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柔然细作?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920更新时间:25/07/08 16:34:23
“马大哥,待会儿我先划好线,你们就按照我画的线开始挖坑。” 司韵茹说着,顺手抄起一根树枝。
她对着天空中那层朦胧的日光,简单地辨认了一下方向,便蹲下身子,开始在冻土上勾勒线条。
“挖坑?” 马勇听得一愣,黝黑的脸上满是不解。
按常理说,盖房子的确要先打好地基,才能保证房子的稳固。可通常打地基,只需按照房屋的结构,挖几个深洞就行了,哪里需要如此大面积地挖坑呢?
司韵茹一边划着线,一边向马勇解释道:“我要盖的这个房子只是临时的,用来应急,它叫地窨子。”
这下,马勇和在场的其他几个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
地窨子?那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他们可是头一次听说。
其实,司韵茹对地窨子的了解,也仅仅来源于前世旅游时,在一些景区或者民俗博物馆里看到过的仿制品。
那是一种流传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古老智慧,是先民们为了适应严寒气候而创造的特殊居所。
“你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半地上、半地下的房子。” 司韵茹估摸着自己划定的面积差不多够用了,这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这种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保暖性好,而且能够抵御更大的风雪,但唯一的缺点就是采光不太好。”
司韵茹一边用树枝比划着,一边耐心地和马勇解释。
马勇和其他几个人都愣愣地看着司韵茹,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但隐约间,他们似乎明白了她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房子。
那不就是敌国柔然人常住的房子结构吗?
难道,司韵茹是柔然派来的细作?!
屋内的魏云锡此刻的想法,与马勇几乎完全一致。从刚才听到司韵茹讲解地窨子的构造时,他就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过。
直到最后,她说要在屋子上留两个门,一个位置要迎着风口,一个背着风口,以避免雪下得太大,将人埋在屋子里的时候,魏云锡完全可以肯定,这就是柔然人常用的房屋构造。
所以,她真实的身份,并非什么前朝的公主,而是柔然派来的细作!
怪不得,她说大魏语言时,口音才会那么奇怪……
司韵茹浑然不觉自己已经被误会,她依旧拿着树枝,在地上不停地画着:“这里要做成火墙,这里是锅台,锅台要连着炕。”
按照司韵茹的想法,她已经将所有能够想到的取暖方法,都巧妙地设计到了这间小小的地窨子里。
“我大概明白了。” 马勇看着司韵茹用树枝搭建出来的小房子模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既然明白了,那就动工吧。” 司韵茹拿起自己的铁锹,率先挖了起来。
马勇他们见状,也纷纷回家去取铁锹、镐头之类的工具,然后又快速地跑了回来,按照司韵茹的指示,开始往下挖。
按照地窨子的标准,他们至少要向下挖一米深以上。好在现在的土层冻得并不结实,铁锹和镐头轮番上阵,倒是挖得也很快。
周寡妇抱着孩子,和大陈婶、小陈婶一起走进院子的时候,发现司韵茹已经累得满头是汗了。
“嫂子,猪肉和粉条都在屋里呢,你们直接进屋吧。” 司韵茹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朝着周寡妇咧嘴一笑。
“别给我省着,都炖喽。” 大陈婶和小陈婶是主动过来帮忙的,听司韵茹这样说,便推门走了进去。
她们与坐在屋里的魏云锡点头示意,便从灶台旁的筐里找到了一大块猪肉。
“是不是太多了?” 大陈婶看着那块肉,多少有点舍不得。
这么多的肉,都够她们三口人吃好几顿了。小陈婶看着也是有些舍不得,寻常人家盖房子供饭,里面能有些肉末就算不错了。
哪有像司韵茹这样,一整块肉都炖下去的?
尽管大陈婶和小陈婶都觉得用这么多的肉有些浪费,但在司韵茹的一再坚持下,一众人晚上还是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猪肉炖粉条。
“这才是人生啊!” 司韵茹端着饭碗,夹起一筷子粉条,一口吞下,顿时眼含热泪。
这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啊!
“大家都敞开了吃啊,别跟我客气。” 司韵茹忙里偷闲,还不忘嘱咐马勇他们几个放开了吃。
可她却发现,他们都在拼命地扒饭,碗里的肉却几乎没动,这让她不免有些好奇。
“马大哥,你们咋不吃肉呢?是觉得不好吃吗?”
马勇摇了摇头,憨厚地说道:“不是,挺好吃的。”
“那你们倒是吃啊。” 这肉是下午的时候她亲自炖的,味道绝对没问题啊。
“我们……想端回去给孩子吃。” 马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给人家盖房子,主人家好心供饭,自己不仅吃了,还想要端走,这好像有点太过分了。
其他几个人似乎也是相同的想法,不约而同地感到有些害臊。
“哎呀,这有什么!吃得了!你们干了一大天的力气活,不吃饭哪能行?” 司韵茹大手一挥,显得格外阔气。
“一会儿走的时候,一人再端一碗走!婶儿俺家没那么多的碗,你们一会儿回家取碗过来端啊!”
这话一出,大陈婶和小陈婶也是眼前一亮。马勇这伙人好歹还是给司韵茹干活来的,可以光明正大地端一碗走。
而她俩和周寡妇是被叫来帮忙做饭的,能混点饭吃就不错了,现在自己也能端上一碗,够给家里的男人添点好菜了。
寒风中,一伙人吃得沟满壕平,心满意足。马勇更是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跃跃欲试,打算今天晚上直接把坑挖完。
“这天都黑了,看不见干活,明天再整!明天咱蒸包子吃!”
马勇端着满满一碗肉,被司韵茹推出了院子,脸上带着满满的感激。
这活儿不仅有肉吃,还有工钱拿,他真希望司韵茹家的房子能盖得久一点。
但他这个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以司韵茹的经验,最多不出五天,就会有一场大雪落下,所以她的新房必须得在三天之内完工。
第二天一大早,司韵茹还没等起床,院子里就传来了马勇他们干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