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庶女也配?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399更新时间:25/07/08 16:33:35
蔡华小心翼翼地捡拾起摔落在地的瓷片,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呵护易碎的珍宝。她缓缓走到苏瑶薇身旁,伸出略显粗糙的手,轻轻拍了拍苏瑶薇的肩膀,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霞儿,娘知道你心里委屈。可你别只看到自己是宁华辰府的嫡出小姐,就以为高人一等了。你爹爹的情况你也清楚,他啊,空有一身抱负,却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说句不好听的,咱们家现在的地位,在京城里还不如那些手握实权的三四品京官呢。”
她顿了顿,目光深沉了几分,继续说道:“娘亲这辈子就这样了,只能牢牢抓住你爹爹这根救命稻草。可你不一样,你起点比娘高,只要好好谋划,借着那丫头的势头往上爬,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所以,何必为了眼前这点小事斤斤计较呢?你要看得更远,更广阔!”蔡华的声音不大,却字字诛心。
文老夫人天生就喜欢热闹,子孙绕膝承欢,更能让她心情愉悦。恰逢宁华辰寿辰,各府前来祝寿的亲眷都带着自家小辈前来拜见老夫人。因此,当苏妙筠踏入松鹤院时,院内早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虽然宁华辰府如今已逐渐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有些不如宁华辰府的亲戚想要攀附。苏妙筠神色自若地走进院内,平静地接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
前世,她因为“丧妇长女不能娶”的流言蜚语,变得沉默寡言,自卑怯懦。那时,身处这般热闹的场合,她总是小心翼翼,觉得自己处处不如那些家世不如她的千金小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是可怕至极!
苏妙筠在心中暗骂文老夫人笑里藏刀,表面上却依旧维持着得体的笑容,给老夫人请安。随后,她习以为常地走上前,投入老夫人的怀抱。老夫人对她的亲昵,自然引来周围宾客的奉承夸赞,无非是祖孙情深之类的客套话,苏妙筠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老夫人,听说您膝下又添了两个孝顺的孩子?”终于,话题还是绕回了蔡华带着孩子入府一事。
能在此落座的,都是宁华辰府的至亲。宁华辰早年做下的荒唐事,在座的各位都心知肚明。当年,这件事险些导致宁华辰府与镇国公府彻底决裂,甚至差点给苏家带来灭顶之灾。虽然后来勉强解决,但那根刺却深深扎在了老夫人的心中,成了她的逆鳞,触之必怒。
然而,最近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谢氏病逝一年多,音讯全无的蔡华竟然带着两个孩子回府了!这还不算完,自从蔡华母子被接回府后,宁华辰就像是刚当上父亲的愣头青,恨不得抓住一切机会带着庶子在人前炫耀。
宁华辰膝下只有苏妙筠一个嫡女,并无嫡子。虽然他发妻早逝,但他正值壮年,谁也无法保证他将来不会续娶生子。可如果他一直钟情于蔡华,不再续娶呢?那么,宁华辰世子的位置,恐怕就只能从现有的两个庶子中选择了。
相较于年幼的儿子,蔡华所生的长子据说学识渊博,机会自然更大。在座的女眷们,大多仰仗宁华辰府过活,为了家族的未来,提前站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才有人愿意冒着风险,将此事摆到台面上来说。老夫人的态度,在当前的局势下,至关重要。
“都是儿女早年欠下的债。”文老夫人今天难得没有因此事而翻脸,她微微叹了口气,仿佛不太愿意多谈:“眼看着两个孩子都大了,总不能真的把他们扔在外面不管。不过是接进府里,添几双筷子的事,不值一提。”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见老夫人不愿多说,便不再追问,话题逐渐转移到其他方面。苏妙筠在老夫人怀里当了一会儿“祖孙情深”的道具,便有些待不住了。她找了个借口告辞,打算先回院子休息,等开宴时再过去。
“云芜妹妹。”苏妙筠刚走出老夫人的院子,还没走多远,就被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叫住了。
她回头,看向正领着一个小丫鬟朝她跑来的粉裙女子。苏妙筠仔细回忆了半天,也没想起这是哪家的千金。
好在对方主动报上了家门,省去了她不少尴尬:“我是平川伯府的六姑娘文玉溪,上次在兄长的喜宴上,我们说过话的!”
原来是文老夫人娘家平川伯府的姑娘。苏妙筠恍然大悟,仔细算算,那所谓的喜宴,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