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谁定义天赋?
类别:
现代言情
作者:
字数:1748更新时间:25/05/29 23:08:06
果然不出所料,楚青青今天食欲大开,比平时多吃了整整三分之一个饼。而那唯一剩下的饼,杨芬瞄了两眼,想着再带回家也没什么意义,干脆自己吃掉。
“青青,他怎么就突然对着你哭了呢?”杨芬咬了一口饼,边嚼边问道,满脸都是好奇。
楚青青想了想,低声将今天教室里的那一场“风波”描述了一遍,但连她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自己学得快就会戳中陈亦夏的泪点。
听完这一出,梁凡冰不由得点评了一句:“他还真是幼稚得可以,我最不喜欢这种类型。”
“为什么呢?”楚青青歪着脑袋问,脸上写满纯真的疑惑。
梁凡冰擦了擦嘴,吃饱喝足的他斜倚着椅子,慢悠悠地解释:“我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觉得自己有点才能就趾高气扬,仿佛全世界都应该比他们逊色。”
相比之下,楚青青年纪还小,再加上在单纯无忧的幼儿园环绕,自然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而梁凡冰不同,他从小就在竞争激烈的乐团里练琴,那儿天才多如牛毛,早已让他练出一双看透世事的眼。
楚青青睁大了眼睛,满脸是写不明所以的懵懂。她试图思考陈亦夏是不是梁凡冰所说的“有才能的那种人”,以及他的才能究竟又是什么。经历了今天的事情,她隐隐感觉自己有一些未曾察觉的特质,但又像隔着一层薄纱,模糊不清。而家人遵照韩雅的建议,从未将这些点明,让她对自己的潜力依然浑然不觉。
“那另一种呢?”杨芬随口追问,把话题接了过去。
梁凡冰抬了抬眼皮,懒洋洋地答道:“另一种,就是别人有了才能,就全都往‘天赋’上推,觉得别人的成就是靠天生的条件,而自己失败不过是运气不好。”
接着,他不紧不慢地补充道:“比如你看青青那位同学,遇到一点挫折就哭鼻子。再比如我乐团里的人,他们总觉得我拉琴拉得好只是因为天生有绝对音感,却从来看不到我练了多少时间。”
话说到这里,他的语气有些冷淡,眸光微微垂下,像是在思忖什么,又像是在排遣某种无奈:“总有人觉得别人的琴更贵,老师更出色,甚至琴房更安静,总觉得别人天生条件更优越。而他们自己,却总能找到无数不努力的借口。这种人,才是最让我厌烦的。”
乐团里的经历,让梁凡冰对这种心理再熟悉不过。他天生拥有绝对音感,但这特殊的“天赋”却更像一把无形的剑,总引来无数嫉妒的目光。每当同龄人演奏不如他时,他们总会理所当然地将所有落差归结为“天赋遗憾”,而非自己的努力不足。然而只有梁凡冰清楚,这么多年他为了超越比自己年纪更大的对手,究竟付出过多少汗水。
事实上,乐团里也曾有过像他一样拥有绝对音感的孩子,可到了最后,他们的名字竟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才能,原是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划伤自己。
梁凡冰摸了摸自己的手指,目光沉沉,似乎陷入对这些年的反思。他厌恶这双“被定义”的手,厌烦那些让他不得不练琴的时光,更讨厌天赋和才能时刻将他的生命轨迹框死。他不禁暗自问自己:“为什么我擅长什么,就得做什么?为什么那些人总看不见背后咬牙坚持的我?”
揉搓着手中的餐巾纸,他将它随手揉成团,用一个标准的投篮动作丢进了垃圾桶,语气冷定道:“所谓的才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这个世界真有才能,那也只有一个名字,叫‘努力’。”
梁凡冰的话,像一记惊雷狠狠劈在楚青青心上。她还在苦苦琢磨什么是才能,却在这一瞬间,觉得看到了入口的光亮。原来,所有的“学得快”“做得好”,都是因为她从心底里真正地热爱——而且,愿意全力以赴去追求。
“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这是梁凡冰教会她的道理。她忽然释怀,不再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是决定把那些仔细记录在记忆里的外语继续努力学下去。
“冰夷哥哥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那我有什么理由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不好呢?”楚青青内心掠过一丝兴奋,努力在她心中如同涛涛海浪拍打在岸。
另一边,杨芬同样被梁凡冰的坦然和冷静深深打动。她原本就是个倔强而上进的孩子,本就盼着凭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此刻更是找到了认同感:“你说得太对了。”
下午的课间,楚青青梳理思路后,愉快地把答案分享给了在教室里的陈亦夏。她背挺得笔直,笑容满面的样子洋溢着一股骄傲的气势:“我想明白啦!我学得快,是因为我比你用心,也更努力!”
陈亦夏愣了一下,竟然一时间哑口无言。事实摆明了,她在课堂上的状态总是饱满而积极,反观自己,一时还真有些底气不足。
回家的路上,陈亦夏一反常态,竟然坐在车上翻起了课本。他的母亲忍不住怀疑地看着他,脱口问道:“你以前不是最讨厌下课后还看书的吗?”
一向自命不凡的陈亦夏,耳根有些泛红,只憋出一句:“等我学得比她快了,我就不用再看了!”
他母亲目瞪口呆:“……”这孩子,今天又是受了什么刺激?
与此同时,回到御融台的梁凡冰提议大家一起打游戏放松,但杨芬却摇了摇头:“不了,我得收拾东西回学校。”原来,每到周末,她才会回到这里住几晚,平日还得返回老家的学校求学。而楚青青,则兴致勃勃地开始为下一次课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