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悄然浮动的算计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873更新时间:25/07/08 16:34:33
轻舞神情肃然,朝众人微微颔首道:“我可以去和他谈,不过,钱可以先给他,但有个条件——他得在嫁妆单子上签字。”
苏申儒摸着胡须,若有所思地沉吟了一会儿,随后点头说道:“到时候,让小郑公子陪同你一起。”
苏嫣闻言,立刻满腹狐疑地看向苏申儒,脱口而出问道:“爷爷,不是说您向来不喜欢郑家人的吗?”
一旁的苏申赋见状,脸上带着化解尴尬的笑意,抢先接过话头:“你一个小娘子独身前往确实太危险。而且,高起的现状尚不明朗,让小郑公子陪你,不仅能保你安危,也能震慑一下那些癞蛤蟆。”
苏嫣闻言,嘴角弯起狡黠的笑容,语气轻松地打趣道:“既然担心,直接承认不就好了?别担心,我会搞定的。”
说罢,她挥挥手,一转身优雅地步至苏正枢身边,落座。旁边的苏申赋见状,轻笑了一声,回身与其他人商讨正事:“大雁村的羊舍已经建成,接下来该轮到毛石村和金刀村了。至于后续的放牧方式和饲养程序,小嫣之前写给大家的内容应该都有所了解,现在正好一并交流,看看还有哪些问题。”
苏嫣一边低声与苏正枢咬耳朵说悄悄话,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长辈们就春耕与牧羊的议题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等到夕阳渐渐沉落西山,众人总算达成一致意见。晚饭由大房准备,席间,苏嫣刚吃完,就被苏正枢拉到一旁,讨论香水配方的细节。
远处,苏崧一边看着这一高一矮相谈甚欢的两人,一边颇觉好笑地摇摇头。他转过身,拍着苏轶的肩膀,叹气道:“我本以为家变之后,十二叔会有所改变呢!”
苏轶苦笑了笑,耸耸肩无奈地说道:“毛石村的石料都快被他研究完了,你还期待什么改变?”
苏崧想到家里那个爱钻牛角尖的父亲,不由得心里打了个寒颤,拍了拍苏轶的肩膀以示同情:“有空你去毛石村找十二叔,他估计比谁都开心。”
苏正枢显然舍不得苏嫣,临别时还恋恋不舍地说道:“小十三,有空一定记得来毛石村找我啊!”
苏嫣笑嘻嘻地应道:“好嘞,下次一定去!”
接着,她目送苏轶拿着火把,硬是拽着仍恋恋不舍望向她的苏正枢离开。渐行渐远的背影,萦绕在静谧的乡道上。“附近村子里的苏氏族人不少,即便天黑了也有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苏嫣默默感慨,回头望向夜幕下的星空,抬头感叹:“这原始的环境真是好,看看这夜空,繁星璀璨,月亮也分外皎洁!”
她嘴角含笑,明显心情极好。苏崧心领神会,忍不住嘱咐道:“此次去铜城记得带上小衍,别久留,早点回来。”
“知道啦!”苏嫣笑嘻嘻地回应,嘴上答应着,脚步却轻快得像只小鹿,跑上前去,不时回头朝他欢快地点头。
---
与此同时,另一头的郑远早已收拾行装。他翻看着手中的旬考试卷,一边惦记苏嫣,怎么也坐不住,索性丢下一句“有事”给刘桃李,背起包袱,随即借着“春游”的名义踏上了赶往不茅镇的路途。
而此刻,同样在路上的苏嫣,正悠哉悠哉地坐在驴车上。她隐约听到前方有马蹄声传来,忍不住好奇地对赶车的焦老汉说道:“焦叔,先靠边停一下。”
焦老汉未等她开口提醒,已然驾驭着毛驴靠向路旁。然而即便如此,前方疾驰而来的马匹仍卷起了漫天黄土,路两边的草木也落满灰尘。
“驾——”
“吁——”
随着一声短促的勒马声,人影出现在尘霾之中。那正是郑远。他看到路边站着的苏嫣,脸上顿时浮现说不尽的欢喜,跳下马后便急匆匆走过来,径直说道:“我还以为你们怎么还没来,原来这么晚才上路!”
郑远瞧着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苏嫣朝卢婉蓉示意,让焦老汉继续赶路。她挪了挪位置,勉强给郑远腾出个空间坐下,顺带调侃他:“不就十天嘛,有这么想我吗?倒是你的旬考,结果怎么样了?”
郑远瞬间挺直了背,得意洋洋地炫耀:“这次取了个‘良’!”
“进步不错嘛!”苏嫣夸了他一句,嘴角微扬。
郑远眉飞色舞地左顾右盼,随即打量了一眼车上的货物,疑惑问道:“咦?这次带的东西怎么这么少?而且……”他左右张望,“小陇怎么没跟着?”
苏嫣闻言,连连摆手,无奈地笑着说道:“别提了!小陇知道这次不带他出来,差点把家房顶掀了。”
接着,她瞟了一眼郑远,半开玩笑地问:“对了,你有几日假?正好要去铜城,要不要一起?”
还没多想,郑远立刻满口答应:“好啊好啊!我是随时都行!”
一旁骑马跟随的大义听着二人有说有笑,自家公子那眉开眼笑的模样,惹得他无奈叹道:“啧~这悍州城哪里不好玩,非得跑去不茅镇……”
---
与此同时,郑家却是另一番景象。刘桃李听说郑远往不茅镇去了,还在琢磨这小少爷究竟为何如此心急。直到贴身丫鬟金豆悄声禀报,说苏嫣也提前去了,她顿时恍然,笑嗔一声:“原来是这么回事,果然不愧是稚气未脱的小子。”
不久后,家中的长辈们聚在萱堂聊天提起苏嫣一行时,也都满脸欣慰,将这事归为“春种事务”。郑家老夫人眯起眼睛,半带感慨地说道:“年节那场大雪,今年八成又是个丰收年。”
而郑家的其他女眷一边迎合、一边打趣道:“卓然在这里已经三年多了,再努力点,说不定也能拿大功,往上提一提呢!”
对于这些话,刘桃李只是轻轻一笑,摇了摇头表示谦虚:“他呀,书是费劲读了些,倒是没耽误本分。”
老夫人闻言,倒忆起往事,颇为怀念地说道:“他小时候脑子挺灵光的,都是我照顾不周,让他受了些委屈……”言语间,透出几分遗憾。
金豆在旁听着,却忍不住在心里暗忖:其实老爷不是脑子不好,纯粹是有人天生喜书,有人天生厌书,罢了……
---
时间过去,一切正在悄然发酵,奔向未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