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竹艺流光
类别:
现代言情
作者:
字数:1354更新时间:25/05/29 23:08:21
沿街的店铺林立,各色招牌似咬合的棋盘一样错落分布,竹编、竹雕、竹器,各种技艺竞相争艳。陈子胥对这些店铺熟悉得仿佛是自己的后院,似乎每一家因哪种手艺出色,都铭刻成了他的脑中地图。这让许绮安忍不住疑惑:如此四处晃荡的人,他那一身炉火纯青的手艺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
途径一家挂着“周氏特色竹根雕”的招牌,店内老板正在算盘间飞快拨动着算珠。陈子胥顺势挥手招呼,声音充满调侃:“周老板,算得真勤快啊!看来这生意着实红火!”
周老板一抬眼,见到是陈子胥,脸上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般灿烂,赶忙从柜台后迎了出来,热情洋溢地说道:“哎哟,陈师傅!稀客呀!好久没见了,最近有没什么新作品需要借我店里摆卖?”
陈子胥一本正经,语气却搀杂了几分随意:“最近忙得很,别说做竹器了,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宁桥的比赛刚刚结束第一轮,你知道吧?”虽是满口忙碌之辞,却掩盖不住他和杜奚沐这段时间高产的事实。不少作品已悄然摆上了杜家店铺的货架,而许绮安那“旺财手”更是锦上添花——在她手中,竹器的价格总能翻上一番,令陈子胥暗暗庆幸有她这门生意伙伴。
周老板听罢,连连点头附和,又感叹起比赛的规模:“是呢,我刚才还听人说,参赛者都上千了,高手不少,好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啊!”
陈子胥装腔作势地感慨:“那是,这种赛事办得越多越好,不光能聚集人才,还能拉动周边的经济。”说完,他扯着得体的客套话,收获了周老板几句溢美之辞,都是些“陈师傅技艺超群,定能脱颖而出”之类的恭维。
挥手告别后,陈子胥继续引领他们上路,转过街角,向前再行了一百多米,最终在一栋两层竹楼前停下。楼房整体由竹材搭建,结构新颖,黛青檐下的大梁上刻着几道隽永竹字:“宁桥集团竹簧工艺展览馆”。陈子胥指着展馆,干脆利落地道:“到了,赶紧进去看看吧。”
大门之后,是一间明媚宽敞的大厅,足有两百多平米。一进门便能感受到浓浓的竹意,从铺地的婴儿臂粗竹片,到四壁竹刻的图画装饰,甚至顶部悬挂的灯笼,都尽是竹工艺的展示。这种仿佛空间与天然交织的设计,令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展厅内的游客不少,但井然有序,显然工作人员的指引十分到位。参观者以参赛者和竹艺爱好者居多,静谧的气氛也因此格外适合作品欣赏。只偶尔听见低声交谈,许多都是在交流工艺技法或请教制品来历。
大厅由四个竹帘分割出区域,各区域内另有子展柜陈列。贴近左侧区域,目光便被四个长方形展柜吸引住。展柜由竹拼缀而成,内部陈列着形态各异的竹编制品:花鸟飞兽栩栩如生,鱼虫走兽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精致,讲究。”许绮安目光在这些作品上来回流连,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这两个词。尽管她对竹艺仍在初学阶段,却丝毫不妨碍她的欣赏能力。特别是和杜奚沐、陈子胥同住一屋的日子,她耳濡目染,早已积累了大量相关知识,虽算不上专家,却已能初步识别优劣。
沿着竹编柜台逐一打量,优质作品俯拾即是。可惜这些个展品皆属于非卖品,澄静的展示背后,是不容触碰的规则。许绮安难免感到惋惜,想买一件做纪念的心愿也只能暂且作罢。
此时的杜奚沐站在她身旁,视线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展柜上的一对“青竹蝶”。见她注视得入神,他也随之仔细端详,研究起那青竹蝶的编织技法与细节纹理,并悄然记在心中,以备日后尝试。
竹编区域的后方,一帘相隔,便是竹雕与竹根雕的展区。展柜上的竹雕作品引人注目,尤以镂空雕花的笔架、笔筒、笔洗等文房雅器最为令人赞叹。而竹根雕的灵气则更为卓绝:脸谱人物栩栩如生,寿仙、渔翁、妖魔鬼怪,无一不是精雕细刻的艺术结晶。
尤让许绮安兴奋的,是一件竹书雕刻。其内容非宜宾赋,而是字字如珠的《木兰辞》。她惊喜地发现,这本竹书竟是出自一位女匠人之手!雕刻美感与古典韵味相得益彰,独树一帜,让人不禁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