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竹海新局
类别:
现代言情
作者:
字数:1326更新时间:25/05/29 23:08:21
许绮安轻松应允了广告推广的建议,脸上隐约流露出几分兴奋。她虽在竹工艺领域游刃有余,但在现代宣传手段上,却几乎是个门外汉。有人帮她入门,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她并未急于求成,反倒是更多地倾注心力于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竹工艺的美妙,让这一门古老技艺焕发生机。
她通过一些简单的流量吸引技巧,重新设计了自己的网页。许绮安明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只有内容持续更新,并搭配更直观的照片,才能更吸引眼球,引发关注。关掉电脑后,她沉思良久,未来的目标一点点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虽说“推广宣传”四个字听着简单,但真正付诸行动却困难重重。
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欠缺,许绮安几乎每日泡在书房,疯狂汲取所有与竹工艺相关的知识。她如饥似渴地翻阅古籍与现代解读,细致记录着每一个对自己有启发的细节。与此同时,陈子胥也因比赛的成果而备受鼓舞。他的勤奋程度大幅提升,不仅阅读更加专注,书写摘录亦如疾风骤雨般一页页填满。他深知,知识的扎实积累是未来进步的基石。
相比他们的忙碌,杜奚沐则显得沉稳且闲适。他手边的书,有绝大多数已经读完,只留下零星几册他兴趣不大的书籍,像厨艺相关的书目,让他看一眼便摇头笑笑。他的关注点与热情从未偏离竹工艺,每日坚持两小时的书画练习已成为习惯。他的画作或临摹或写生,费心创作的竹画已然可以与专业画家相媲美。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练习之余,杜奚沐不断尝试各种竹画技艺。他精心制作竹屏、竹扇、竹帘,甚至挑战精致的竹席。每一件作品完成后,许绮安都会大费周章拍摄记录,将照片上传到网页并配以详细的介绍。她希望观者能看到的不仅是作品的实际形态,更是一种匠心精神。
每天晚上八点,准时的父女连线也成为了许家特有的仪式。虽然许爸爸和杜奚沐的聊天偶尔显得沉闷,甚至冷场数分钟,却丝毫未影响许父的学习热情。他诚心接受焦总的建议,明白与人交流最好的纽带就是共同兴趣。或许是从那份真诚上汲取了力量,他无论多忙,总会准时上线。
星期日的约定如约而至。陈子胥以此前比赛中用到的多种编织技法为核心,设计了一本条理清晰的教程小册子。经过杜奚沐与许绮安的再三讨论,他自费打印了十几册小书。三人结伴用过早饭,驱车前往“菁语",尽管时间尚早,八点半不到,他们便已抵达。然而,令许绮安惊讶的是,竹工艺教室内早已聚集了不少匠人。这些人从四方赶来,甚至有住得较远者提前一天抵近,只为参与这场竹艺盛会。
许绮安初来“菁语”,目光流连于巨量竹制品间。苏叶此前便在公司等候,却因事务繁忙未能接待她。而陈子胥与郑离宁则在办公室紧锣密鼓地商讨,为确保讲解清晰,他们细化分工。
另一边,杜奚沐领着许绮安游览“菁语”成品仓库。货架上一件件竹制品整齐排列,既有批量生产物件,也不乏独具匠心的单件精品。许绮安置身其中,如同进入一片竹工艺的汪洋,几乎移不开目光。雕花大床、杯盘碗碟无不精美独特,甚至连蒙尘的迹象都难以寻觅,足见工作人员的打理之精心。
随后,他们穿过原料仓库,杜奚沐逐一介绍竹子品种与用途,仅走马观花一遍,许绮安便见到三十余种竹子。接着的参观工作间则更惊艳。敞开式的房屋似乎有上千平方,用竹帘分隔成无数小间。匠人们埋头制作,篾丝翻动犹如潮水般起伏。这样的手工场景比比赛现场更令人震撼,满是老茧的双手流淌着汗水,凝聚成货架上的半成品与成品。
当许绮安正想凑近观望女匠人作品时,杜奚沐提醒:“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去教室吧。”两人离开操作间,直奔教学室。走到门口时,郑离宁正坐在那儿为匠人登记。杜奚沐义无反顾地拿起笔,在表格上填下了许绮安与自己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