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悍州惊蛰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742更新时间:25/07/08 16:34:33
卢婉蓉低低垂眸,语气平缓却透着一丝谦逊:“远公子聪慧过人,自然是值得人敬佩。”
郑卓然在一旁捻着茶杯,微微一笑,随即伸手指点着:“阿远和我说了,这次多亏了小嫣姑娘给他讲的那些故事,居然让这小子主动去看书,连我们都少操了不少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嫣嘴角的笑容微微一滞,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门外正喘着粗气走进来的郑远:“你竟然去查子路了?”
郑远爽朗一笑,拍了拍衣袖上的灰尘,一屁股坐在了长凳上,带着几分激情地说道:“对啊,我看他下场惨得不行!所以我才下定决心,一定不能重蹈他的覆辙!”
这句话让苏嫣顿时无语,甚至有些哭笑不得。当初是谁满脸兴奋地缠着自己非要判断他是不是像子路?现在居然反倒自己吓唬自己了。
掌柜的郑卓然皱了皱眉,显然对这个名字还摸不着头脑,于是疑惑地问:“子路是谁?”
刘桃李夫人闻言,也露出了好奇的表情,侧过身看着郑远。
郑远嘴里三言两语便把子路的事迹概括了一番,却愈说越得意,似乎为自己的“高明”沾沾自喜。
刘桃李听得惊得直起身子,连连摆手:“那肯定不一样!子路是战国人,而你呢?如今生在太平盛世!再说了,就凭你这脑袋瓜,哪里能去当什么谋士?不可能,一点都不一样!”
郑卓然也心有余悸地点了点头:“你娘说得对。”
苏嫣望着突然变得紧张兮兮的两夫妻,适时转移了话题:“郑叔的见解总是独到,眼下村里刚开始春种,不少人家已经忙着播撒麦子了。这个时候,我正好想请教一下,这悍州的土地适合哪种麦子?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到农事,郑卓然顿时来了兴趣,身子微微前倾,郑重其事地说道:“春种的确刻不容缓。这事啊,我大哥最近已经开始在乡下巡察了。”
他看了看卢婉蓉,点了点桌面,语重心长道:“若是手头宽裕,建议还是去粮铺买些上等的粮种。官府发放的虽然高产,但养护起来麻烦得很,万一遭了虫害,别说增产了,甚至连赋税都不够交。”
苏嫣一听,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疑问道:“粮铺的粮种是不是不容易招虫害?”
还未等郑卓然答话,刘桃李抢先开口笑着说道:“倒是如此。不过这些种子产量偏低,可即便一月不下雨,也能顽强存活。要说哪里适合用这样的种子,也就只有我们这偏远的边塞了。”
这些话落在卢婉蓉耳中,她的双眸顿时多了几分认真之色,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表达了感激之情。
接下来,几人围绕春种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聊到许多从未接触过的本地风俗,既让苏嫣收获良多,也让卢婉蓉大开眼界。而一直听得不耐烦的郑远却默默支着脑袋,眼皮渐渐开始打架。
看见郑远一副哈欠连天的样子,苏嫣知趣地起身告辞。两人离开郑家后,苏嫣瞥了卢婉蓉一眼,打趣道:“果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想到郑叔对农事还这么有研究,倒是让我少见多怪了。”
卢婉蓉微微一笑,双手交叠置于腰间,语气却依旧沉静:“农事关乎民生大计,这是一件天大的事。”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昏黄的灯笼光在她们身后拉出了长长的影子。
走了几步,卢婉蓉的心思似乎飘远了,眼神里透着几分担忧。显然,她并没有因为春种的事而分神,而是更加惆怅起即将到来的铜城之行。
苏嫣仰头看了看点点星光,似乎洞察了卢婉蓉的忧虑,轻声宽慰道:“既然爷爷当年选中了高起,总不会是没有理由的。他至少在科考中能让爷爷看出过人之处,我们何不抱点希望呢?”
尽管两人心中明白,人心总是会变,但此刻也只能用这样的安慰暂时平复内心的不安。
经过五日的颠簸,队伍终于在风尘仆仆中抵达铜城地界的离别亭。亭中依然人来人往,留下阵阵离愁别绪的呢喃。
郑远探出头惊讶地张望着四周,继而回头喊道:“小嫣,这里人可真不少!你们要找的那个人长什么样?”
苏嫣缓缓掀开车帘,环顾了下眼前浓烈的尘烟,摇摇头道:“你们先带车去城门排队。这里太多人聚集,我怕耽误时间。”
郑远本想随口一应,但突然又固执了起来,对马夫摆了摆手:“靠路边,我要等小嫣一块儿走!”
郑卓然见状,差点被气乐了:“小嫣见的是故友,你跟着像什么样子?给我乖乖过来!”
“我不去!”郑远倔强地挺直了胸膛,理直气壮道,“我可是跟娘答应过,要好好照顾小嫣的!”
苏嫣对他的执拗哭笑不得,可那单纯的关心却令人难忍不感动,最后笑着抬手轻轻拍了拍郑远的肩膀:“多谢你,大远。”
离开郑远几人后,她们在离别亭内开始寻找目标。卢婉蓉目光定格在某个方向,脸上泛起了一丝轻笑:“在那里。”
她所指之处,一名男子正悠然展开手里的折扇,上书“中庸”二字。他眼神平和,如同一汪深潭,待两人走近时才低声问道:“可是苏氏?”
“正是。”卢婉蓉点头回应。
男子微微颔首:“随我来。”
苏嫣却在此时叫住了卢婉蓉,语气中带着些许疑虑:“还未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就想让我们随行,这是去往何处?”
男子回头,眉头轻蹙,语气中带着微不可察的轻视:“既然寻来,又装不明白?看来悍州的水土,似乎也能让人失了原先的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