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虫噬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020更新时间:25/07/08 16:34:11
玉嫔素来以用香著称,对各种香料的搭配可谓是炉火纯青,绝不可能犯下香料相冲这种低级错误。这究竟是何缘故?沈言茹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枚藏着聆汀虫的玉佩突然碎裂,她才赫然发现,罪魁祸首竟是那虫子的尸体。
这聆汀虫,可不是寻常之物。它生于西南深山老林之中,极其罕见,有些地方的人们称之为蛊虫。想要豢养它,必须以自身的心头血喂养。一旦虫子死亡,豢养者也会遭受严重的反噬。
如今,玉嫔既遭受了反噬,又被禁足宫中,想必是无法再得到第二只聆汀虫了。如此一来,她日后想要再用同样的手段陷害他人,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令人玩味的是,直到现在,敬妃也未曾与玉嫔彻底划清界限。相反,她还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前往玉嫔宫中嘘寒问暖,好一番安慰。
在后宫之中,有时候过早地撕破脸皮并非明智之举。将对手放在眼皮子底下,才能更加清楚地看清她隐藏的祸心,从而更好地加以防范。
......
翌日清晨,用过早膳后,沈言茹便带着秋雨,一路前往百善堂。
今日的百善堂,排队等候抓药的百姓比往日更多了。想来是昨天查明了近来咳嗽病人病症的缘故,百姓们纷纷前来求医问药。
“贵人!”
沈言茹刚刚站定,昨日遇到的那个名叫大狗的小孩,便迈着小短腿,噔噔噔地跑了过来。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多岁的少年。
少年皮肤黝黑粗糙,身形略显瘦削。和大狗一样,他穿着粗布麻衣,虽略显朴素,却也算整洁干净。
“见过贵人。”
少年介绍自己名叫三银,说他听闻沈言茹能医治好嬷嬷,所以今天特意和大黑一起前来迎接贵人。
沈言茹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两个孩子不必如此客气,让他们带自己去看看嬷嬷。
本以为他们会带自己去慈恩堂,没想到却一路走到了一处破旧的巷子里。
这里的房屋建筑,来往的商贩,以及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都与主城区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主城区繁华热闹,处处充满了光鲜亮丽;而这里,路面崎岖不平,房屋矮小破旧,小贩摊位上的东西,也都是主城区的人根本看不上的。路人们身上的衣服,更是补丁摞着补丁。
沈言茹曾经看过不少游记,几乎每一本都将穆都描绘成大穆王朝最繁华的地方,似乎在这里根本看不到一丝贫穷的影子。
可事实上,穆都并非没有穷人,只是他们没有看到罢了。那些生活在阴暗角落里的人们,那些被繁华所掩盖的贫困,又有谁会真正关注呢?
走过一条条狭窄的巷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腐臭味。三银和大狗有些紧张地对视了一眼,他们担心沈言茹会嫌弃这里太脏太乱,而不愿给嬷嬷医治了。
两个孩子悄悄地回头看去,发现沈言茹的眼中并没有丝毫厌恶之色,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这让两个孩子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两个孩子自以为做得隐蔽,殊不知,在他们对视的那一瞬间,沈言茹就已经发现了。
别说这里只是稍微破败了点,上辈子她可是连死人堆、下水道都待过的。为了躲避敌人,她甚至还曾在沼泽里泡了一天一夜,那滋味可比这难受多了。
很快,两个孩子便带着她来到了嬷嬷的家。这是一间位于巷子深处的破旧院落,院子大概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中间是用碎石铺成的小路,左边的墙边靠着一张长桌,上面堆放着几个背篓和一堆粗细不一的柴火。右边则被开垦成了几块菜地,种着番茄、白菜,还有小葱和大蒜,长势都非常不错。
正堂中间用木板隔开,一边是客厅,一边是嬷嬷的住处。另一间稍大一点的屋子,则被改造成了一个大通铺的宿舍。
三银解释说,有时候慈恩堂的孩子太多,会出现住不下的情况,嬷嬷就会把他们带回家,和她一起住。
“咳咳......”
里屋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两个孩子急忙担忧地跑了进去:“嬷嬷!”
沈言茹也收回了打量的目光,跟着走了进去。
只见一个消瘦憔悴的老人家靠在床上,眼神浑浊,头发花白,拿着水杯的手微微颤抖着。
“来客人了吗?”
老人家喝完一口水,抬起头,看见沈言茹两人,便想下床招待。
“嬷嬷快快歇着。”
沈言茹走过去,轻轻地按住老人的肩膀,示意她不必起来。大狗也在一边高兴地介绍道:“嬷嬷,这位贵人是大夫,昨日给你喝的药就是她给的,贵人一定能治好你的!”
“大夫吗?”
嬷嬷的眼中闪过一抹期许,但很快又被压制了下去。她摇了摇头,说道:“我喝药就行了,何必专门请大夫。”
她这病,能找到病因抓药就可以了,哪里能专门去请大夫呢?他们也给不起诊金啊。
“嬷嬷放心。”
看出她的担忧,沈言茹低声安慰道:“不过是普通的看诊罢了,让小孩给我跑两次腿就算诊金了。您一直病着,大家才会一直担心。”
经过沈言茹的劝说和两个孩子的撒娇,嬷嬷最终还是同意了。沈言茹给她把了脉,确定和昨日见过的那些接触过青雘石的人是一样的病症。
问起嬷嬷为何会接触青雘石,沈言茹这才得知,官府每月拨给慈恩堂的银钱都是固定的,有时候孩子多了就不够用,嬷嬷和慈恩堂的人就只能另想办法。
这次嬷嬷生病,也是因为她跟着别人到山上给别人背石头,不让堂里的孩子饿肚子。
嬷嬷的情况除了接触青雘石带来的咳嗽之外,还有她早年过度劳累留下的一些暗疾。到了如今的年纪,想要彻底治好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慢慢养着,避免过度操劳。
沈言茹给她开了药方,还留下了足够的药钱。嬷嬷和孩子们差点跪在地上说他们不能收,沈言茹表示这是借给他们的,等她病好了,会让孩子们帮她干活还债。
为了让几人放心,沈言茹还当场写了借据,让他们按了手印。看出来他们这才踏实了许多。
离开了嬷嬷家的旧巷,沈言茹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会儿,先后去了食坊和成衣店,让管事们留心着,若是有什么地方能帮上慈恩堂,就顺手帮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