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竹海镇的传承之光
类别:
现代言情
作者:
字数:1432更新时间:25/05/29 23:08:21
青石板铺就的小径,像是一条古老的时间河流蜿蜒流淌。两侧的木质竹屋错落有致,沉积的灰尘与青瓦屋檐相互映衬,乌黑的木柱和陈旧的房梁,为这个地方镀上了一层斑驳的历史痕迹。许绮安举着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将这一幕幕画面定格在镜头中,像是要将这片和时间赛跑的小镇收入记忆。
她漫步于主街的尽头,在一座巍峨的石牌坊前停了下来。牌坊上刻有三个遒劲有力的古字——“竹海镇”,字迹间龙飞凤舞,蕴藏着不朽的传奇,让许绮安不禁驻足凝视。那石碑似乎是某种时光的刻度,遥远的岁月正在字里行间悄然流淌。
她脑海中忽然响起一段熟悉的话语,就如刘老师在病床上低声诉说的那些过往:“一九一五年的辉煌,来得炽烈却稍纵即逝,终究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五零年代全国的竹编艺术开始复兴,那个万岭竹海的故乡也曾风光一时。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嵊州、青神县、渠县接连被授予‘中国竹编之乡’的称号,而竹海镇,却在聚光灯下长久地失去了它的身影。”
刘老师的声音似带着叹息:“绮安,如果你真的要做这个专题,就去竹海镇看看吧。那里或许还隐藏着不为世人知晓的宝贵传承。若你的文字能唤醒人们的记忆,也许更多人会注意到川西南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竹工艺。”
即便深冬的寒意侵袭了病房,刘老师倚靠在床上仍显得那么平静,他手中摇着一柄薄如蝉翼的竹扇——这是祖父留给他的传家宝,用千百根纤细的篾丝编织而成。尽管经历了六七十载光阴,那扇上的花纹依旧清晰,扇面摸起来滑如绸缎。轻轻扇动时,总有一丝与其他扇子不同的清凉。也正是这份清凉,引发了许绮安心底的好奇与向往。
彼时,她无法确定当时的回答是否能让老师满意。但当毕业实习的通知送达,她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独自来到这个充满古韵的小镇,却不曾料到这里的一切会如此令人惊叹。
环顾四周,许绮安正沉浸于牌坊前的情景,耳畔忽然传来一个低沉却有力的朗诵:“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声音富有磁性,让她一瞬间眼前的画面与诗词交织。
循声望去,一个满身落满污垢、双脚赤裸的鹤发老人站在牌坊的一侧,双手拍打着自己的掌心,兴致勃勃地念着韩愈的《新竹》。老人神情专注,仿佛此时身处的这个地方就是诗句中的竹林秘境。
许绮安嘴角浮现一抹微笑,不由自主接道:“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老人闻言,双眼一亮,像发现了稀世珍宝般激动地望着她:“你居然会背这首诗?”
“去年省城的会展上,有宜宾送来的竹雕书。正是韩愈的《新竹》刻在上面。它的艺术美让我印象深刻,所以用心记了这首诗。”
她的解释让老人的表情略显惊讶,却在更深处藏着几分喜悦。那本精美的竹书,是许绮安对竹工艺产生向往的起点,也让她坚定了探访竹海镇的决心,而刘老师对竹海的描述,像一盏指路明灯,为她指明了方向。
听到她竟提及竹书,老人喃喃自语:“竹书……太久没再见到竹书了。这样的东西能上展会,我还真是没有料到。不过现如今的人啊,太浮躁,手艺全丢了。”他的声音里透出深沉的失望,“想当年,竹簧花篮和镂空屏风,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从成千上万的展品中脱颖而出,拿下金奖,那才叫真正的艺术呀!如今啊,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巧工良匠了,再也不会有了……”
老人在牌坊下接二连三地叹息,眼中既有惋惜又带着无法抚平的失落。许绮安心中忽然涌起一种沉甸甸的感受,仿佛听闻的是历史的长吟。
她尝试展开话题:“你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是一九一五年那一届嘛?”
老人的眼中闪过些微惊讶:“你竟知道一九一五?现在的年轻人,哪里还会关心过去的那些事儿呢!”
许绮安却一意坚持,语气透着真诚:“我对这些老故事很感兴趣,您能不能和我讲讲?”
老人却毫不客气地上下打量她:“不过是一本竹书,居然就把你惊得这么厉害?年轻人,眼界太浅了,这才叫没见过真正的好东西。”说罢,他摇摇头,转身走向牌坊旁的竹林深处,留给许绮安一个意犹未尽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