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苦寒争路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777更新时间:25/07/08 16:34:33

苏衍将包袱牢牢绑在背上,整理了随身的贵重物品,朝着两位长辈拱手告辞。他未多作停留,转身便大步踏上旅途。

前方的小路上,苏嫣正快步赶路,耳边突然传来隐隐约约的喊声。她疑惑地回头望去,只见远处坡道上出现了一道匆忙奔跑的身影。那身影随着动作微微晃动,显得格外臃肿。尽管朦胧模糊,苏嫣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她急忙停下,朝身旁的卢婉蓉喊道:“七婶且慢!小衍好像追过来了!”

卢婉蓉闻言转身,待看清了来人的模样,皱着眉高声问道:“小衍,你也要跟着一道去?”

苏衍气喘吁吁地挥了挥手,声音里透着焦急:“是母亲让我随二姐去的!”

卢婉蓉抬头看了看天色,眉头蹙得更紧了一分:“这日头快要落山了,我们得再抓紧时间。”

苏嫣点点头,当即迎上跑来的苏衍,一把接过他身上的包袱和水壶。接着,她匆匆跟上卢婉蓉的脚步,问道:“七婶,我们是不是还去上次那家借驴车?”

卢婉蓉边走边回应:“快到年节了,也不知道那家人有没空。但愿别临时涨价,平添麻烦。”

苏嫣心中隐隐不安,有些事可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等三人到了熟悉的借车处,迎面碰上的焦姓老汉果然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哎哟,苏家妹子,这回真不是老汉诓你们!年关将至,借车的活儿多着呢。你们这一趟去悍州城,耽误我的生意不说,成本也高了些,只能加十个铜板了。不过,你们是老相识了,我这算是给面子呢!”

焦老汉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笑着同卢婉蓉解释。而他的这番话,顿时让本就拮据的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苏嫣凝眉片刻,抬头眨了眨眼,扬声劝道:“大叔,其实您去悍州城还能拉新生意呢!那地方富贵人家多,说不准能赚得更多!这趟对您来说也不算亏,是不是?”

卢婉蓉闻言,转头静静望向焦老汉,眼里带着一分期盼。焦老汉没立刻回话,面露犹豫,他明白苏嫣说得有几分道理,但岁末的账目也确实难熬。

苏衍却在旁边悄悄拉了拉苏嫣的衣袖,递过几枚铜板。小小的手放开,声音不敢大,却清晰无误:“二姐,这是我娘留下的。”一言未尽,他的目光里满是坚定与懂事。苏嫣眼圈微微泛红,心头升起一阵暖意,也带着几分酸涩。

趁着焦老汉还在犹豫,苏嫣轻步走到卢婉蓉身边,将那几枚铜板悄悄放入她手心,低声说道:“七婶,这里还有些钱,够差价了。”

卢婉蓉微微一怔,看了看苏嫣,又低头注视那几枚被捂得温热的铜板,唇边忍不住浮现一丝苦涩的笑意。她伸手在苏嫣头顶揉了揉,算是安慰,旋即把铜板递给焦老汉:“看在薛阿婆介绍的情分上,凑个整,不再讨价还价了吧。”

焦老汉见钱到手,满是皱纹的脸瞬间舒展开来,爽朗地笑道:“行!坐我焦老汉的驴车,你们就放一万个心!小姑娘儿,也对得起你这番伶俐嘴,若真能在悍州城赚了钱,回来肯定给你优惠!”

苏嫣闻言展露笑颜,语气里满是欢快:“那就说好了,大叔,可别食言!”

这点小插曲打破了旅途初始的凝滞气氛。虽说钱袋越发单薄,但几个人心底的忐忑也随之少了几分。

苏陇和苏衍像两只小雀,快活地爬上驴车挤在一起。苏陇忽然抬头,看向苏嫣问道:“鸢姐姐,上次郑大哥走了后就没来看过咱,这回咱们去找,他不会把咱们拒之门外吧?”

苏嫣垂下眼眸,轻抚了抚胸口的位置,嘴角扬起一道弧度:“傻丫头,怎么会呢?郑大哥可答应过我们什么事都会帮忙的。”

卢婉蓉坐在一旁把几个孩子搂紧,语气里多了几分关切:“冷得扛不住就说话,下车跑跑也成,莫要真冻坏了才好。”

一旁的苏嫣抱紧双臂应了一声,然后将小脸埋进膝盖里挡风。

悍州城的城门在酉时关闭时,众人才赶到门前。

“娘,幸哉!还有一炷香城门才关呢。”苏陇和苏衍兴高采烈地从城门口奔回来。焦老汉牵着驴,听了这话后乐得摇头晃脑,毫不客气地称赞起自家的爱驴:“这一切还得感谢它,可真是辛苦它了呢。”说着,将包袱里专门带的粮食喂到驴嘴边。

苏嫣一边帮忙接物一边默默想,多亏了焦老汉提前提醒,否则真得错过时辰,被关城外受冻了。

可刚递交身份牌时,看门的守卫便冷哼了一声,话里满是嘲讽:“罪民还进什么城?嫌命长么!”

一旁的同伴显然看不过,拉了拉他低语劝阻:“算了吧,瞧他们这一行人,妇孺罢了,何必难为。”

守卫虽心不甘情不愿,可身份牌还是乖乖交还了回去,只是不忘狠狠瞪了一眼,冷声威胁:“听着,城里要是闹出什么事,别怪我让你们再也别想进城!”

苏嫣不动声色地扶起苏陇,低头跟在卢婉蓉之后。“七叔婶,终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拿回属于自己的尊严。”

这一次,素来沉默的卢婉蓉却忽然停步,轻轻摇头,低声说道:“阿鸢,你娘告诉过我你的心事。可你知不知道,我爹早年也在城门当过差,受过多少刁难。”

她眼中浮现一缕黯然之色,回忆着往事缓缓开口:“有一年,我去探他下班,一个少卿家下人,当着众人骂他不长眼,却连理都没理过究竟谁的错。”

她语气一顿,低头看了眼懂事的苏陇,目光逐渐变得柔和:“那时候我便明白,这世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能抬头。可是现在哪,我们娘几个只盼着,能一天比一天不挨饿、不受冻,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这话,朴实得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