地覆,若是没有些许手段,恐怕早就暴露了。”大长公主从未见过这位素未谋面的侄儿。
但她的心中始终存在着芥蒂。
毕竟不是在皇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算血统纯正,又怎会对北齐皇室的人抱有亲近之情?
这样的人一旦上位,又怎会善待他的至亲之人?
太后反而冷静了下来:“先不要着急,再等等看。”
从白天到黑夜。
太后始终端坐在上位,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大长公主的手,期间宫人送来了膳食,但两人都无心享用,哪里还有心思吃喝。
终于等到后半夜,有消息传来。
太后立刻坐直身子:“情况如何?”
宫人跪在地上,气喘吁吁地禀报道:“回太后,文武百官一致拥立太子于灵前继位,钦天监已择好吉日,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
“什么?”太后愣住了,这个结果虽在意料之中,但她没想到文武百官竟然全都拥立了赵晏。
大长公主的身躯微微颤抖。
太后轻轻拍了拍大长公主的手背:“别怕。”
两人静坐到天明,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天际时,她们听见了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接着,赵晏亲自前来拜见太后。
他对太后拱手行礼:“听闻太后昨日召见于我,不知有何吩咐?”
面对太后时,他表现得还算尊敬,但其中究竟有多少真心,就不得而知了。太后瞥了赵晏一眼:“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安置先帝,又打算如何安置哀家?”
“一切都将按照祖制办理。”赵晏低声回答道:“追封悦贤妃为圣母皇太后。”
“那柳皇后呢?”太后追问道。
赵晏沉默不语,眼底却闪过一抹冰冷的杀意,太后见状,便不再追问,转而问起其他问题:“南梁女帝那边,你又是如何打算的?”
所有人都知道赵晏和陆映安之间关系暧昧,两人皆是帝王,又该如何妥协?
太后沉声道:“你不要忘记你答应过哀家,绝不能让北齐改朝换代!”
赵晏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但他并未正面回应,太后有些焦急了,怒指着赵晏:“难道你是在欺骗哀家?你这个孽子!”
太后与新帝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周围的宫人们吓得瑟瑟发抖。
眼看着太后就要晕厥过去,赵晏才不紧不慢地问道:“当年悦贤妃生产的真相究竟如何?”
听到这句话,太后瞬间愣住了,她终于明白过来,瞪着赵晏:“说来说去,你就是要为你母亲报仇!”
面对质问,赵晏毫不犹豫地点头承认。
对上赵晏阴沉的目光,太后瞬间像是被人抽走了全身的力气,跌坐在椅子上,长叹一口气:“当初,若是徐氏留下的那个人是你,或许北齐也不会落得今日这般田地。”
论聪慧,北齐帝的所有儿子都比不上赵晏一人。
赵晏却嗤笑一声,不以为然,他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响:“先帝的棺椁七日后抵达京都城,是厚葬,还是挫骨扬灰,全在太后您的一念之间。”
太后被赵晏这句话气得不轻,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松了口:“当年悦贤妃生产时,哀家和先帝正在为国祈福,并不在京都,等我们回来的时候,才知道悦贤妃因大出血而亡。”
说起这件事时,太后的语气十分平静。
“悦贤妃去世时,先帝非常生气,差点就要废后,是哀家拦住了。”太后懊恼不已,当初就不该帮柳皇后,只怪柳皇后苦苦哀求,而且腹中已经怀有皇家血脉,为了保住皇家血脉,她不得不帮助柳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