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铜城风波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84更新时间:25/07/08 16:34:33

铜城,传闻中的青铜之乡,那肥沃的田地和辽阔的好地让人艳羡,远比贫瘠的悍州高出不止三成。据说,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幸福指数也远胜悍州。每次想到这些,苏嫣总免不了心中微酸。而此刻,她眼神飘忽,似在出神。

“喂,苏嫣!有人要买猫耳朵了,你发什么呆呢?”郑远的低喝把她的思绪拉回。

苏嫣歉然一笑,迅速接过客人的铜钱,麻利地用油纸包好。“多谢惠顾!”她的声音轻而温雅,但看着离去的顾客,眼中难掩一丝忧虑。

郑远摆了摆手,忽然冷哼了一声:“你就没发现,城里冒牌的‘大京美食’越来越多了吗?你们苦心经营的鸢尾牌,要不了多久可能就被人给忘干净了!”

苏嫣苦笑着回应:“仿的东西,总归少了点味道。”

等顾客走远,她望了一圈街道,脸上的笑容慢慢隐去。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低仿的猫耳朵、小吃摊和糕点摊,与鸢尾牌竟有几分相似之处。“真不能小看那些民间艺人呢。”她叹了口气。

一旁的苏衍小脸涨红,神情激愤:“二姐,以前我们来这里,红古街就已经卖光了,可现在都跑到左右大街了还没卖完!这些人也太过分了,摆明了抢生意!”

苏嫣掀开盖在竹篮上的蓝布,望了望篮中的零碎饼干渣,轻声说道:“走吧,带这些去找流水巷的刘阿婆。”

“哟,你还真是个省事的人,刘阿婆又成了你的善后队伍啦?”郑远似笑非笑地揶揄道。

流水巷的刘阿婆,是苏嫣第一次在铜城卖吃食时结识的顾客。从那之后,不论糕点多或少,苏嫣总会把剩下的碎饼卖给她。日子一长,苏嫣和流水巷的人渐渐熟络起来。

想到这里,苏衍脸上透出一丝自豪,开口便说:“我们还跟流水巷的刘匠人约好了,攒够钱就请他帮我们打井呢!”

流水巷的刘家以打井为业,声名不小。郑远听了点头表示赞许:“刘家人干活确实可靠,他们打井有七成概率能出水呢!你们这眼光不错。”

说话间,几人已到流水巷。苏嫣把碎饼卖给刘阿婆,装好铜钱后,嘴角不自觉浮起了一抹轻笑。郑远瞧见了,趁她发呆时走上前问:“嘿,什么事这么好笑?”

苏嫣眸光闪动,随手比了个数字:“你知道吗?刘阿婆告诉我他们打井的成功率,其实是十成。”

“十成?!”苏衍顿时张大了嘴巴,惊讶得说不出话。

郑远也愣了一下,而苏嫣已不再多说,迈步走向石磨街。两人赶紧追了上去,迫不及待想知道她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石磨街一片热闹,然而苏嫣的眉头却越皱越深。

“鸢姐姐,你们都卖完了吗?”苏陇一脸焦急地跑了过来,手指指向摊位上的小吃,“我们这边客人少得可怜,货都还剩一大半!”

苏嫣解开摊位上的盖布,一一查看后,无奈叹了口气:“早就有这种预感了。这些小吃,哪怕我们保密再好,也挡不住百年同行的模仿。研究几次就能学到八九不离十。”

一旁的卢婉蓉满脸落寞地凑过来:“也不只是小吃的问题啊。那几幅字画我们跑了好几家书肆,除了愿意寄卖的,没一个店家肯立刻掏钱。”

苏嫣沉思了一会儿,语气温和地安慰道:“可以理解。悍州本就文学凋敝,这些店家平日里都不敢贸然收字画。不过价钱压低,总归是能卖出去的。”

郑远点点头:“就像小衍那些三字经和千字文,不也都卖得挺好吗?”

苏陇撅起嘴,不服气地搬出一幅画:“可是伯伯的字画在大京,最差也能卖到百两以上啊!可这儿的掌柜却只肯出二两银子。连油墨的钱都不够!”

苏嫣闻言挑眉,打开书箱,从里头拿出一筒画卷展开查看。那熟悉的气韵和精美的配色让她一时惊艳得说不出话来:“这一幅是伯伯的《海棠春景》?”

苏陇指着画道:“是啊!鸢姐姐,这画可值百金的,怎么能被当二两废纸糊弄!”她双手叉腰,气得直跺脚。

苏嫣认真端详一阵,随即把画卷收好,眸色坚定地说道:“如此精致的画,带去铜城会更有机会卖出好价钱!”

听到这话,郑远有些惊讶:“你想到铜城去?”

苏嫣点头,旋即转向卢婉蓉:“七婶,若六叔不急着用钱,不如让我先借用这幅画,卖得钱再还给他。”

然而,她的话还没说完,卢婉蓉却眉头微皱,似有话难言:“小嫣,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吗?咱们族中那件事急着用钱,要凑五百两银子啊!”

苏嫣怔住了,眉心狠狠一拧:“五百两,是全族平摊?”

对方点头。

这一刻,苏嫣脑海中像有炸雷轰下。脱籍竟然得赔二百两银,还要额外出三百两!想到背后操作的那些老狐狸,她牙关紧咬,脸色难看得不能再看。

从此刻开始,她不再像平日那般温和。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即使面对客人也只有淡淡的职业化笑容,一旦无人时便冷脸以待,周围人看得满心疑惑却不敢打扰。

---

收摊后,郑远追上来,递给她一个精致的黄牛陶俑:“别生气了。小嫣,你要是真缺钱,我可以借给你。”

苏嫣冷冷瞥了陶俑一眼,语气淡漠地说道:“别再浪费钱买这些东西了,我不喜欢死物。”

交代完,她背起背篓,头也不回地朝郑府走去。

郑远低头看着手中的陶俑,若有所思:所以,小嫣是想要真的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