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恶女反击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372更新时间:25/07/08 16:33:37
蝶儿紧咬银牙,心底暗盼自家姑娘能断然回绝,谁知耳边却传来闻轩那温婉却又带着几分拿捏不定的声音:“此事确有些棘手,不过,我可以尽力周旋,帮你打听一二。”
“果真?那就多谢姐姐了!”闻鱼那张涂抹着脂粉的脸上,顿时绽放出难以掩饰的喜色。
闻轩眼波流转,将闻鱼那份欣喜收入眼底,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轻声问道:“如此说来,妹妹这块心病,总算是能消解了吧?”
闻鱼闻言,先是微微一怔,旋即换上一副讨好般的笑容,柔声道:“有姐姐鼎力相助,妹妹心中自是舒畅多了。”
“既然如此,妹妹便莫要再躺在床榻之上了。”闻轩的语气亲切而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二婶母已然发话,等你身子痊愈,便要你去宗祠抄录佛经,以此来弥补你所犯下的过错,也好让祖母消消气。祖母向来心慈,想必等你抄完佛经,她的怒气也就消散了。”
闻鱼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僵硬得仿佛戴上了一张面具。可偏偏闻轩这番话,句句都站在为她着想的立场上,让她纵有万般不满,也难以反驳,毕竟她现在还有求于闻轩。最终,她只能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示意身边的丫鬟幼白扶她起身:“妹妹稍后便去宗祠,一笔一划地抄录佛经,向祖母请罪。”
……
待到走出引嫣阁,蝶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与不甘,轻声问道:“姑娘,您之前不是说过,以后绝不再插手二姑娘与宋家哥哥的事情了吗?怎的今日二姑娘略施小计,装出一副可怜模样,您就又心软了?”
蝉儿也紧随其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闻轩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压低声音道:“你们当真以为,以宋家哥哥那般不堪的人品,我让玥姐儿嫁给他,当真是在帮她吗?”
此话一出,蝶儿与蝉儿皆是一怔,脸上浮现出几分疑惑。
还是蝶儿反应较快,率先领悟了闻轩话中的深意,恍然大悟道:“所以,姑娘方才才会对她说,这桩婚事是她自己做的选择,日后无论发生何事,都莫要后悔,更不要迁怒于他人。”
“话虽如此,可想要让她不怨恨我,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闻轩神情淡漠,语气随意得仿佛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世上,总有那么一类人,你对她好,她便会恩将仇报;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又要反过来怨恨你不够宽容大度。对于这种人,唯一的办法,便是不要与她讲任何道理,直接用手段压制她,直到她彻底失去与你抗衡的能力,方才能算作罢。”
蝶儿见自家姑娘心中自有章程,并非受了闻鱼的蒙骗,顿时放下心来,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就在这时,碧落轩的小丫鬟脚步匆匆地赶来,神色恭敬地禀报道:“姑娘,玲珑郡主派人送来拜帖,说是要在王府的园子里举办千灯宴,老太太、两位太太、您与其他三位姑娘,还有三位少爷,都在受邀之列。”
闻轩闻言,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意外之色。
这位玲珑郡主,乃是当今圣上嫡亲的侄女,自幼丧父,太后怜惜她与她母亲孤儿寡母,便将她们接入宫中居住。玲珑郡主自小便在深宫中长大,是皇上看着长大的,比几位公主还要受宠。
前世,玲珑郡主也是在这个时候举办了千灯宴,而她也与叔母、姐妹们一同前去赴宴。
在千灯宴上,闻鱼暗中设计陷害,让她被玲珑郡主误会,玲珑郡主一怒之下,当着众人的面让她颜面尽失。事后,闻鱼还假惺惺地前来安慰她,然后“无意”间说错话,让她更加难堪。
重活一世,对于这一切,她早已了如指掌,自然不会再像前世那般慌乱无措。
……
华京城南的顺义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辆外观朴素低调的马车,缓缓地挤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最终停在了一家气势恢宏的三层酒楼前。
紧接着,马车的帘子被轻轻掀开,一位身穿玄色衣袍的年轻男子,缓步走下马车。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双深邃的眼眸,宛如鹰隼般锐利,却又内敛而沉稳。他的目光落在酒楼门前那块古朴的匾额上,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书写着一行字:
“万般皆下品,唯有饮酒高。”
这便是名动大梁,誉满京华的华京第一酒楼——不归楼。
这家酒楼之所以会取这样一个听起来颇为不吉利的名字,乃是取“不醉不归”之意。
想当年,不归楼刚刚开张之时,也有不少人好心劝诫酒楼老板,让他换一个更加吉利的名字,可酒楼老板却对此嗤之以鼻,他扬起下巴,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豪气干云地说道:“凡是能来我家酒楼喝酒的,那都是性情豪爽,光明磊落的真汉子!若是仅仅因为名字不够吉利,便不敢踏入我这不归楼半步,那就不配做我的酒客!”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在那个年代,商人向来以和为贵,对顾客更是谦卑有礼,而这位不归楼的老板,却如此狂妄自大,简直闻所未闻。
当时,许多人都断言,这家不归楼,定然开不长久。可谁也没有想到,不归楼的生意,非但没有一落千丈,反而越做越红火,最终更是凭借着老板那堪称绝技的家传酿酒秘术,以及他那极重义气,豪迈奔放的作风,一举夺得了华京第一酒楼的桂冠。
生意做大了,自然会引来一些心怀叵测之人的觊觎与嫉妒。
那些人暗地里使绊子,用尽各种下流龌龊的手段,想要将不归楼拉下马,可无论他们如何折腾,都无法撼动不归楼分毫。
久而久之,京城之中便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说不归楼背后,定然有一位实力雄厚的靠山。
然而,无论众人如何明察暗访,都无法摸清不归楼的靠山究竟是谁。
只有极少数身份尊贵的皇亲国戚才知道,不归楼真正的靠山,其实就是皇家。
这位身穿玄衣的年轻男子,正是镇北王世子裴章。他抬起脚,迈入了不归楼那厚重的红木大门。一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看起来颇为豪迈的汉子,立刻迎了上来。
“世子爷,您可算是来了!”那汉子声音洪亮,语气中充满了惊喜。
“洪叔。”裴章见状,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对着那汉子微微颔首。
洪叔快步走到裴章面前,双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用一种赞赏而又欣慰的目光,将他从头到脚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感慨道:“上次见到世子爷的时候,您还不到十岁,如今一见,您已经成长为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真是虎父无犬子,镇北王府后继有人了!”
裴章闻言,微微低下头,轻声道:“我动身前来华京之前,父王特意嘱咐我,一定要来不归楼一趟,买上几大坛您亲手酿造的杜康,带回北疆。”
“哈哈!镇北王想喝我这不归楼的酒,又何须等世子爷您亲自前来购买?以后每年,我都让伙计将王爷最喜爱的杜康,源源不断地运往北疆,保管让王爷喝个痛快!”洪叔闻言,顿时开怀大笑,笑声爽朗而又豪迈。只是,在那爽朗的笑声中,却也隐隐透露出一丝岁月的痕迹。他的双鬓间,已经有了点点白霜,眼角处也爬上了淡淡的皱纹。
裴章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洪叔与他的父王是同龄人,如今他的父辈尚且健在,却也已经日渐老去。
看来,这保卫大梁的重担,也该从父辈的肩膀上卸下,由他们这一辈人来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