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悔不嫁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285更新时间:25/07/08 16:33:35
“这样处置,才是最妥当的。”
苏妙筠语气淡淡,眼角眉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微微侧身,目光如寒星般落在王嬷嬷身上,继续道:“嬷嬷可要牢记于心,是谁将你从水火之中救出,带入侯府,又是谁,恩准你日夜陪伴在本宫左右?”
她顿了顿,声音陡然凌厉了几分,“若是连这点恩情都记不住,是非不分,忠奸不明,那嬷嬷还是早些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去吧,免得在本宫身边碍手碍脚!”
说完,苏妙筠便不再理会王嬷嬷那瞬间变得煞白的脸色,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仿佛王嬷嬷是什么污秽之物,多看一眼都嫌脏了她的眼睛。
王嬷嬷呆立当场,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狠狠扇了一巴掌,又惊又怒,望着苏妙筠远去的背影,胸口剧烈起伏,险些喘不上气来。
她万万没想到,向来在她面前乖巧听话的姑娘,今日竟会如此疾言厉色,丝毫不留情面,这……这还是她认识的那个苏妙筠吗?
等王嬷嬷勉强回过神来,苏妙筠早已带着几个丫鬟,绕过精致的花径,穿过嶙峋的假山,消失得无影无踪。
“姑娘!”王嬷嬷又气又急,恨不得跺断自己的脚,最终还是咬咬牙,提起裙摆,加快脚步,循着苏妙筠离去的方向追了过去。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苏妙筠今天的态度如此反常,但多年的经验告诉她,当前最要紧的,是将自家姑娘看紧了,决不能让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至于其他的……
她现在不过是个奴婢,主子不发话,她又能做什么?难道还能越俎代庖,替主子拿主意不成?
只不过,从她的角度来看,那位蔡华机关算尽,谋划了这么久,这次怕是对侯府女主人的位置势在必得,又怎么可能轻易妥协,甘心做一个妾室?
不光是王嬷嬷,就连小心翼翼地跟在苏妙筠身边的红袖,心中也充满了疑惑。只是她的疑惑无需多猜,这边,她家姑娘就已经自信满满地给出了答案:“她一定会进门的。”
语气笃定,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原因很简单,只要她苏妙筠不点头,任凭那蔡华再如何巧舌如簧,智计百出,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劳无功!
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从来都是不堪一击的玩意儿。
“红袖,立刻吩咐下去,备车!本宫要去镇国公府,拜见舅母。”
想到这最后一把至关重要的火,苏妙筠觉得,还是由舅母她们那边来点燃最为稳妥。
而且,她这一趟去镇国公府,还有另外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耽搁不得!
“现……现在?”红袖愕然,眨巴着大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这大清早的,刚刚起床的时候,自家姑娘可没提到要去镇国公府啊!怎么突然就要去了?
“对,就现在!立刻!马上!”苏妙筠原地转了两圈,显得有些焦躁不安,索性连院子都懒得回了,直接转身就往车马房的方向走去,“算了算了,本宫和你一起去,咱们现在就走!”
“那……那需要奴婢派人去和老夫人她们说一声吗?”
红袖紧紧地跟在苏妙筠身后,也开始急促地小跑起来。她从小就跟在苏妙筠身边,一起长大,情同姐妹,虽然算起来比苏妙筠要年长几岁,可是每次遇到事情,她虽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最终都是以苏妙筠的话为重。
只要是苏妙筠下了决定,那红袖就一定是那支离弦之箭,义无反顾地执行到底。
“等咱们出了府门,你再让小丫头去告诉王嬷嬷,让她回去禀告祖母!”
苏妙筠虽然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可是脑子却异常清醒,并没有停止思考。
她之所以不再回院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避开王嬷嬷。
她这一趟回镇国公府,要是有王嬷嬷跟着,很多事情怕是都要束手束脚,难以施展。
再者说,眼下这个节骨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老夫人知道她要去镇国公府,肯定不会轻易答应的。
倒不如先斩后奏,去了再说!
苏妙筠主仆二人一路疾行,裙带飞扬,没过多久,就直接冲进了负责管理车马出行的院子。
因为苏妙筠身份贵重,又深得太后娘娘的喜爱,所以,她在侯府里虽然是晚辈,却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马车,出行十分方便。
所以,她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就顺利地离开了侯府,直奔镇国公府而去。
等到王嬷嬷上气不接下气地赶过来,从小丫头口中得知苏妙筠已经出发的消息时,苏妙筠都已经离开侯府半盏茶的时间了。
王嬷嬷又急又慌又生气,恨不得立刻飞到苏妙筠身边,将她给拽回来,心里更是懊恼万分,今天出门的时候,怎么没让她的二丫头莺歌跟在苏妙筠身边?要是有莺歌在,怎么可能会让姑娘就这么突然地跑去镇国公府?
虽然心里懊恼不已,可王嬷嬷却也很清楚,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得赶紧将这个消息告诉府里的老夫人,要是回头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也能有个应对之策。
而和王嬷嬷一样,被苏妙筠的举动给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还有镇国公府上上下下。
镇国公常年率领镇国公府的儿郎们,驻守北境边关,手握北境五十万大军,威震四方。
如今留在京城镇国公府里的,除了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镇国公老夫人之外,剩下的就是苏妙筠的大舅母王氏和二舅母李氏,还有几个年轻气盛的表哥们。
所以,当大家听到许久不登门,甚至她们主动过去拜访,都不愿意出来相见的苏妙筠,突然来访的消息时,统统都吓了一大跳,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特别是镇国公老夫人,得知消息后,更是坐不住了,连苏妙筠进入萃华院都等不及了,直接拄着雕刻着栩栩如生龙头的拐杖,亲自迎到了垂花门处。
当她看到苏妙筠安然无恙,只是身量看起来有些清减,还能直接从马车上跳下来的活泼劲儿时,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半嗔半怨地对着扑到她怀里,亲热地喊着“外祖母”的苏妙筠,开口教训道:“你这孩子,这是慌什么?外祖母又不会跑了,你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要是摔伤了怎么办?”
看着上辈子对自己最好的人,现在都还健健康康地活在自己身边,苏妙筠心中压抑已久的悲伤与痛苦,像是决堤的洪水一般,再也无法控制地倾泻而出,她紧紧地抱着镇国公老夫人,嚎啕大哭起来:“外祖母,阿筠错了,阿筠错了……阿筠想您了,阿筠真的好想您……”
苏妙筠的这般伤心欲绝,可是把镇国公府上上下下的长辈们都吓得不轻,大家纷纷上前,又是轻声安慰,又是好言哄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将她的情绪勉强平复下来。
“这垂花门处是风口,姑娘哭了一场,身子虚弱,可不能久呆着,咱们还是进屋去好好说话吧。”
说话的是大舅母王氏,她娘家本就子嗣单薄,只有她们兄妹两人,后来嫁到镇国公府,成为了世子夫人,膝下也只得了三个男丁,所以,对苏妙筠这个娇娇软软、聪慧可人的外甥女,她是打心眼里疼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