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蟹宴迷局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991更新时间:25/07/08 16:33:57
莲花楼那古朴的门扉紧闭,悬挂着一块“暂停营业”的木牌,却又欲拒还迎般地虚掩着。只见裴煊熟门熟路,径直推门而入,丝毫没有客套的意思。
林桐不禁咋舌,俏皮地问道:“大人,咱们都卫司抓捕犯人,莫非还有先请吃‘断头饭’的规矩?”
裴煊脚步一顿,险些被“断头饭”三个字噎住,没好气地回道:“分情况。对于那些幡然醒悟、知错能改的,自然是好酒好肉伺候;可对于那些明知故犯、执迷不悟的……哼,就等着铁烙加身吧!”
“啧啧……活阎王。”林桐吐了吐舌头,明媚皓齿一笑,露出了两个浅浅的小酒窝。
环顾四周,偌大的莲花楼空空荡荡,静谧得仿佛与世隔绝。
林桐更加疑惑了:“大人没瞧见吗?人家挂着打烊的牌子呢,今日不开张,咱们这贸然闯入,岂不是要吃闭门羹?”
裴煊却显得胸有成竹,神秘一笑:“总要试试运气,说不定能碰上美味的蟹黄羹呢。”
林桐顿时语塞,只能默默跟上。
一位伙计正弓着腰在账台后翻阅账本,听到动静,小心翼翼地探出半个脑袋,与林桐四目相对。
林桐吓了一跳,略带尴尬地问道:“啊,原来有人啊?请问,你们今日营业吗?”
这时,从小二迎了上来,一见到裴煊,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林桐仔细一看,这不是上次那个长着一张弥勒佛笑脸的跑堂小二吗?
那跑堂小二的笑容在看到裴煊身旁的“小公子”时凝固了一瞬,心中暗忖:“公子不是说要宴请安国公府的林姑娘吗?怎么带来个小公子?”
他愣神片刻,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忙换上一副更加谄媚的笑容,对着林桐深深一躬,殷勤地说道:“营业,营业!姑娘里面请,菜马上就来。”
林桐满腹狐疑,用裴煊的剑鞘轻轻戳了戳他的后背,压低声音问道:“他是怎么看出我是姑娘的?”
裴煊意味深长地“唔”了一声,像只狡猾的狐狸般自顾自地往前走去:“约莫是认错了吧。”
依旧是上次那间雅间,临街而设,透过窗棂,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街景。
秋风送爽,正是螃蟹最肥美的时节,裴煊对此可是惦记许久。
不一会儿,伙计们便陆续上菜,摆了一桌丰盛的蟹宴,烤的、蒸的、煎的、炸的,琳琅满目,香气四溢。还有一道林桐钟爱的“金银夹花”,色泽金黄,诱人至极。考虑到今日天气微凉,裴煊还特意吩咐伙计上了一道热气腾腾的什锦羹汤。
偌大的莲花楼,此刻仿佛被他们二人包场,空旷而寂静。林桐望着空荡荡的大厅,忍不住打趣道:“今日莲花楼是被裴大人包场了吗?”
“上次酒宴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扰了兴致,今日特意赔罪。这螃蟹再不吃,可就过了时节了。”裴煊一边说着,一边为林桐斟了半盏酒,笑意盈盈:“尝尝,这是南楚的烈酒,少喝一点,暖暖身子。”
“南楚的?还真没喝过。”林桐只注意到了“南楚”二字,却没有留意到“烈”字,好奇地抿了一大口。一股辛辣之感瞬间涌上心头,呛得她眼泪都快出来了。她朦胧着泪眼,却看到某人神色自若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当真是豪迈!
林桐吃蟹的姿态,像极了一只贪吃的小猫,动作飞快,啃得干净利落。
吃完之后,她将一只只空蟹壳重新拼凑起来,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桌上。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死而复生”的螃蟹,它们的蟹钳还被摆成了双手合十的模样,仿佛正在彬彬有礼地向对面而坐的裴大人作揖。
裴煊实在无法理解她这独特的爱好。
记忆回到童年,有一日,他在密林中练功,表现出色,师父心情大好,破例放了他半日假,带着他和齐华回莲花楼吃螃蟹。那时,恰逢林桐跟随父亲出征漠北两年后归来,有官员在莲花楼为他们一家人接风洗尘。
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如今也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但那跳脱的性子却丝毫未变。她将一桌子的螃蟹壳统统拼接起来,码得整整齐齐,连同虾壳一起,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虾兵蟹将。
裴煊的目光扫过那一排螃蟹壳,脱口而出:“你怎么和小时候……”
林桐舔了舔嘴唇,抬起头,期待着他的下文。
裴煊却突然卡住了,硬生生地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生硬地转了个弯:“……和孩童一般这么贪吃。”
说着,他将林桐面前的螃蟹撤走,不让她再吃了,而是给她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羹汤:“螃蟹性寒,不宜多吃,喝点汤暖暖胃。”
林桐顿时瞪大了眼睛,眼睁睁地看着裴煊把她最爱的螃蟹夺走了。
嘶,这人怎么和她娘亲一样,连她吃多少东西都要管……
自从庆隆帝遇刺一案发生后,整个朝堂都笼罩在一片风声鹤唳的气氛之中。
那个怂恿庆隆帝出宫的小太监,在事发当晚,便被太后下旨乱棍打死,以儆效尤。
待到庆隆帝能够下床行走之后,他亲自督办行刺一案,雷霆震怒之下,所有被捕入狱的蛮人贼寇,一律处以极刑。就连那些在京城经商的西离商旅,也统统被抓起来,脸上刺字,贬为奴隶。
庆隆帝还下令切断了与西离通商的商路,以示惩戒。
凡是涉及到渎职的官员,皆受到了严厉的惩罚。禁军统领因护卫失职,被重责四十军棍,卧床不起大半个月。都卫司指挥使在姬首辅的运作下,被罚了三年俸禄,而副指挥使王值则被狠狠地打了三十军棍,打得皮开肉绽。
由于爆竹违规、私放路引等问题,户部也受到了严厉的审查。至于那个名叫沈济的户部司主事,始终拒不认罪,最终被从刑部大狱转入了诏狱,接受更加严酷的审问。
与沈济一同被押入诏狱的,还有苍西营那几个涉案的士卒。
那日太学学子请愿一事,闹得满城风雨。正如林仲安所预料的那样,朝堂之上,弹劾顾卓青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与此同时,太后身边的大太监再次乘坐着宫轿来到了平西侯府。
林桐从民间奇医那里得来的那瓶“毒药”,经过军医的仔细辨别之后,却令人啼笑皆非。军医哈哈大笑,说此“毒”并非真正的毒药,而是一种所谓的祛湿毒的秘药。服下之后所出现的红疹,实际上只是将体内的湿毒逼了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