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烫手山芋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918更新时间:25/07/08 16:33:37
出嫁之后,反倒像是戴上了枷锁,一举一动都要看夫家的脸色,处处受制于人,真是让人难以施展拳脚。
“大小姐,奴婢这次提前登门拜访武安侯府,实则是奉了世子爷的命令。”
孙姑姑沉默了片刻,为了完成镇北王府世子托付的重任,还是硬着头皮说道:“之前说的两件事,奴婢都已经向老夫人提过了。但现在大小姐提出了异议,我们镇北王府也不能强人所难,只能暂时先放一放。”
黎氏听到“暂时”二字,心中明白这件事还有转圜的余地,并非毫无希望。
“世子爷交给奴婢的第三件事,也是这次奴婢前来的真正目的。”孙姑姑看着闻轩那张白里透红的脸庞,语气也放缓了几分,“世子爷有一件东西,要奴婢亲手交给大小姐。”
“他有东西要给我?”闻轩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前世可没有这一出,孙姑姑来武安侯府的目的就是为了敲定婚期,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过任何东西。
“没错。”
孙姑姑示意身旁的王府婢女阿欢端上一个红木锦盒,打开后,一枚精美的玉佩静静地躺在里面。
这枚玉佩质地极佳,通体温润细腻,一看便知不是凡品。玉佩上雕刻着一对白头鸟和盛开的牡丹花,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共享荣华富贵。
然而,真正让闻轩感到惊讶的并非玉佩的成色有多好,雕工有多么精湛,而是裴章竟然愿意将它送给自己。
她很清楚,这枚玉佩是镇北太妃留给裴章的遗物。
前世,裴章对这枚玉佩视若珍宝,经常将它悬挂在腰间,从未见他取下来过。
闻轩还记得,他有一个极受宠爱的妾室,在过生辰的时候向他撒娇,想要让他将这枚玉佩送给自己,以显示她在王府中的地位无人能及。结果裴章当场就冷下了脸,拂袖而去,丝毫不顾那位妾室在他身后哭得有多么伤心。
从那以后,裴章就再也没有去过那位妾室的院子。
由此可见,这枚玉佩在裴章的心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可是现在,裴章却让孙姑姑将这枚玉佩带来,送给她这个还未过门的未婚妻。
“这是太妃娘娘留给未来世子妃的,世子爷特意吩咐奴婢先将它送给大小姐。他还让奴婢带句话,说您二位小时候在北疆曾经有过约定,这枚玉佩注定是属于您的。”
孙姑姑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老脸微微泛红,但想到裴章再三叮嘱她无论如何都要让闻轩收下玉佩,又补充了一句,“大小姐就收下这枚玉佩吧,不然奴婢回去之后没法向世子爷交代。”
“可是这……”闻轩秀眉微蹙,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如果她不收下这枚玉佩,未免会让孙姑姑下不来台,也太不给镇北王府面子;可如果她收下了,那她之前所说的一切就等于白费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既然她已经下定决心要退婚,就不能态度摇摆不定,必须把事情做绝。
“孙姑姑,恕我冒犯,这枚玉佩我不能收!”
闻轩心一横,语气坚定地对孙姑姑说道:“请您将玉佩带回去还给裴世子,并替我向他赔罪,就说我闻家大小姐福薄,配不上世子爷,请他另觅佳人。”
“闻轩!”黎氏情不自禁地惊呼出声。
然而,闻轩却铁了心要斩断这份姻缘,只是不停地向黎氏磕头,就是不肯站起来收下玉佩。
孙姑姑见状,只能吩咐王府婢女阿欢将锦盒收起来,然后找了个借口向黎氏告辞。
黎氏不愿让孙女的婚事就这样泡汤,说道:“方才姑姑说世子也来了华京,改日我让这丫头的叔父亲自上门给世子赔罪。”
孙姑姑听了连忙说不敢当,黎氏又道:
“赔罪是必须的,不能省。镇北王府和武安侯府是世交,就算这丫头真的福薄,无缘嫁给镇北世子,也不能因为她而毁了两家的交情。过几天就是我六十岁的寿辰,到时候我会让人把请帖送到世子住处,还望世子和姑姑赏光。”
跪在地上的闻轩眼中再次闪过一丝惊讶,她竟然不知道,裴章居然亲自来到了华京!
这又和前世的情况有所不同了。
前世,她在三个月后才出嫁,裴章也是那时才带着军队等在河北府,可如今裴章竟然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华京,这让她感到匪夷所思。
按照规矩,他身为镇北世子是不能带兵入京的,难道他是孤身一人进京的?
他就不怕镇北王府的仇家趁此机会对他下手吗?
让他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进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等到孙姑姑离开后,黎氏重新坐回主位上,看着跪在地上的闻轩,她大手一挥,屏退了左右,就连自己屋里的大丫鬟如意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闻轩一个人。
“祖母……”
“别跪着了,起来说话。祖母只想听你说一句真心话,你究竟是为什么忽然想要退婚?”
“萱儿不想嫁去北疆。”
闻轩从地上站起身来,她想过无数种说辞,可是当她看到黎氏那双写满了关心的通红眼眸时,心中却像是压着千斤巨石一般沉重,那些虚假敷衍的话语,怎么也说不出口。
她不忍心欺骗自己的祖母,却又不能坦诚相待地说自己是重生之人,于是千言万语都只化为一句无力却又执拗的“她不想嫁”。
“你真是舍不得这个家?”黎氏心里焦急,语气却依然温和。
她知道现在闻轩的内心一定已经足够煎熬了,她这个做祖母的,不想再给孙女施加压力,只想让她敞开心扉。
闻轩红着眼睛,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武安侯府上下看似一片其乐融融,实则却也是暗流涌动。
她的父亲因为受到皇上的信任,在河南府发生旱灾之后,被外派到当地赈灾,还肩负着替皇上整顿河南府贪官污吏的重任,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没有回家,而她的弟弟是国子监监生,虽然身在京城,却很少回家,这段时间里,武安侯府里真正做主的人是她的三叔闻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