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月下思愁
类别:
现代言情
作者:
字数:1700更新时间:25/05/29 23:07:54
陈家的祠堂,坐落于老宅深处,本是供奉列祖列宗之地,每逢节庆,总能聚集一家大小前来祭拜。今日中秋,恰逢圆月高挂,景色清幽。陈凛轩带着苏紫怡一同归家,刚至门口便引来保姆们的热切招呼。
“哎呦,凛轩少爷带着苏小姐回来了!快去通知太太!”保姆们笑颜如花,语气里满是期待。
彼时,陈母正在祠堂内专心诵经,手中的佛珠绕动声绵延不绝。听到管家刘叔前来报信,她缓缓止住动作,一张保养得当的端庄面容露出几分笑意。
“都回来了?”她语调微扬,似是想压抑激动的心情。
刘叔从容点头:“是的,少爷和苏小姐都到了。”
陈母面上顿时露出喜色,立刻吩咐道:“好极了,快让孩子们过来祠堂拜祖,礼节不能少。”
刘叔应了一声,当即转身出门。不多时,他便见苏紫怡与陈凛轩换了素雅衣装,提着糕点款款而来。祠堂不容浓妆艳抹、鲜艳衣饰,苏紫怡一袭浅色长裙,素面朝天,清冷雅致,竟有种超尘脱俗之感。她简单向陈母行礼问候,恭敬中透着一丝温婉。
陈母上下打量两人,视线停顿片刻,轻声说道:“都瘦了些。”
陈凛轩忍不住调侃:“还能为什么?不都是被您气瘦的?您可少折腾些,好让我能多吃两碗饭。”
他一语既出,陈母神色立时冷了几分,目光凌厉地剜了他一眼,“祠堂肃穆,你别胡言乱语。”
“哦,原来您也知道这是祠堂?”陈凛轩不甘示弱,故作委屈地说道,“要是爷爷奶奶泉下有知,知道您这么欺负小怡,肯定会心寒得很。”
陈母被儿子这一番挤兑气得脸色发白,一时竟语塞。苏紫怡见状,悄悄拉住陈凛轩的袖子,柔声劝他:“凛轩哥,别说了,先拜祭爷爷奶奶吧。”
她一开口,陈凛轩竟恍若被施了定身咒,不再多言。苏紫怡点燃一柱清幽的香,轻轻插到陈老夫人的牌位前,随即将带来的点心郑重放下。摒弃多余的装饰,她话语间流露出真挚的落寞。
“奶奶,小怡来看您了。中秋快乐。”她轻声说,“您看,我带了您最爱的点心。”
祠堂内肃穆安静,偶尔有风穿过,掠起外面的古树枝叶沙沙作响。那棵巍峨的古木,像历史的见证,屹立于这片宁静的庭院,守护岁月的片羽。一轮圆月洁白如练高悬夜空,团圆的节日里,竟连月亮也懂得涂上圆满的诗意。
苏紫怡注视着牌位,一幕幕记忆涌上心头。当年,她初到陈家,与陈老夫人住在偏院。每逢节庆团圆,全家齐聚,她面对陈母总是胆怯拘谨,生怕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招致不满。饭桌上,她不敢挑食,长辈夹什么,她便吃什么,只求过一个平安无事的团圆夜。
那时,陈老夫人总是和蔼地带她坐在身边,亲手夹菜给她,慈爱的目光如冬日暖阳。苏紫怡至今都记得,老人家那句句关切:“小怡,多吃点,太瘦了。”
那些微小的善意,成了她成长路上难得的温暖痕迹。某个中秋夜,陈老夫人牵着她走出院子,银辉洒满庭院,照亮蓝幽幽的夜空。那时,她稚嫩地问:“奶奶,中秋的月亮为什么是圆的呀?”
陈老夫人低沉回答:“因为思念是圆的。一圈又一圈的思念,最终汇聚成团圆,只为了再次相见的那一天。”
老人说这话时,眼神难掩莫名的悲凉。多年后苏紫怡才明白,那番话是对她夭折女儿的深深怀念。而如今,母女或许早已在另一个世界团聚,她心里掠过一丝释然:这未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晚饭那顿团圆宴,菜肴丰盛,陈母态度亲切,频频为苏紫怡夹菜。她突如其来的热情让苏紫怡有些无所适从。饭后,她道别欲离开,陈父陈母极力挽留。
“别急着走,难得回来一趟,”陈母笑着说道,“你的房间一直保持原样,我每月都叫人打扫,今晚就在家住吧。”
盛情难却,苏紫怡留下了,陈凛轩自然而然也陪同待在家中。回到久违的房间,她靠在柔软的床上,往事点滴浮现脑海。记忆里陈老太太的慈爱与温暖,是她唯一的寄托。但这一晚,她的思绪却如风中落叶,难觅平静。
夜深风凉,她披了件开衫,独自走向后花园。往昔,陈老夫人时常在冬日暖阳中带她在那片园地游玩。今日,浓稠夜色笼罩万物,昏黄灯光投射出模糊剪影。苏紫怡的视线落在秋千旁,那儿站着一个颀长的身影,衬着指尖微弱的猩红光点。
她略一犹豫便上前,明亮月色下的陈凛轩看向她逆光而来的背影,纤瘦清雅,仿佛一只振翅欲飞的夜蝶。哪怕多喝了些酒,他也清晰地意识到,这女孩自带一种脱俗之美,叫人心神缭乱。
一抹猩红迅速被掐灭,白烟如幽灵般散去空气。他低声问:“小怡,这么晚还没睡?”
“嗯。”她淡然应答,一如既往地平静无波。随后,她轻盈坐上秋千,而他站在身后,推了推绳索,像多年前那般。
“你呢,怎么也没睡?”她随秋千轻轻摇曳,语气里带了些好奇。
桂花香随风四散,低回悠远。陈凛轩从阴影中半倚而立,光影交织间,他侧脸柔和,目光宛如月色般温柔。
“太久没回来,觉得有点格格不入吧。”他说得漫不经心,但那份疏离感却让她心中一震。
他为何总是不回家?旁人虽偶尔提起缘由,她却从不多问,也不曾插手。她明白,有些话,终究只该细水流长去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