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赌命否

类别:现代言情 作者:字数:1743更新时间:25/05/29 23:08:13
  顾子珩呈上卷宗,嗓音沉稳而清晰:“下官查到一些线索,想必对四皇子有所助益。”
  竹简之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两日来的调查结果,尤其圈出了几份关键的供词,矛头直指范志武。
  原来,确有人证言之凿凿,曾于莲叶寺附近,以及柳姑娘时常出没之地,目睹过范志武及其随从的身影,甚至还看到了他那辆标志性的马车。
  然而,即便线索如此,他们依旧无法寻得铁证,将范志武与这桩惨绝人寰的凶案直接联系起来。
  楚漠北剑眉紧锁,快速浏览完卷宗,便递给了身旁的宋郅,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范志武前往莲叶寺,是本皇子亲自安排的任务,这些所谓的证据,最多只能证明他曾到过那里罢了。”
  此事千真万确,宋郅也心知肚明,并非楚漠北有意袒护,为范志武开脱。
  宋郅点头附和道:“确有此事,下官当时也在场,范志武的确是奉命行事,才离开京城的。”
  他合上卷宗,递还给顾子珩,沉声道:“顾大人若执着于范志武,恐怕只会徒劳无功,不如另寻他路,调查其他可疑之人。”
  两人对范志武的信任溢于言表,似已认定顾子珩是找错了方向。
  青歌斜倚在椅背上,单手托腮,眸光流转,带着一丝玩味,懒洋洋地问道:“听两位的意思,莫非已经有了其他怀疑的对象?”
  宋郅一时语塞,他们这两日奔波劳碌,却毫无进展,否则也不会急匆匆地赶来找顾子珩了。
  青歌朱唇轻启,一语道破:“两位如此维护范志武,无非是因为他是你们的人罢了。”
  她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挑衅:“不知两位可敢与我打个赌,让我来证明,他究竟是不是你们的人?”
  与其空费唇舌,不如以实际行动来验证真假。
  听到青歌如此自信满满的话语,楚漠北心中猛然一惊,一股寒意涌上心头。
  顾青歌向来行事乖张,如今却如此笃定,莫非顾子珩已经掌握了什么关键证据?
  他下意识地忽略了青歌的可能性,目光紧紧锁定在顾子珩身上。
  “好,我与你赌!”楚漠北应声道。
  
  “柳大儒,您老人家放心,陛下定会严惩凶手,为您做主的!”
  “是啊,您要保重身体啊!”
  一群文人学士将柳大儒围得水泄不通,嘘寒问暖之声不绝于耳,无不关切着他的身体状况。
  柳大儒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向皇宫大门,短短几日,他仿佛苍老了十岁不止,老态龙钟。
  行至宫门前,他毅然决然地丢掉拐杖,双膝重重地跪倒在地,额头一下又一下地磕向冰冷的地面。
  “柳大儒!”
  “柳大儒,您快起来啊!”
  周围众人见状,无不惊呼出声,尤其是看到他那摇摇欲坠的身躯,心中的愤慨与不平瞬间爆发。
  一时间,宫门外黑压压跪倒一片,磕头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声嘶力竭地高呼,恳请楚皇严惩楚无尘。
  柳大儒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他为大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奉献了一生,最终换来的却是这般令人心寒的结局。
  何其可悲?
  何其可叹!
  宫门外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喊声,让负责守卫宫门的士兵们震撼不已,成千上万的百姓与文人跪在此地,为蒙冤者请命,这让他们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敬意,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了那座威严的皇宫,不知那里的主人,又将如何抉择。
  就在此时,吴海手捧圣旨,从宫门内走了出来,看着跪满一地的人群,长长地叹了口气。
  众人见他出现,连忙停止了呼喊,满怀期待地望了过去。
  吴海展开圣旨,用他那尖细的嗓音朗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身为皇子,本应体恤百姓,为百姓谋福祉!然五皇子楚无尘,竟残害柳家孙女,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天理难容!朕决定,自即日起,剥夺楚无尘皇子身份,贬为庶民,逐出京城,永世不得 वापस!”
  圣旨一出,全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震惊于楚皇竟然真的下令将楚无尘贬为了庶民。
  然而,人群中的“有心之人”却并不甘心就此罢休。
  “柳大儒的孙女可是丢了性命啊,难道仅仅贬为庶民,就能抵消这滔天罪行了吗?”
  “就是啊,难道皇家的命是命,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身为皇族,却如此 disregard 百姓的性命,长此以往,恐怕难以保住大楚的安稳啊!”
  这些话语传入众人的耳中,着实让不少人动摇了,人群中开始出现各种议论之声。
  吴海宣读完圣旨,听到那几个煽风点火之人的话,冷笑一声,立刻吩咐侍卫将他们统统抓了起来。
  “你们凭什么抓我?”
  “救命啊,陛下这是要杀人灭口啊!”
  被抓住的人拼命挣扎,试图煽动众人的情绪,果然成功地引起了骚动,人们纷纷起身阻拦侍卫,眼看现场的局势就要失控。
  一直趴在地上的柳大儒,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谢主隆恩!”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一般,瞬间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们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那位努力挺直脊梁的老人,眼中噙满了泪水。
  “柳大儒……”
  众人心疼不已,想要上前与吴海理论,却看到柳大儒颤抖着双手,接过了圣旨。
  “柳老……”
  吴海也没料到柳大儒会是这样的反应,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应对柳大儒大闹一场的准备。
  “臣,明白圣上的难处……”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再一次用上了“臣”这个自称,即便他已经告老还乡多年,心中却依然牵挂着大楚的江山社稷,记挂着皇家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