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从质疑到惊叹

类别:现代言情 作者:字数:2066更新时间:25/05/29 23:07:57
当那个咄咄逼人的声音从常勇的嘴里传出时,办公室里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何明远面色一沉,目光如刀般落在常勇身上,冷冷开口:“常勇,我看你的专业水平还差得远,还不足以担任考核员。你是不是得再好好钻研一下?”

听到这话,常勇的脸顿时变得煞白。谁不知道,考核员这个职位不仅象征着权威,还暗藏诸多油水。不少厂家为了能顺利通过考核,总会悄悄送些土特产或礼品,而常勇为了争到这个位置,可谓是费尽心思。然而此刻,他却站在何主管的怒火中心,背后冷汗直冒:“何主管,对不起……”

何明远却一针见血地打断了他:“你对不起的是我吗?不!你对不起的是那些因你的失误而被耽误的研发项目,还有那些被你埋没的技术人才!”何明远的话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让常勇无地自容。

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常勇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连忙转向宋曦靖,朝着她深深鞠了一躬:“宋同志,是我疏忽了,对不起!我没有深入理解你们的汇报材料,就贸然下了结论。实在抱歉,我向你们正式道歉。”

“你要是看不懂汇报材料,你可以问啊!”宋曦靖一双明亮的眼眸中透着冷意,声音绵软却不失锋芒,“姜工和孙工肯定会耐心讲解。可你偏偏不问,直接武断地否定,还把材料扔到地上。你这样的行为,也太让人失望了。”

被宋曦靖的话噎住,常勇只能勉强挤出一抹尴尬的笑容。他立即转向姜大海和孙工:“二位,实在不好意思!是我的错,我不该直接认定你们材料假大空,更不该随意将它扔掉。”话音未落,他连忙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张,动作慌乱而滑稽。

“我来帮你——”孙工刚迈了一步,却被宋曦靖一个深邃的目光制止。那一刻,谁都没有多说什么,四人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着常勇孤独地蹲在地上,一张一张地捡着那些被他丢弃的纸张。

当常勇满头大汗地将资料重新整理好,双手颤颤递到何明远面前时,何主管拿起文件翻看了几页,却眉头微微皱起。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第一眼的印象,居然和常勇一致。改良发动机的数据如此亮眼,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不是假大空还能是什么。但他的目光落在汇报团队中的宋曦靖身上,内心的疑虑却逐渐吞没了否定的念头。

关于宋曦靖的传言早已在圈内流传。据说这位年轻的研发人员背后站着一位传奇般的大能师父。如果是那位大师亲自指导,这份资料的真实性似乎也不能完全被否定。

沉思良久,何明远终于抬起头,语气渐渐缓和下来:“宋同志,你的方案确实很大胆,但涉及这么多创新,我们需要组织一个研讨会来详细探讨一下。要不这样,你们今天先回去,等我们商量出一个结果再通知你们?”

宋曦靖神情冷静,直视着何主管:“何主管,请问大概需要多久?我这次来京都时间有限,只有这两天有空。”

这句话让何明远一时语塞,他斟酌着回应:“这个……不好说。大家讨论可能需要时间。”

不得答案,宋曦靖干脆主动提出:“那么这样吧,如果方便的话,明天上午开会时,我过来参加,亲自将一体化收割机和新型柴油发动机的核心原理讲解清楚。您看可以吗?”

听到这提议,何明远一抹惊喜闪过。他自然知道,如果汇报人能够参加技术研讨会,那无疑会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方案的可行性。他脸色一缓,点头表示赞同:“当然可以!你愿意讲解,那是最好不过的。”

回去的路上,孔毅终于松了一口气,感叹道:“我是真的吓得腿软了!谢谢宋同志,要不是你力挽狂澜,我们肯定只能憋屈回去了。”

站在旁边的姜大海也心有余悸:“常勇这种人,大家谁都不敢硬碰硬啊!不过还是小宋同志厉害,底气太足了!”

宋曦靖嘴角微扬,轻描淡写地说道:“其实是时间赶得太急了而已。平时,你们完全有能力讲清楚,只是偶然遇到些阻碍罢了。”

两人听后,既惭愧又心生敬佩。他们都明白,被厂里派来参加京都的研发汇报,已经证明他们是技术团队中的佼佼者。可是今天的遭遇,也让他们彻底意识到,带着真本事还要不怕被刁难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站稳脚跟。

次日清晨,当宋曦靖再次步入会议室时,目光所及的,是整齐排列的二十余张座椅。每一个席位背后坐着的,是这些年工农研发领域里的核心人物,气场庄严而审慎。但她神色如常,信步上前,开始自信地讲解她的技术成果。

“各位专家,关于这款一体化收割机,它的最显著特点是能同时完成收割、脱粒与谷粒集中三项工作。”话音落下,她目光缓缓扫过面前的听众,声音坚定而清晰,“请问各位是否有疑问?”

一个专家站起身举了举手,宋曦靖点头示意:“请讲。”

“我有个问题。”那人直言不讳,“谷粒集中到储藏仓之后,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它的卸料问题?仓体太大,取谷粒的方式会不会不够便捷?”

对这个问题,宋曦靖早有准备,微微一笑,答道:“这个问题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请大家看这里——储藏仓底部特意设计了开口,既可以人工装袋,也能通过传送带直接运送到运粮车上。”一张简单的设计图配合她的解说,瞬间打消了台下众人的疑虑。

她的回答获得了不少专家的点头赞许,而前排一名资历颇深的老者却提出了新的质疑:“小宋同志,你们的收割机确实设计得很合理。但这样一台机器负载如此之大,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极高,你们现有的发动机能够胜任吗?”

宋曦靖从容不迫地抽出一叠文件,分发到台下:“谢谢您的问题。为了配合收割机的高负载需求,我们特别设计了一款性能更强的发动机。它的关键数据是这样的——最大功率300千瓦,最大扭矩达到2890牛·米/1400转每分钟。”

会场内响起一片低声的惊叹,但那位老者继续皱眉提出质疑:“这么强大的马力会不会资源浪费呢?坦克都未必能用得上这类发动机。”

宋曦靖浅笑着翻开另一份资料:“正如您所说,我们同样研发了一款中速柴油机,专为收割机动力匹配设计,这更符合效率与成本的均衡。”

研讨会在她精准有力的讲解下逐步深入,而台下的众人,从质疑到佩服,她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征服了一片怀疑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