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抄家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149更新时间:25/07/08 16:33:57
如此盘算,实难撼动燕王根基。
若能一击毙命,直捣黄龙,方可绝后患。可惜事与愿违,令人扼腕。然而,眼下也无暇顾及其他,只能尽力而为。
……
金銮殿内,众臣疲惫不堪,口舌干燥,仍在苦思对策。忽有福总管现身,将沈济唤走。
“奉陛下口谕。”福总管尖细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内,“诸位大人若想不出良策,便暂且留在金銮殿中,共商国是。”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不明所以,眼睁睁看着殿门在眼前缓缓合拢,发出沉闷的声响。
为防走漏风声,裴煊献计,将所有朝臣暂时圈禁于金銮殿中。
当夜,行动迅猛如雷霆,兵分两路,一路直扑宁信侯府在京郊的隐秘庄园,一路则如利刃般刺入宁信侯府,搜出了那间暗藏玄机的兵器库。
紧接着,裴煊星夜兼程,率领精兵直奔宣州,目标直指那处暗藏祸心的私铁矿。
为免惊扰顾心兰,次日天光大亮,沈济才匆匆赶往平西侯府。
顾心兰听闻亲姐姐受伤的消息,顿时如坠冰窟,六神无主。
“顾六姑娘,请您放心,大帅性命无忧,只是……”沈济略作停顿,语气沉重,“您与林轩林公子的婚事,恐怕要暂时延后了。”
林桐与容嘉茂、林轩听到消息,亦是心急如焚,立刻赶到平西侯府。
容嘉茂紧蹙眉头,语气担忧:“婚事延后倒是无妨,只是这苍西郡究竟发生了何事?卓青一向谨慎小心,这次怎会……”
沈济言简意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讲述了一遍。
“什么?军粮与兵器皆有问题?”林桐的三哥哥林轩惊呼出声,面露难以置信的神色,“这不可能啊……”
林桐心中一沉,回忆起前世,似乎并未发生此事。在上一世,她与三哥哥的婚礼上,顾卓青明明是赶回来参加了的。
军粮,兵器……
电光火石间,林桐脑海中浮现出宁信侯府的身影,以及那个野心勃勃的燕王。
她猛然转身,疾步向外走去。
“桐儿,你要去哪里?”容嘉茂在身后急切地追问。
“只是有些胸闷,想随便走走。”林桐头也不回地答道。
她并未吐露真情,她要去寻找裴辉那个混蛋,若此事果真与宁信侯府有关联,她定要将宁信侯府私藏兵器一事捅到庆隆帝面前,与他们来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
林桐走出平西侯府,一路疾行至宁信侯府前,却赫然发现宁信侯府已被重重包围。
突然,一棵树上落下“一堵肉墙”,挡住了她的去路,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林姑娘,如此气势汹汹,这是要去往何处啊?”
“齐华?”林桐一时愣住,“你怎么会在这里?”
齐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总不能说自己一路尾随林姑娘而来吧。自从他家公子入宫当差,失去了“人身自由”后,林姑娘的人身安全便交由他负责了。他奉他家公子之命,时刻“暗中保护”。
“林姑娘是想去宁信侯府吗?”齐华抬手指了指宁信侯府紧闭的大门,“宁信侯府已经被查抄了。”
“啊?”林桐满腔的怒火瞬间消散了一半,“究竟发生了何事?是因为什么?”
齐华压低声音,神色神秘地说道:“私藏兵器。”
林桐顿时有些发懵,这事究竟是谁做的?竟然还有人知道宁信侯府私藏兵器的秘密?
“你怎么知道的?你……确定吗?”林桐依然有些难以置信,追问道。
“千真万确,童叟无欺。”齐华将声音压得更低,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家公子昨夜亲自带人查抄的,我亲眼所见。”
“什么?裴煊?!”林桐闻言,瞳孔骤然放大,内心掀起惊涛骇浪。
齐华四下张望了一下,连忙提醒道:“哎哟,我的小祖宗,您小声点!”
林桐一把将齐华拉到一棵茂盛的树下,有些语无伦次地与齐华确认道:“裴煊他、他是裴家的人,他……他怎么会查抄裴家?”
齐华嘴角抽搐了一下,心道:谁跟那姓裴的是一家人!
林桐沉默了片刻,心中依然觉得此事太过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如若裴府私藏兵器一事被定罪,那么裴府就彻底完了,也算是她前世的大仇得报。可另一方面,她却不由得打了个寒噤,感到一丝莫名的恐惧。
她想起了裴煊曾经对她说过的话,他说他可以成为她手中的刀,为她杀遍仇敌,铲除一切障碍。
从前,她以为那只是裴煊年少轻狂,随口说出的戏言,并未放在心上。可当事实真正发生之时,她却不由得感到后背一阵发凉,冒出了一层冷汗。
昨日下了一整天的大雨,今天的天气有些微凉,一阵风吹过,林桐不由得环抱双臂,抵御着寒意:“……那你家公子呢?现在在宫里头?”
“公子奉命离京办差去了。”齐华并未多说,毕竟此事眼下需要保密,况且有些事情说多了,他怕吓着林桐。
“唔……”
林桐心不在焉地抬起头,望向宁信侯府门外重重包围的兵士。忽然,她越过一众脑袋,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陈芷瑶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她遥遥相望。林桐的眼皮猛地一跳,心中忽然涌上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
前一日夜里,众朝臣在金銮殿里勉强凑合了一夜,其中也包括姬首辅。
这些朝臣平日里都是些养尊处优的主儿,哪里遭受过这般罪,一个个在冰冷的座椅上睡得极不踏实。大约四更天时分,金銮殿的大门突然被人打开,睡得迷迷糊糊的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开门声惊醒。只见禁卫军如狼似虎地涌入,将裴良玉父子二人带走。
金銮殿的大门再次重重地关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眯缝着眼睛,浑身难受的朝臣们开始心生不满,心中暗想,为何这皇亲国戚可以回府了,而他们却还要被关在这里?
紧接着没过多久,他们又反应过来了,与他们一同被关着的,还有真正的皇亲国戚——燕王与庆王。
此时,一干朝臣才意识到,似乎是出了什么大事了。庆隆帝突然发难,所有人顿时都异常紧张,内心忐忑不安地胡乱猜测着。
直至第二日晌午,庆隆帝估摸着裴煊一行人已经抵达宣州,这才下令将众人放行。
裴良玉父子被押入诏狱,接受三司会审。证据确凿如山,可那父子俩却如同裴煊所预料的那样,咬紧牙关,拒不松口,始终没有将燕王供出来。不供出燕王,或许还能念在长乐长公主的情分上,留有一线生机;可一旦供出燕王,坐实了牵连皇位大统的谋逆之罪,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兵部、户部开始进行严厉彻查,所有相关人等皆被投入大牢。兵部、户部的账册明细被一件件、一桩桩地仔细审查。庆隆帝不顾日益衰弱的病体,亲自督办此事。他的身子愈发不好,日日咳血不止,就像一只快要燃到尽头的蜡烛,拼命地想要在黑暗中再照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