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狭路相逢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340更新时间:25/07/08 16:33:33

卫嫣钰牵扯嘴角,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心中暗道:怕就怕这件事与她脱不了干系!

又是一阵令人窒息的等待,终于轮到他们接受盘查。官差例行公事般地重复着盘问:“车上几人?出城所为何事?”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弓着身子,满脸堆笑地答道:“回禀官爷,小的姓林,是住在西街的,早些年就在衙门对面开了个小茶摊,车上坐的是我的老伴儿和两个侄孙女,过两天就是十五了,我们一家老小打算去白云寺礼佛祈福。”

那官差闻言,掀开马车帘子随意扫了一眼,见果真如老者所说,车厢内坐着一位老妇人和两个年轻姑娘,便要挥手放行。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队人马自城外疾驰而来,马蹄翻飞,扬起漫天尘土,遮天蔽日。

守卫城门的官差猝不及防,被呛了一嘴沙土,却敢怒不敢言,只能连忙上前点头哈腰地行礼:“葛大人,您怎么亲自来了?”

这队人马皆身着利落的劲装,头戴乌纱帽,腰间悬着一柄铮亮的钢刀,一看便知是来自京城的贵人。队伍中央,一匹通体赤棕、四蹄雪白的骏马格外引人注目,马背上端坐着一位年轻男子,虽衣着与旁人无异,但眉宇间却流露出一股浑然天成的贵气。

领头之人,正是被称作“葛大人”的中年男子,他漫不经心地朝那官差点了点头,语气低沉地问道:“情况如何?可有异常?”

“大人请放心,属下已经仔细盘查过了,今日出城的,绝没有您要找的一主一仆两个年轻女子。”那官差连忙谄媚地答道。

葛大人闻言,下意识地朝队伍中央那位贵气逼人的年轻男子瞥了一眼,得到对方的眼神示意后,才淡淡地“嗯”了一声,便要继续率队往城内行去。可就在他们的马匹与卫嫣钰所乘坐的马车擦肩而过时,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骤然响起:“等等,这辆马车查了吗?”

卫嫣钰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下意识地攥紧了身旁织萱的手,一股寒意直窜后背。是裴辰扬!怎么会是裴辰扬!

即便她始终端坐在马车内,未曾抬眼看过外面,但她对这个声音却无比熟悉,那早已深深镌刻在她的灵魂深处,绝不会错!绝对不会错!他竟然追到这里来了!

方才这队人马出现时,她心中便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来人竟然会是他。

后天不就是他大婚的日子吗?他竟然如此不顾一切,是真的疯了吗?

卫嫣钰的心脏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一般,她紧紧捏着织萱的手,手心一片冰凉。她从未想过,自己在裴辰扬的心中竟占据着如此重要的位置。可他若真是如此看重她,前世为何不肯相信她?又为何要亲手喂她喝下那杯致命的毒药?

随着外面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卫嫣钰整个人就像是被丢进了滚烫的油锅里煎炸一般,饱受煎熬,痛苦不堪。

林阿公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见有人盘问,便又将之前的话重复了一遍。恰好旁边一个守卫曾经去过林阿公的茶摊喝茶,认出了他,便帮腔道:“大人,这位老人家确实是我们镇上的,不是外乡人,车里坐的都是他的女眷。”

然而,裴辰扬却似乎并没有相信他们的话,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他单手紧紧握着缰绳,驾驭着身下的骏马缓缓上前,目光如炬,径直抬手就要撩开马车的布帘。

卫嫣钰吓得险些惊叫出声,几乎就要忍不住跳下马车。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位姓葛的领头之人从手下那里得到了消息,连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殿下,息县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城里刚出去一主一仆两个姑娘,正往西面去了。”

裴辰扬伸出的手指在触碰到布帘的那一刹那,突然停顿了下来,指尖微微一转,在布帘上划出一道浅浅的弧度。

还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裴辰扬便双腿用力夹紧马腹,那匹通体赤棕的骏马如同一道闪电般,骤然飞驰而出。

他一走,其余人自然不敢怠慢,纷纷快马加鞭地紧随其后。

又是一阵尘土飞扬,他们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切仿佛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官爷,那我们这……”林阿公小心翼翼地问道。

守卫本就没有怀疑他们,此刻自然是抬了抬手,不耐烦地说道:“走走走,别在这儿碍眼了。”

卫嫣钰一直到马车驶出了城门口,悬着的心才终于稍稍放了下来,真是有惊无险。

看来她之前安排的人终于发挥了作用,成功迷惑了他们,总算可以拖延一些时间。但她仍然不敢掉以轻心,连忙催促阿公驾车尽快离开此地。

等到马车驶出很远,几乎就要消失在视野尽头时,一个守卫突然疑惑地说道:“不对啊,我怎么记得这林老汉的家人早在几年前的大旱中就死绝了,家里就剩下一个独子,刚成亲还没孩子,从哪里冒出来两个这么大的侄孙女啊?”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一般,气氛变得异常压抑。不知是谁率先反应过来,惊呼道:“不好,快去把葛大人喊回来!”

白云寺依山而建,坐落在半山腰上。山路陡峭崎岖,马车无法通行,只能停在山脚下。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只能步行上山。

这对于自幼极少出门的卫嫣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越是身处偏僻险峻之地,心中便越感到安心。她相信,自己都难以找到的地方,其他人就更不可能找到了。

临近午时,一行四人终于抵达了白云寺。或许是已经过了每日诵经礼佛的时辰,寺内来往的香客并不算多,显得有些冷清。

林阿公每月都会来白云寺礼佛,与寺内的住持颇为熟稔,因此他们也被安排住进了寺内的厢房。一位年轻的小和尚带领他们前去用午膳。

卫嫣钰本就不是一个对食物过于挑剔的人,而且胃口也比较小。再加上如今身处异乡,更是不宜过于张扬,因此她们在吃穿用度上都尽量简单。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白云寺的斋饭竟然做得格外精致。从清淡爽口的小葱豆腐,到清热解暑的冬瓜盅,再到香甜软糯的桂花藕,以及鲜美无比的素三鲜,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明明没有添加任何肉类,却能做到鲜香多汁,味道可口。就连一向胃口不大的卫嫣钰都忍不住多吃了一碗饭。若不是织萱担心她积食,在一旁劝阻,她还想再吃一碗。

用过午膳后,林阿公夫妇便要去正殿礼佛祈福,卫嫣钰和织萱两人闲来无事,便想在寺内四处逛逛,熟悉一下环境。毕竟她们要在此地住上几日,总要对周围的情况有所了解。

白云寺的规模并不算大,只有前殿、正殿和后殿三座主要建筑。虽说平日里香火旺盛,但寺庙的修缮却并不奢华气派,反而四周种植了大量的竹林和松柏,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将夏日的暑气都隔绝在外。

“这倒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若不是小虎还在家里,我都想在这里多住些日子了。”林阿婆感慨道。

织萱也十分喜欢山上清澈的山泉,她笑着说道:“阿姊,这山泉的下游肯定有鱼儿,要不是这里是佛门清净之地,我都要脱了鞋子下去抓鱼烤着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