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烛影摇曳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572更新时间:25/07/08 16:34:03

纵是油尽灯枯之际,也难逃郭婆带的魔爪,浸笼熬蜡,不过是这恶鬼心念一转。

黄鹤这厮,虽不通洋文,却也洞悉那书生的冤死。彼时,郭婆带垂涎洋人票中一金发碧眼的尤物,奈何其身形高大,恐难驯服,遂携书生为译,欲以言辞诱其就范,免去诸多周折。

岂料,言语交锋间,那洋女一句轻蔑之语,伴着嗤笑,将郭婆带的怒火彻底点燃。他逼问书生,那女子究竟吐露了何等狂言。

书生或真未听清,或畏惧实情,支吾其词,久无定论。

目睹书生面红耳赤之窘态,洋女笑声愈发猖狂。郭婆带如遭雷击,顿觉颜面扫地,当即暴起发难。

那女子尸骨无存,纤指被生生剁下,送归其府邸,换回黄金两箱。

可怜书生瘦骨嶙峋,据说掺了大量鲸油,方才勉强铸成两根摇曳的烛火。

自去年七月踏上贼船,时袖已在赤旗帮中沉浮一年有余。

明日,便是九九重阳佳节,于赤旗帮众,更是意义非凡。

只因龙头七哥的寿辰恰逢此日,更兼今年乃是整寿,自当大宴宾客,以示隆重。

此刻,赤旗龙船之上,彩灯高悬,焕然一新。帮众亦是衣着光鲜,时袖冷眼旁观,纵是往昔岁末,亦未见如此铺张。

海风裹挟着咸味,送来菊花酒的清冽与菖蒲的浓烈交织而成的奇香。

南海之地,风俗迥异于北方。重阳佳节,不佩茱萸香囊,而以菖蒲代之,取其辛辣之气,以驱邪避祟。

泛舟碧波之上,登高望远之愿虽难实现,却亦有其独特之处。

桅杆之巅,于此佳节,乃为帮中翘楚所设。攀至顶端,高举赤旗,迎风招展,引得下方欢声雷动。

凯旋而归,更有丰厚赏赐相候。此等殊荣,寻常帮众,自是难以企及。

此刻,底层甲板之上,十余条长桌一字排开,桌上皆是堆积如山的蒸花糕,寓意步步高升。此番彩头,倒是普天同庆,人人皆可分一杯羹。

糕塔顶端,一面小巧赤旗迎风招展,其料乃是上等蜀锦,以金丝彩线绣出蛟龙出海之姿。

海匪之中,多为疍民出身。疍家源于大海,蛟龙出海,便是疍民心中神圣的图腾。

赤旗帮人多势众,然能位居舵主之上的,多为疍家子弟。是以,终日伴随时袖左右,于郑七身侧周旋的各路当家,皆是时袖自幼相熟的疍家人。同为卑微出身,便是最好的投名状。这条大船之上,鱼龙混杂,她却融入得游刃有余。甚至,因其骨子里的那股狠劲,较之昔日在各花船间辗转时,更显八面玲珑。

海匪崇尚强者,倒也顺理成章。

时袖常与底层小头目闲谈,借机探听消息。

这些粗人,不曾读过书,言语间颠三倒四,东拉西扯,亦是常态。

偶尔,他们的话题会扯到张何身上。众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初入帮时的种种轶事。每逢此时,她表面谈笑自若,实则竖起耳朵,唯恐遗漏一字一句。

张何亦是疍家血脉,且为龙户后裔。相传其族人,能于惊涛骇浪中安然栖息,饮食起居,三月不离水面。一旦潜入深海,则如蛟龙入海,徒手便可采撷砗磲宝珠,赤膊亦能搏杀深海巨兽,自是不在话下。

据他们所言,张何初来乍到,被派往龙头的一位侄子麾下担任护卫。然那侄子生来便非此道中人,遇事畏首畏尾,手下人时常不听号令。即便争斗发生于眼前,亦是默不作声,毫无作为。

张何跟随其一段时日,早已心生不满。一次,两伙手下又因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那侄子闻讯赶来,徒劳地呼喝,却无人理睬。张何见状,不再犹豫,挺身而出,将两伙人的首领尽数击倒。随后,将他们争夺的赃物悉数充公。至于那些跟随起哄的小喽啰,则被拖下去,以鞭刑惩戒。

自此之后,他们那边所得的赃物,皆由张何出面分配。他处事公正,赏罚分明,深得人心。后来,龙头与展爷皆知晓,何仔治下有方。展爷索性划拨一队人马,由其亲自统领,再无需跟随在那庸碌的侄子身后。

时至今日,何仔已然晋升为舵主。今年的赤旗,想必仍将由他摘取。

自从张何初次传授她刀法,每逢他返回龙船,必携她一同操练半日。其力道愈发刚猛,所用兵器亦是五花八门,信手拈来,便可为教。

时袖曾心生疑惑:“昔日花船教习乐器,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款一样,方能学有所成。怎的你这教人,却如此杂乱无章,毫无章法可言?”

张何彼时随手抓起一条缆绳,权当软鞭,挥舞得虎虎生风。见她身形日渐敏捷,闪转腾挪间,竟能寻隙以长刀还击,心中暗自欣慰。遂朗声笑道:“你这傻丫头,怎的还不开窍?我等皆是刀头舔血之人,前一刻尚可把酒言欢,下一刻便可能因言语不和而血溅五步。自是身边有何便用何,即便是郭婆带那等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亦曾以砚台取人性命。你所学乃是杀人技,又岂能拘泥于章法?岂非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