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山河聘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782更新时间:25/07/08 16:33:57

往日里威严耸立的宫殿,如今却笼罩在一片死寂般的压抑中。几位太医如丧考妣,面色灰败,如同被寒霜摧残过的茄子一般,毫无生气。他们殚精竭虑,用尽毕生所学,却终究无法逆转天命——寿数有定,医者能医病,却无法医命。

龙榻之前,聚集着大齐最重要的朝臣,后宫的妃嫔以及皇子皇孙们也昼夜不离地守护在侧。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和凝重。朝臣们个个心怀忐忑,忧心着那飘忽不定、前途未卜的国运——大齐尚未确立储君。

庆隆帝对小皇孙的疼爱是朝野内外皆知的事实。若是由年幼的皇孙继位,恐怕会引起朝局不稳,甚至在京城再次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不知过了多久,庆隆帝悠悠转醒。他缓缓睁开双眼,目光首先落在慧妃身上,随后又转向阿珩,在裴煊身上稍作停留后,示意刑部尚书曹思仪上前。

曹思仪立刻出列,跪倒在地:“陛下,臣在。”

庆隆帝被人扶着靠坐在床柱上,他微微张了张嘴,声音嘶哑而微弱:“……太后。”

曹思仪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心中明白,刚刚苏醒的庆隆帝仍然惦记着昏迷前尚未决断之事。

庆隆帝闭上眼睛,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送太后出宫,颐养天年吧。”

姬太后曾一手扶持庆隆帝登上皇位,又亲手用毒药摧毁了正值壮年、满怀抱负的庆隆帝。这其中的恩怨情仇,终究如白驹过隙般,令人唏嘘不已。

曹思仪领旨后,退回原位。

天真烂漫的小皇孙蹦蹦跳跳地跑到庆隆帝身旁,拉着庆隆帝的手,左右摇晃着:“皇爷爷,等您过几天好起来,陪阿珩一起放风筝,好不好?”

庆隆帝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虚弱地应了一声:“好。”

小皇孙笑得眉眼弯弯,天真无邪地说:“六皇叔今天给我做了一个好大好大的风筝呢!”

庆隆帝闻言,抬眼看向阿珩口中的六皇叔裴煊。

“景晟啊。”

裴煊立刻上前,恭敬地回答:“儿臣在。”

庆隆帝注视着他,忽然开口说道:“你平定动乱,立下如此大功,朕还未曾赏赐你。你有什么心愿吗?”

在场的朝臣们心中微微一动,彼此交换着眼神。

平定叛乱的功臣,该赏赐的都已经赏赐过了,唯独这位恢复皇子身份的裴煊没有得到封赏。他非但没有被封爵,甚至连官职都没有晋升,名义上仍然只是一名六品禁军朗将。

个中缘由,众说纷纭。有人猜测这是陛下有意打压,害怕裴煊成为第二个燕王;也有人暗自揣测,虽然裴煊二次救驾,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毕竟他阴差阳错之下,长于宫外,与皇室的情分淡薄了些。能够恢复他的皇室身份,已经是陛下最大的恩赐了。

众朝臣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裴煊身上。

裴煊跪倒在地,语气恭敬地说:“儿臣确实有一个心愿,想恳求父皇恩赐。”

庆隆帝微微颔首:“你说。”

“臣心仪安定王之女林桐已久,恳求父皇赐婚。”

裴煊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从他身上移到了林仲安身上。林仲安虽然也略感惊讶,但到底还是竭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没有在脸上显露出来。

自己的女儿都不要命地跟着跑到宣州去了,做父亲的还能不明白两个孩子的心意吗?

只是……他心里“咯噔”一下,经历了这场战乱,他率兵勤王,声望达到了顶峰,又手握重权,如今裴煊求娶他唯一的女儿,这……

这难免会让人猜测裴煊想要成为第二个燕王。就算裴煊没有这个心思,也难免会有人这样猜测。

这个封赏……陛下恐怕不会轻易答应。

果然,庆隆帝一时没有开口应允。

庆隆帝沉吟了片刻,才开口问道:“你对林姑娘可是真心实意?”

