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篾丝中的艺术

类别:现代言情 作者:字数:1672更新时间:25/05/29 23:08:21
菁语的培训教室,占据整整一层楼的面积,宽敞通透,约有五六百平方米。由于设在二楼,教室不仅采光极佳,还充满了一种舒适的开阔感。这里不摆放桌椅,后方仅整齐地码着一堆小凳子。每位竹匠进入后,都自觉搬来一张凳子,将座位围绕在中间的小讲台周围,形成一个天然的扇形布局,轻松而又井然有序。

此刻,陈子胥和郑离宁已整理好材料,站在小讲台上,与台下的竹匠们轻声交谈。许绮安跟杜奚沐搬着凳子,悄然坐在了后排,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随着讲解时间的临近,教室内的竹匠人数迅速增长。许绮安粗略估计,眼前至少有三百人,其中不少是从宁桥特意赶来的老匠人。显然,这门即将重现的编织技艺在竹匠界掀起了难以忽视的波澜。九点半一到,郑离宁略微挺直身姿,清了清嗓子,正式开场:

“各位竹匠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菁语的郑离宁。今天站在讲台上的另一位,是我们菁语最年轻却技艺精湛的竹匠良工——陈子胥。他主要负责为大家讲解和演示正反交插的编织技巧。我要特别说明,这一门技艺并非源自菁语,而是陈良工师门的独传绝技。能够将师门的秘技坦诚分享给大家,需要极大的胸襟与勇气。所以,我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竹匠良工,都能全情投入,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当郑离宁的话音落下,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陈子胥略显腼腆地微微一笑,随后说道:“其实,我并不擅长教人。那么,今天就这样吧,我先演示一遍操作流程,然后再带大家一起实际动手练习,好不好?”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也没有标榜技术的浮夸口号。陈子胥对编织的介绍干脆利落,直奔主题。这样的风格,让台下还未完全进入状态的竹匠们陡然专注起来,座位上的身形也不知不觉更为挺直,目光落在陈子胥的双手之上,暗暗期待。

伴随着陈子胥的解说,他将操作的材料一一展示。这篾丝的厚薄、颜色、长度,均是经过严格控制的。一根根篾丝在他手中缓缓舞动,仿佛平凡的竹片在旋转间成为艺术的起点。最初的手法看似与众人熟练的基础编织并无差别,但当篾丝交织间出现了正方形回纹时,神奇的变化顿时震撼了全场目光。而当他翻转正面,展示反面的效果时,另一边的菱形纹样竟同样完美清晰。

仅仅五分钟时间,一个完整的编织回纹已成型,正反面的图案精巧绝伦。台下的竹匠们,有些还未反应过来,有些则惊叹连连。甚至有人直言:“这是怎么做到的?动作快得让人都没法跟上!”还有匠人语气中藏不住急切:“能不能让我们边看边试?光看不练,根本记不住!”

郑离宁随即安排工作人员发放材料,确保在场的每位竹匠,包括后排的许绮安,都收到操作所需的篾丝。再次站到台上,陈子胥这回特意放慢速度,低声重复讲解每一个细节,带领大家逐步尝试。

许绮安因坐在后排,视角受限,根本看不清楚讲台上的细致操作。无奈之下,她只能专注于观察身旁杜奚沐的练习动作。杜奚沐显然察觉到许绮安的求学心切,刻意放缓了自己的编织节奏,试图让她跟上。

然而,编织这种满溢技巧性的手艺,总让人产生错觉——眼睛看过去时简单轻松,真正动手时却百般卡壳。许绮安在杜奚沐的指导下尝试了好几次,但手边篾丝就是不听使唤。图案不仅没有形成规律,甚至连基本的穿插方向都显得乱七八糟。

当她抬头环顾四周时,发现周围的竹匠们早已齐刷刷完成了第一个回纹作品。那些完成品不仅形状规整,样式也各有美感。对比之下,许绮安心里徒增焦虑,咬牙下定决心:“我就不信,这比高考还难!姑奶奶今天非拿下不可!”

她专注于篾丝,几乎与外界隔绝。却未料到身后突然传来一股温热的触感,杜奚沐竟直接站到她身后,从后方辅助她。突如其来的动作令许绮安愣了片刻,下意识怀疑他是不是一时冲动“看不懂场合”。可当杜奚沐握住她的双手,带着她一步步编织时,这份轻柔耐性让许绮安瞬间明白过来——这并非冒失,而是善解人意。

两双手,一大一小,交叠着穿插篾丝。随着操作节奏的同步,竹丝仿佛倏然变得听话顺从,而那复杂的回字纹也逐渐跃然于眼前。此刻的许绮安,脑海里竟完全空白,她甚至没有去记杜奚沐的重复穿插步骤。她只感受到那种童年时刚学写字,被父亲老许手把手引导的熟悉感觉。

随着回字纹最后一笔收尾,完整的图纹呈现,杜奚沐也轻声询问:“学会了吗?”

许绮安心里却闪过一个无奈的答案——学废了。她嘴角微微抽动,竟连篾丝都握得别扭了。回头望向杜奚沐,她无辜地眨眨眼:“我觉得,我应该是学不会了。”

“许小姐,手把手教都学不会,你这饭碗恐怕还真端不了。”语声突兀响起,来自邻座的一位资深竹匠。他显然早已默默观摩两人的互动,还巧妙地借助杜奚沐的动作完成了自己的学习,语气虽带调侃,却不难听出几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