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两月出山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53更新时间:25/07/08 16:34:33

清晨的阳光洒满山村,张家小院中,两个孩子一蹦一跳跑到菜园外,乖巧地对正在忙活的张老汉喊道:“谢谢张爷爷!昨晚上麻烦您了。我们家里准备了许多好吃的,特地来叫咏叔叔一起用饭呢!”

张老汉抬起头,脸上布满笑意。他正为苏时咏安排后续的招待问题,这会儿手里还握着锄头,赶忙从菜地里走了出来,“哎呀,什么麻烦不麻烦!你咏叔叔能住这里,我可是高兴得很!听爷爷的,回屋去吃饭吧,别推辞了!”

就在这时,屋内的苏时咏听见了孩子们的声音,迷迷糊糊翻了个身,才慢慢坐起身来。一边伸懒腰打呵欠,一边开始穿衣服:“小如意呀,现在已经是什么时辰了?”

“咏叔叔,您醒啦!”门口的小意声音清亮,“已经是辰时末啦,您别着急,我爹这会儿还没完全醒呢!”

苏时咏听了,忍不住笑出了声。他拉开门,看到门口两个乖巧又有礼的小姑娘,揉了揉脑袋,调侃道:“看来你爹跟我一样懒,这毛病可得改改,怎么能赖床呢?”

小意立马笑眯眯地摇头:“娘说咏叔叔路途辛苦,才会多睡些。懒的只有我爹,可不是您呢!”

这话让苏时咏更是心情大好,哈哈大笑着回了小意几句,这才转向一旁的张老汉,拱了拱手:“张老哥,真的多有叨扰了。”

张老汉赶忙摆手,表情极为客气:“苏老爷哪里的话,您愿意来这里住几日,是我们家的荣幸啊!”

苏时咏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压低了声音说了两句:“再等等,再等两个月,一切就妥当了。”

这一席话让张老汉愣了片刻,目送苏时咏带着两个小姑娘离开之后,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快步跟了上去,高声喊道:“老婆子,赶紧把煮好的鸡蛋拿来!”

张家的老妇人听到喊声,动作麻利,将一篮子煮好的鸡蛋递了过来。她脸上带着笑,喊住渐行渐远的苏时咏:“苏老爷,带上吧,都是自家养的,不值什么钱。”

然而苏时咏却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拱手致意,语气温和而坚决:“大哥大姐,客气了。这几天我已经住了、吃了,实在不好意思再拿这些。日后若有什么难处,尽管去找郑大远,他比其他人靠得住。”

张老汉听到这话,心里一紧,想出声再挽留,却最终把手缓缓放下了。

张老妇人不甘心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犹豫着低声问:“要不,我去告诉小莲,看看她能不能……”

“不急。”张老汉摆了摆手,却没多解释,只给了老伴一个眼神。

两人回到屋里后,张老汉习惯性地摸了摸腰侧。他原本是个烟瘾极大的老烟枪,自从被流放之后,日子拮据才渐少碰旱烟。如今家里稍稍宽裕些,他便又悄悄复了这个习惯。只是这一次,他手里攥着烟杆,却久久未点燃。

“这么多年下来,咱家到底攒了多少钱?”张老汉忽然转头,用带点忐忑的语气问道。

张老妇人闻言先是一怔,随后脸上露出些许期待的笑意:“苏老爷是不是提过脱籍要用多少银两?”

张老汉摇了摇头,“他倒是没明说……不过,给了个时间,两个月。”

“两个月!”妇人眼睛一亮,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张老汉连忙拽住她,压低声音瞪了一眼,“嘘!小声点,别让人听见。”

妇人这才捂住嘴,忍不住压低嗓音欢喜地问:“两个月后咱就能脱籍了?”

张老汉点头,却叹了口气:“钱虽然攒了些,但也就够脱一两个人的籍。家里两个儿子……唉,只怕还是不够。”

妇人却比他乐观许多,安慰道:“别急,只要先有一个脱籍,日后就更容易了。你这老头啊,整天瞎犯愁!”

说罢,她用围裙抹了抹双手,从贴身衣兜里翻出个看似普通却已经泛黑的三角荷包。她将荷包扭开,取出一把钥匙,带着张老汉一起走到院子里的咸菜坛前,揭开盖子,挖出一个小坛,又从中捧出一只长形木盒。

打开木盒的一瞬,铜板与碎银的光泽刺得张老汉眼都发亮。夫妻两人小心翼翼地点了又点,最后数出来,竟整整有一百两!

“这些年,咱家男人没日没夜地干活,才攒下这些辛苦钱。”妇人看着满满一盒银两,先是高兴,随后语气里透着遗憾,“要不是当年孝敬姜家军用了不少,怕是还能多些。”

她顿了顿,转头看向张老汉,满怀希望问:“这些,给大孙子脱籍,够吗?”

张老汉点燃烟杆,重重吐出了一口烟雾,眼神复杂。五百两……苏家脱籍可是要足足五百两银子啊!这些钱,他们再做梦也想不到去哪里凑齐……

最终,他犹豫片刻,还是选择说:“当年是从咱爹那代开始算的,依照规矩,孙子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应该差不多了。”

听到这话,妇人终于松了口气,脸上重现笑容:“那就好!我家孙子们可是能吃苦的,若能脱籍,以后卖粮卖货都不怕再被人卡脖子了。一个孙子出来了,其他的,还怕没有希望吗?”

张老汉抬头望向日光下的蓝天,目光深沉。家族因奴籍所受的苦,他心知肚明。此生能有孙子脱籍成民,真的便是他最大的遗愿了。

而此刻,另一边的苏时咏与郑家人正做辞别,用过一碗淡淡乡情的人情饭后,他轻声告辞道:“改日再来看望你们吧,今日我就先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