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朱砂血字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859更新时间:25/07/08 16:33:49
沈慧一踏进寝殿,便径直走向那张雕花小桌。她的掌心摊开,赫然是一张被揉捏得不成样子的字条,纸张的褶皱仿佛也记录着她方才的心绪起伏。
这是刚才那几个小太监里,其中一人悄悄塞给她的。
展开字条,猩红的墨迹映入眼帘,沈慧的瞳孔骤然紧缩,然而,下一刻,又像是早有预料般,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锁的眉头也随之舒展开来。她漫不经心地夹起那张字条,递给刚关上殿门的菖蒲,自己则径自走到饭桌旁,随意地在圆凳上落座。
“这是什么?”菖蒲一脸茫然,低头看向纸上的内容,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纸上,赫然是六个用鲜红朱砂写就的大字:
“非彼,寻吾也。”
菖蒲的目光死死地钉在纸上,浑身如坠冰窟,细密的鸡皮疙瘩瞬间爬满了她的手臂,仿佛乌云压顶,压得她半晌说不出一个字。
“小,小主,您这是从何处得来的?”菖蒲的声音颤抖得厉害。
沈慧闻言,继续伸出筷子,兴致勃勃地夹起一块麻辣羊排。仔细看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更加轻松惬意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欣常不在的缘故,她今天也能放肆地加餐了。
听说做这道菜的师傅原是蜀地人士,做法也是最地道的。羊排表面裹着一层薄薄的红油,入口鲜香麻辣,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她忍不住又夹了一块,这才拿起帕子轻轻擦拭嘴角,“就是咱们方才在转角的时候,有个人塞到我手里的。”
见她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菖蒲急得满头大汗,“小主,这上面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是谁竟然敢给您这种东西?一看就是包藏祸心啊!”
沈慧挑了挑眉,语气带着一丝戏谑,“菖蒲,你现在懂得是越来越多了,连包藏祸心都会说了。”
“小主,您……”
沈慧抬手,阻止了她继续说下去,“这张字条的意思是说,今天宋贵人下毒一事的背后主使,另有其人。”
“然后呢,给我字条的人应该是想让我去找他,他会告诉我幕后真凶是谁。哦,也可能不会,这个他倒是没有细说。”
“那小主,咱们应该去哪里找他啊?”
沈慧从盘子里挑了一块看起来肉质最肥厚的羊排,眼神亮晶晶的,“唔,我猜是那个宋贵人的冷宫吧,也就那么一个地方适合密谋私语了。”
“那小主,咱们何时动身?这人还用朱砂写字,看着也太渗人了,会不会有什么危险?要不然,咱们把小六子也带上,以防万一。”
闻言,沈慧狐疑地看了她一眼,“我何时说过要去?”
“啊?那这字条……”
她伸手从菖蒲手中拿过字条,瞥见一旁的烛台,便随手一扔,火苗“腾”地一下窜起,瞬间将那张字条吞噬殆尽。
“我又不想知道,再说,好像我去了,他就能和盘托出一样。与其如此,我能做的事情可多了去了。”
好像这么说,的确很有道理啊……
“好了,这件事你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就行了。把这张纸拿着,晚些时候去把这些人的底细都打探清楚。”
她又从另一只袖子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名字。
菖蒲一看,这都是她们殿里的宫人,“小主,这是……”
“明日你便知道了,快去快回,小心谨慎些。”
等到菖蒲退下,殿内只剩下沈慧一人,她的视线重新落回烛台上,看着那摇曳的火光。
这张字条上所写的内容,其实与她心中的猜测不谋而合,或者说,这张突然出现的字条,证实了她的想法。
这一切,绝非偶然。
如果说,那个小宫女是贤妃的人,那凭空出现的那包番泻叶,又是谁放的?
他又为何要刻意使用两种药物?
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是让宋清出事,他布下了一个弥天大谎,每一步,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简直是细思极恐。
去找他?
凭什么!
她可没有这份闲情逸致。
……
翌日,宫外,沈家。
近来,沈修远告假在家,实在是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令他头疼不已。
“沈修远,你闺女来信了!”安氏叉着腰站在院子里,朝屋内大声喊道,回应她的是“砰”的一声被猛然打开的房门。
沈修远穿着还未脱下的练功服,不紧不慢地走到院子里。
“一大清早的,你这么大嗓门,也不怕街坊邻居笑话你。”他口中虽是埋怨,但眼神却始终飘向安氏手中的信封。
“我可没承认有这么个闺女。”他冷哼一声,嫌弃地看着安氏那副激动的样子。
安氏懒得理他,一边拆信,嘴上也没闲着,“是是是,你没有闺女,也不知道是谁在阿婳进宫那日,躲在屋里偷偷抹眼泪,都这么大年纪了……”
闻言,沈修远顿时语塞,刚想辩解,安氏已经开始认真地读信了。他连忙凑了上去,唯恐错过信中的任何一个字。
信很长,两人并肩站在院中,慢慢地读着。
“将军,你说当初是不是我们做错了,应该再好好和阿婳说说。你看她现在过的,还要自己种菜,是不是连饭都吃不饱啊……”安氏的声音有些哽咽,身子也有些发木,眼神空洞地出神。
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人父母的,即便只是从寥寥数语中,也能感受到女儿的转变。从前的沈慧,从不曾主动写信,更别提如此关怀家人的话语了。
沈修远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沉默了半晌,才干巴巴地挤出一句,“她……懂事了。”
是懂事了,可她又吃了多少苦呢?他们家的阿婳,从小便是娇生惯养长大的。
那可是他逢人便夸的骄傲啊。
可是现在……
沈修远的心里,五味杂陈,难受至极。
当初,沈慧执意要进宫的时候,他们做父母的,其实是打心底里反对的。
他们并没有指望过攀龙附凤,虽是出身草莽,可也明白“一入宫门深似海”的道理。可偏偏沈慧那时候因为一幅池泽兴的画像,便要死要活的,非进宫不可,最后还闹出了一些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