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技艺不忘人情
类别:
现代言情
作者:
字数:1722更新时间:25/05/29 23:08:21
陈子胥略显诙谐地开口,缓缓回忆起自己的拜师经历:“我呀,和奚沐不太一样。我可是因为成绩一塌糊涂,自己缠着我爸求出去学艺的。当时,我爸找了好几个师傅,可他们的手艺嘛——都不在我的眼里。直到后来,才遇上了他。”
说到这里,陈子胥眼中闪过一丝感慨,仿佛时间倒流,回到那个他初见师傅的日子,“我第一次踏进师傅家时,奚沐已经能熟练运用好几种编织技巧了。师傅的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技艺不能局限于单一,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精品。’他说他的这一生,都在钻研新的编织手法,说到底,也就是为了能让更多人学有所成。”
陈子胥停顿了一下,仿佛从记忆深处找回遗失已久的片段,继续说道:“可他也坦言,因为全心投入技艺研究,他的作品并没有特别出彩。他唯一的希望,是我们这些徒弟,能在他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陈子胥的话语中逐渐染上一丝怀念,“我从小跟着我爸摸竹子,我爸是竹雕大师,这点家底子算是帮了我些忙。所以,我选择主修竹雕和竹根雕。那段时间,我和奚沐天天陪着师傅,学习技巧,帮忙照顾他的日常,两个人进步飞快。而师傅从不藏私,他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与其他师傅不同,他甚至恨不得把胸中所有技艺一股脑全教授给我们。可他的身子早已不堪重负,仅靠那股想培养后人的执念,硬是撑了半年……”陈子胥的声音渐渐低沉,眼眶湿润,话语中饱含深情。
回忆戛然而止,陈子胥似乎沉浸在过往的身影中不可自拔。苏先生终于忍不住,带着隐隐颤意的声音问道:“那么,他走的时候……可曾留下什么话或交代?”苏先生的眼中散发着期待,仿佛苛盼一丝为自己慰藉的答案。
“苏先生放心,”杜奚沐缓缓回答,语气中透露着一抹沉重,“我们师傅走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容。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技艺要传承下去,只有让更多人学会,才能发扬光大,真正散发其价值。’”
杜奚沐的复述冷静而平稳,而苏先生听到这段话后,却万分动容。然而,当杜奚沐停下时,他的眼中又浮现一抹失落。
苏先生轻轻摇头,似乎自嘲般低语:“果然,果然,在他的眼里,技艺传承才是最重要的事。相比之下,我这个故人……”话说到一半,他再也无法抑制情感,声音忽高忽低,杂乱无章,“当年,我没有他那么勇敢,不敢和他一起承担‘偷师学艺’的后果。这些年来,表面上说自己太忙,推脱见他的次数少,实际上不过是因为觉得愧对他……”
他用手捂住面庞,像是想遮掩自己内心的波澜,但无法阻止话语倾泻而出,“我不敢面对他,每次见到他,就像照镜子,一面提醒我‘偷师’的过往,也让我清楚自己当初的不作为,让他独自承担所有责任;另一面又庆幸自己没有站出来,否则我这辈子可能也会被困在那片竹山里。”
苏先生抬起头,眼里满是悔恨,“后来,我成立菁语,似乎从‘偷师’的阴影中得到了解脱。我带着所有的欢喜,专门上山找过他一趟。我想告诉他,菁语的成功有他的一份,我甚至邀请他下山,当菁语的首席老师,只要他愿意,带多少弟子都可以。但结果——”苏先生突然声音哽咽,“他已经忘记我是谁了。他没有质疑我,没有试探我来意,只要我愿意学,他就毫无保留地教。甚至还三番五次叮嘱,一定要让更多的人学会他的技艺。”
苏先生闭上双眼,像是想涂抹掉记忆中的痛楚,“最后,我试着说服他和我一起离开,但他坚决拒绝。他说,他曾对某人许下承诺,不会离开万岭菁。可我依然不确定,他是真忘了,还是故意装作忘记……”
“这些年,每到夜半时分,我都会问自己,往昔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若时光能倒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和他共同抗下那些后果。”苏先生红着眼睛,声音踉跄,细碎的呓语中充满懊悔。
突然,杜奚沐低声吐出一句似是无关的话,他的语调平静,但是字字敲击苏先生的灵魂:
“竹里知苏词,此生有菁语足矣。”
此言一出,苏先生猛然怔住。他迅速直起身望着杜奚沐,眼底满是震惊,“你刚刚说什么?”
杜奚沐语气不急不缓,平淡地问道:“苏先生的名讳,可是叫苏词?”
苏先生连声回道:“是!之前本是辞典的辞,可登记户口时,干部笔误成了词语的词。”
杜奚沐抿了嘴唇,像是在琢磨事情,“我一直以为,师傅那句‘竹里知苏词’,满含敬意地指苏东坡的词。可你刚才提到了‘菁语’,我这才恍然,那句话或许是在说您。”
这句话像石子投入苏先生心湖,激起勐烈回响。陈子胥看着已经红了眼圈的苏先生,轻轻补充:“原来如此。每次师傅端着酒杯,遥向远方敬酒,他总念着这句话。我以为这是文人的饮酒习性,却没料到那是他在怀念您!”
苏先生脑海浮现出画面:那个疲倦的老人,安静地坐在竹山门槛,手中酒杯微微颤抖,唇间低声细语:“竹里知苏词,此生有菁语足矣。”苏先生心中早已翻涌出滔天的情感。他声音哽咽,“所以……原来他一直记得我,一直在关心我的去向?只是为了让我摆脱竹山束缚,刻意装作忘记……”
至此,那份怀疑与愧疚,萦绕苏先生半生的枷锁,终于散去。他的泪水滴落,承载了遗憾,也带来了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