裴煊微微抬起头,目光一如既往地沉静而坚定,不容置疑。他说:“儿臣非林桐不娶。”

春日的朝阳透过窗棂,洒在他的睫毛上,映衬着他黑亮的瞳孔,显得明亮而坚定。

就在众人心里暗自揣测之际,庆隆帝忽然开口道:“翰林院拟旨。”

翰林院的官员立刻出列。

庆隆帝声音洪亮地说道:“六皇子李景晟,天资英奇,文武兼备,兹册封为东宫太子……安定王之女林氏,品貌出众,贤良淑德,许配太子为正妃……”

庆隆帝没有选择立小皇孙为储君,反而册立了刚回到皇室不久的裴煊,众朝臣都懵了,震惊之余,在大殿内齐齐下跪,高声恭贺。

与群臣的震惊相比,裴煊的神色显得淡然,宠辱不惊。

庆隆帝深深地看了裴煊一眼,缓缓说道:“景晟,朕相信你会是一个好皇帝。”

虽然庆隆帝担心安国公这个外戚过于强大,但他还是决定赌一把。他相信安国公一定会成为裴煊的强大助力,而不是像姬氏那样掣肘制衡。

不仅仅是他相信安国公,他更相信自己的这个儿子有掌控全局的手腕和能力。

他想,他有愧于天地百姓,他的儿子……一定不会像他这样狼狈。

庆隆帝又命人将先帝的那把霸王弓取来。

阿珩很是开心,用小手在弓身上左摸摸右摸摸,仰起小脸问道:“皇爷爷现在就要赏给珩儿了吗?皇爷爷不是说,今年秋猎的时候,如果我能猎到雄鹰,才将这张霸王弓传给我吗?”

庆隆帝嘴唇微微颤抖着,怜爱地摸了摸他的头,苍老的眼角闪烁着泪光。

小皇孙用稚嫩的小手,轻轻地给皇爷爷擦掉眼泪。

“珩儿。”庆隆帝轻声说道,“皇爷爷希望你日后手握这把弓箭,帮助你的六皇叔平定四方,你能做到吗?”

“嗯!”阿珩重重地点了点头。

庆隆帝已经快要坐不住了,他艰难地抬起手,拉着阿珩的手,放在裴煊的手中:“景……晟……”

那只苍老的手,温度一点点地在消逝。

裴煊立刻握紧那只手,轻声问道:“父皇有何吩咐?”

“珩儿他……”

“父皇放心,儿臣会照顾好阿珩的。”

庆隆帝放心地点了点头,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庆隆二十年四月十五,庆隆帝驾崩。同年五月十五,裴煊继位登基,改元景元。



沉重的声响划破了牢狱的死寂。
阴暗潮湿的长廊里,林桐停在一扇熟悉的牢门前。
上一世,这里囚禁着她;这一世,换成了裴辉。
昔日风光无限的贵公子,如今沦为阶下囚,他穿着囚衣,孤零零地缩在角落里,像是丢了魂。听到响动,他迟缓地抬起头,昏暗的光线中,瞧见来人是林桐,身子猛地一震,急切地起身,跌跌撞撞地奔向铁栏。
随着他踉跄的动作,脚上的铁链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沉闷的金属撞击声在寂静的牢狱里显得格外刺耳。
“阿襄……你真的来了?”裴辉难以置信地问,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林桐静静地看着他,面无表情:“你要见我?”
裴辉脸上闪过一丝悲恸,他竭力地往前走了一步,隔着冰冷的铁栏,似乎想要触碰林桐,伸出的手僵在半空,最终无力地垂下,只是喃喃低语:“我还以为……你不会来见我,谢谢你能来……”
林桐的声音冰冷而疏离:“明日你就要问斩了,我们相识多年,送你最后一程也是应该的。”
这时,狱卒打开了牢门,从春萍手中接过食盒,然后“哐当”一声,牢门再次重重地关上,落了锁。
裴辉的手死死地抓着铁栏,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住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他形容枯槁,头发凌乱地披散着,身上布满了受刑的伤痕,裸露的脚踝被铁链磨得血迹斑斑。
他呼吸粗重,深吸了几口气,带着绝望的语气问:“你……恨我吗?”
这句话仿佛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从牙缝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挤出来,带着近乎失态的颤音。
林桐冷冷地看着他,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许久,她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带着讽刺的意味,轻描淡写地说:“你费尽心思要见我,就是为了问一句毫无意义的废话?”
裴辉攥着铁栏的手指泛白,眼里充满了悔恨和痛苦。
林桐沉默地注视着他,正要转身离开,身后传来裴辉一声沉重的叹息。
他不甘心地追问:“阿襄,你恨我吗?”
林桐停下脚步,回过头,与他的视线交汇。
……这一世,已经没有什么好恨的了。上一世,是真的恨之入骨。
“曾经,我是恨的。但现在……”林桐闭上眼睛,然后像是放下了一切,轻声道,“天理昭昭,善恶终有报,你我之间,算是两清了。所以,已经没有什么好恨的了。”
脚步声渐行渐远,牢狱的大门再次沉重地关闭。
裴辉僵硬地站在原地,在牢门彻底关上的那一刻,无力地瘫倒在地。
他对着黑暗的虚空,痛苦地低声喃喃:“对不起……”
在受刑的时候,几次昏死过去,他终于忆起了前世,忆起了自己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
“上一世,我猪狗不如……可这一世,我是真的喜欢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