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釜底抽薪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847更新时间:25/07/08 16:34:43
纪珺湘轻抿嘴角,并未接茬。
一位身形魁梧的汉子朝着老者方向抬手示意,语气恳切地推荐道:“叶叔公为人处世最为公允,在咱们这群庄户人家里也极有威望,我们一致推举他来负责管理药庄。”
纪珺湘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其余四人,轻声问道:“各位又有什么专长呢?”说话间,她仔细观察着叶叔公的神情变化。
叶叔公神色坦然,静静地听着,并未流露出丝毫窘迫之色。
几位中年汉子却面面相觑,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眼见他们半天默不作声,叶叔公叹了口气,主动开口道:“少东家,这位是李铁柱,最擅长药苗培育,他们一家子都心灵手巧,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这位是李建山,擅长藤株类草药的种植……”
叶叔公将四人的长处一一介绍,语气平和,没有丝毫偏袒。
纪珺湘心中已有了盘算。
“正好,这座药庄规模较大,我打算设立四个管事,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再设一位大管事,负责统筹全局。叶叔公,您觉得如何?”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
“少东家,您的意思是?”
纪珺湘面带微笑,轻轻点头,“我打算将五位都聘用,今后药庄的大小事务,需要你们共同探讨、商议、决策,并按季度向纪氏商行汇报。只要各位忠心耿耿,用心打理药庄,我绝不会亏待你们。”
几人回过神来,眼眶都有些泛红。
纪珺湘的安排公正大方,他们还能有什么不满?
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药庄庄户本就生活不易,他们不擅长耕种,只会与这些草药打交道,若离开这里,恐怕难以生存。
多年来饱受欺压克扣,如今竟然有望自主决策?
“少东家,我们不敢奢求丰厚的待遇,只希望能够公平公正,让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们能够吃饱穿暖。”
纪珺湘在药庄停留了三日,待郑管事将庄子的各项事宜妥善交接完毕,并确保所有药材都被运走之后,一行人便准备启程返回济州城。
然而,就在即将出发之际,突如其来的鹅毛大雪如同从天而降的巨大帷幕,硬生生地阻断了他们前行的道路。雪花漫天飞舞,无边无际,让人难以看清远处的景象。
纪珺湘原本已经登上马车,此刻不得不下车,回到屋内等待。
下车时,她微微皱起眉头,隐约感觉到一股不易察觉的视线。
她回头望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雪景,空无一人。
凝神沉思片刻,她压低声音询问夕秋:“那日从柴房放出来的人是谁?”
夕秋略感惊讶,“奴婢……不知,不过他并非庄子上的人。”
“这场雪一时半会儿恐怕停不了,你去查一查。”
“是。”
纪珺湘抬手轻轻揉了揉眉心,或许是自己多疑了。
对于药庄的事务她已心中有数,庄上的人也基本了解。
若真有变故,恐怕就只有那个身份不明之人了。
重活一世,处处警惕,倒也成了习惯。
夕秋办事效率极高,很快便打探到了一些消息,但关于那少年的具体信息却无人知晓。
“府中的下人都被发卖了,庄户们所知有限。奴婢刚才找到了小哑巴,得知他是叶管事的孙子,可惜他不识字,也不会说话……”
据说,那名男子是赵通三个月前带回庄子上的,相貌极其出众,甚至比寻常女子还要貌美。
那赵通向来贪恋美色,男女不忌,原本是打算将他带回来当男宠的。
可那男子誓死不从,还险些伤了赵通。
之后,便被鞭打了整整三日,只剩下一口气,被丢进了柴房里。
小哑巴见他可怜,便每日偷偷地给他塞一两口吃的,这才勉强保住了他的性命。
纪珺湘沉默不语。
夕秋继续说道:“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和来历,不过奴婢给了他一些银两,他应该已经离开了。”
“嗯。”
大雪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便停了下来。
纪珺湘也没有再多想,重新登上马车,启程返回济州城。
待车队离开后,一道灰色的身影在假山石后伫立良久,深邃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远去的车队,直到彻底消失,他才转身离开,方向直指上京。
纪珺湘回到纪府的第二天。
陈树僖突然前来求见,尽管白梅极力阻拦,他仍旧执意在寒风中等候。
“他为何不在慕兰院中?”纪珺湘问道。
白梅神色凝重,“按照小姐的吩咐,奴婢已让府医为他医治手上的伤,想必他是从府医那里过来的。”
纪珺湘皱了皱眉。
白梅连忙解释道:“小姐息怒,在府中的下人眼中,他毕竟是姑爷,奴婢不敢阻拦他……”
“嗯,我知道了,你去告诉他,让他安分一些,没事就好好养伤吧。”
纪珺湘依然不愿意见他。
白梅领命而去,片刻之后又返回,“小姐,他说他有急事要与您商议,此事与文王有关。”
纪珺湘心中一惊!
区区一个穷书生,竟然能知道文王的事情?
“让他进来。”
陈树僖踏入紫藤苑,只觉得院中的一切都极为精致,一花一木,甚至连廊上的灯笼都与众不同。
他被引至偏厅落座,与纪珺湘之间隔着一段距离,中间还垂着珠帘。
他甚至连她的面都无法见到……
“说吧。”
纪珺湘的声音清冷,见他落座后迟迟不语,便出声催促道。
陈树僖紧握双拳,犹豫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在下听闻,纪家要出资修缮济州河的河堤,此事可当真?”
听他又自称在下,纪珺湘倒是压住了心中的不耐,“嗯。”
“前日,文王派来的人已经到了,还去见了纪老爷……”
纪珺湘不明白他为何要在自己面前提起这些,修缮济州河河堤一事已成定局,并且经过安昭帝的批准,不可能有假。
明知这些事情自己都知晓,却还要说出来,显然是没事找事,“陈树僖,你越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