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瓮中鳖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367更新时间:25/07/08 16:34:11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同城斑驳的城墙上,给这座经历了风雨的古城镀上了一层血色的光辉。刘奉,这位昔日里在大同城里呼风唤雨的知府老爷,此刻却像一只丧家之犬,被五花大绑着,在官兵的押解下,绕城示众。

他那张曾经满是油光的脸上,此刻布满了绝望和恐惧。曾经在他面前点头哈腰的百姓,如今都用鄙夷和憎恨的目光注视着他。那些曾经被他盘剥压榨的流民,更是对着他吐口水,扔石子,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狗官,你也有今天!”

“贪赃枉法,祸害百姓,你不得好死!”

“还我血汗钱,还我妻儿老小的活路!”

百姓们的怒骂声,如同潮水般涌向刘奉,将他彻底淹没。那些曾经被他视作蝼蚁的流民,此刻成了审判他的法官,宣告着他的罪行。

听到这些声音,刘奉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完了。

队伍缓缓移动,百姓们也跟着队伍移动,他们要亲眼看着这个贪官污吏被押出大同城,才能稍解心头之恨。

也有不少人喜极而泣,尤其是那些流民,他们苦苦挣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太好了,这个贪官终于要滚蛋了!”

“娘,官府发粮食了,以后我们再也不会饿肚子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兴奋地说道。

“希望新来的大人,能是个好官,不要再像刘奉一样了。”一位老者拄着拐杖,望着押送队伍远去的方向,喃喃自语。

“总算有个安身之所了,不用再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担惊受怕了。”一位流民擦着眼角的泪水,感激地说道。

百姓们议论纷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就在刘奉被押送离开大同城的同时,穆锦辰隐藏在人群中,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目光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

在确认刘奉已经彻底失去了威胁之后,穆锦辰悄悄地离开了人群,来到了一处隐蔽的角落。他从暗处召来了几名心腹,吩咐道:“将那两个一直被刘奉打压的年轻人提拔上来,暂时负责大同城的事务。记住,一定要确保他们的安全,防止有人借机生事。”

“是,王爷。”心腹领命而去。

穆锦辰深知,刘奉倒台之后,大同城必然会面临一段混乱时期。为了避免有人趁虚而入,他特意留下了一名暗卫,手持他的令牌。

这名暗卫,既能在关键时刻证明这两位年轻人的身份,震慑宵小之辈;也能在他们心怀不轨时,及时出手制止,确保大同城的稳定。

安排好大同城的事宜后,沈言茹一行人也加快了赶路的步伐。至于那三个被抓捕的万神教教徒,他们并没有立即处决,而是留下为首之人,将其余两人秘密押送回穆都。

同时,穆锦辰还派出了三名暗卫,乔装成万神教教徒的模样,故意落后一天,前往淮州。他要利用这些人,引蛇出洞,将隐藏在淮州的万神教势力一网打尽。

两天后,大同城知府刘奉因贪污被抓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迅速传遍了周边的各个城镇。淮州百姓自然也有所耳闻,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那个刘奉啊,我以前跟着商队去过大同城,见过他一面。那家伙长得肥头大耳,满脸油光,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不是嘛,听说嘉王殿下路过大同城的时候,都没能发现他的猫腻。要不是赈灾小队的人亲耳听到了他和那些官员的密谋,这次的赈灾粮恐怕又要被他吞掉一大半了。”

“依我看,这个刘奉肯定不仅仅是贪污那么简单。赈灾小队有没有查出他其他的罪证啊?”

正在面摊上吃面的两兄弟,听到有人插话,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身材瘦弱的年轻人。他端着一碗馄饨,满脸好奇地望着他们。

这几天,他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主动凑上来打听消息。两兄弟也习以为常,坦然说道:“其他的罪证肯定有,不过刘奉暂时只是被定了贪污的罪名。一来,赈灾小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粮食的收购和护送,能找到刘奉的罪证,已经很不容易了。剩下的,还得等朝廷派人来查。”

“二来,大同城涌入了大量的流民,眼下最重要的是安置他们,稳定民心。南隅城的情况也十分紧急,赈灾小队不能在路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年轻人听完,点了点头,又和两兄弟闲聊了几句,便匆匆吃完馄饨,离开了面摊。他身形瘦小,动作却异常敏捷,很快便消失在了人群中。

片刻之后,年轻人拐入了一条幽深的小巷,来到了一座宅院前。宅院占地面积很大,前院看起来和普通的民宅没什么区别。但是,穿过前院,来到后院,就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走廊上悬挂着一幅幅字画,上面写满了万神教的信条,都是他们用来蛊惑百姓的歪理邪说。院子深处,是一座对外宣称是祠堂的建筑。然而,里面供奉的并非宅院主人的祖宗牌位,而是一尊高大的万神教教主金身雕像!

雕像下方,摆放着五六个拨浪鼓,以及二十多盏莲花灯,散发着诡异的光芒。这里,正是万神教在淮州的一处秘密据点!

年轻人走进屋内,神情肃穆地净手,擦干,然后跪倒在雕像前,虔诚地祈祷。他口中念念有词,神情狂热,仿佛眼前的雕像就是他唯一的信仰。

整整祈祷了一刻钟,年轻人才缓缓起身,走进了旁边的偏殿。偏殿内,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跪坐在蒲团上。他面容俊朗,嘴角微微上扬,手持一把折扇,气质洒脱。

然而,在这位风度翩翩的男人面前,同样摆放着一尊万神教的雕像,以及拨浪鼓和莲花灯。

“大人,大同城那边有消息了。”年轻人低声说道,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男人。

男人轻轻把玩着手中的折扇,始终闭着眼睛,仿佛对外界的一切漠不关心。

“派出去的那三位侍者呢?”他淡淡地问道。

年轻人立刻回答道:“回禀大人,早上收到了他们的传信,他们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因为刘奉的事情,路程可能会稍稍耽搁一些。”

“嗯。”男人轻轻应了一声,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大同城那边的事情,暂时不用管了。把人都撤回来。那个赈灾小队,想必这几天就要到达淮州了。让下面的人都不要轻举妄动,放他们过去。”

刘奉到底掌握了多少关于万神教的秘密,外界无从得知。即便赈灾小队知道了刘奉与万神教有关联,恐怕也无法深入调查。

况且,南隅城的情况十分紧急,赈灾小队应该不会在淮州停留太久。所以,他们只要暂时避其锋芒,等赈灾小队离开之后,就可以继续发展势力。

“是。”年轻人恭敬地应道。

两天后,穆永贞率领的赈灾队伍抵达了南隅城,与户部侍郎一同展开了救灾工作。而沈言茹等人,也以商队的身份,悄然进入了淮州。

“淮州城内,肯定有万神教的教徒和据点。”穆锦辰站在一处高岗上,望着远处的淮州城,目光深邃。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等暗一他们的小队离开之后,再引蛇出洞,将隐藏在淮州的万神教势力,一网打尽。”穆锦辰安排着接下来的计划。

沈言茹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们这次出来的目的,除了赈灾之外,就是要彻底铲除万神教这个毒瘤。而且,南隅城距离淮州并不远,一旦穆永贞那边出了什么问题,他们也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