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寒冬里的面条香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671更新时间:25/07/08 16:34:33
苏嫣的手指轻轻划过细棉帕子,低垂的眼眸中藏着微微的歉意:“再巧的工匠,也需好木料。让您受苦了。”
“二小姐,这可使不得!”丁姨娘一听,放下手上的绣棚,连连摆手,语气中满是自责,“妾身来到这里,吃的用的,全靠公子小姐们操心,哪里帮得什么忙?如今还要让您分忧,妾身实在愧疚得很。”
苏嫣握住她的手,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容,宛如冬阳透入霜雪:“您别这么说,咱们一家人不必这般客套。您这双巧手得好好护理,可不能让它受了罪。”
拧头看向洪氏,她目光微动,语气郑重:“娘,地窖刚建好,我打算这几天再进林子瞧瞧,兴许能找到些能凑合过冬的食材。”
站在窗边的洪氏,面色挂着几分忧虑,望着外头愈发冷清的天色:“现如今这般刺骨的寒天,连鸟儿都难见踪影,又能有什么可寻的食物?”
苏嫣眼神坚定,并无退缩打算。“趁大雪未落,还能勉力行走。只要等雪势过后再去,怕是寸步难行了。”
粮食的消耗比众人预料中快得多。洪氏看着执拗的女儿,终究没再劝,只叮嘱道:“多加小心,莫要跑太远。”
---
黄昏时分,天地被一层淡淡的橙光笼罩。苏嫣用草甸将整齐码放的柴禾严密覆盖,随后走入厨房,语气轻松道:“这过冬的柴禾算是备足了。还好大雁村这地方人少,要不咱们这一点手脚,哪里能抢得过旁人?”
话音刚落,她便凑到大铁锅旁,眼里亮起一抹期待。
这铁锅,是当初花了大价钱打的,一度引起家里许多人反对。然而,面对苏嫣的坚持,他们最终选择了妥协。如今,这铁锅俨然成了家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洪氏闻言轻轻一笑:“搬树这样的粗活,真是苦了你们。这些活哪是你们平日做惯的?”
苏嫣并未抱怨,反而伸长脖子,深深嗅了一口锅中飘出的香气,喜悦涌上心头:“是面条!娘,今天竟然是面条!”
这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对她而言是多年未见的奢侈。冬日的寒冷仿佛被驱散了一半,连心头也带上几分暖意。
洪氏慈爱地看着女儿,目光柔和:“你们辛苦,家中也缺荤食,只能用点细粮替代,好歹补补身体。去拿碗吧,准备吃饭了。”
苏嫣欢快地点点头,却在转身时,无意间注意到洪氏身上的衣裳。
“娘?”她停住脚步,困惑地上前,小心翼翼地拉过母亲的衣袖,抬眸锁住她的眼睛。心中的不安越发浓烈,“您的衣裳怎么破成这样?”
洪氏淡淡一笑,将袖口从她手中抽回:“家里棉花用完,我听说芦花便宜些,就让你七婶带了些回来,也挺暖和的。”
当初买来的棉花,难不成……
骤然明白其中缘由的苏嫣,鼻头一酸。抓住洪氏结满冻疮的双手,那骨瘦如柴的手腕让她心疼不已:“娘!您是不是把棉花全留给我们用了?”
眼前的母亲,脸色温柔而苍老,目光慈爱,她用尽一生护着孩子,却从未在意自己的寒凉。苏嫣的眼眶,顷刻间湿润了。
洪氏轻轻捋过她垂落的鬓角,柔声劝慰:“娘这点小冻伤,不打紧的。真正的苦日子哪止于此?许多贫穷人家,一家人就一件稍微暖和点的袄子。相比起来,咱们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苏嫣摇着头,泪眼模糊中捧起母亲的手,用体温传递着浓浓的爱意:“可您那么爱干净,怎么能忍受这样的衣裳?您……是很久没换过衣服了吧?”话语带着嗔怨,却更满是心疼。
洪氏有些羞赧地低头,似是掩藏什么:“娘是不是有味道了?别嫌弃我这老婆子。”
“怎么可能嫌弃!”苏嫣语气急促,连连摇头,“娘永远都是最香的!”
说着,她悄悄擦去眼角的泪痕,看着锅中的面条,强势压下情绪,佯装轻松:“娘,锅里的饭怎么这么少啊?”
洪氏微微侧头,眼神刻意避开:“娘不喜欢吃面条。你们正长身体,得多吃些,不比从前在大京,哪里还有挑食的机会?”
苏嫣低头沉思片刻,随后果断拿起一只木碗,将自己的面条分了一半进去,满是理直气壮地递到母亲面前:“娘,您身体虚,正该多吃些细粮养着。哪儿能挑三拣四呢?”
洪氏见女儿眼神坚决,最终只得妥协,嘴角含着浅浅的笑意。
---
整晚,苏嫣翻来覆去,焦虑不安。听着窗外狂风呼啸,看着紧贴身侧的母亲,她心如刀绞。
她摸索着,从脖间掏出那一枚温润的玉佩,静静地捏在手里。
傍晚时,她已悄悄去查过粮柜。所剩无几的粮食,已不足以支撑一个更漫长的寒冬。而今晚这碗令人倍感温暖的面条,本该是留到年三十夜的最后贮备,却在此刻提前取出了。
她闭了闭眼,手中的玉佩不自觉握得更紧。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活下去,她暗下决心——年前,必须再去一趟郑家!
---
天未大亮,晨雾笼罩着整个大地。
苏嫣揉着惺忪的眼睛刚起身,洪氏便柔声劝道:“天还早呢,再多睡会儿吧。”
她摇了摇头,毫不含糊地披上衣裳:“不成,我要去趟三叔婆家,有些事得亲自过去。”
洪氏未多问,只点了点头,随后拎起木桶,准备出门挑水。
透过弥漫的薄雾,苏嫣瞧见母亲佝偻的身影渐渐远去,顾不得披上大衣便追了出去,大喊一声:“娘,让我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