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谢恩礼
类别:
年代种田
作者:
字数:2172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满载而归的车队缓缓驶入王府,三辆车厢堆满了绫罗绸缎,光鲜亮丽,另有两辆装载着琳琅满目的古玩字画,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气息,一车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应有尽有,还有一车金银玉器,珠光宝气,最后两车则是各式各样的珍奇玩物,令人眼花缭乱。温遥看着这阵仗,不由得咋舌,精致的嘴角微微张开,惊叹道:“这位刘皇后,手笔可真是不小啊!”
郭顺正仔细地查验着货品,一边向温遥请示:“郡主,这些东西可都是难得一见的好物件。这些布料,可以送给苏姑姑一些,让她高兴高兴,您和王爷也可以用上好的料子新裁几身衣裳。而且这里面有不少布料,都是有些年头的旧物了,有些颜色,现在恐怕都没人会染了,稀罕得很。”
温遥听了,长长的睫毛轻轻眨动,心中不禁思忖:再名贵的布料,搁置久了,也会有所损耗吧?不过,看着郭顺那兴高采烈的模样,她也不忍心当面泼冷水,坏了他的兴致。
待清点完毕,郭顺又连忙叫住了正欲离开的温遥,提醒道:“郡主,您总要给皇后娘娘写一份谢恩折子吧?这可是礼数,万万不能疏忽的。”
温遥思索片刻,觉得有理,便点头应道:“嗯,你说得对,一会儿把荣先生他们都请过来,之前的兵工厂管理细则也该拟好了,一并处理了吧。”
她正准备迈步离开,郭顺却再次出声提醒:“还有进献宫里的礼物,也得好好准备才是。虽说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未必会在意这些,但人情往来,礼尚往来,总是要顾及到的。”
“咱们王府现在不缺银子,许城的发展也不需要仰仗国库的资助。但是,北地的军队,可还得指望着朝廷拨发饷银呢——”郭顺语气坚定,顿了顿,又补充道,“赋税、徭役这些问题,总归是要想办法解决的,咱们不可能长时间待在这儿,也不能给老百姓留下一个烂摊子啊!”
“这倒也不至于。”温遥笑着摇了摇手指,心中却暗自盘算着:“人家对我如此慷慨厚待,我也不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总要投桃报李才行啊。”
“回礼的事情,我会好好考虑的,你就不用替我操心了。”她安抚了郭顺一句,便没有继续休息,径直走向了外书房。
外书房是荣先生和幕僚们日常办公的地方,温遥一走进门,众人便心领神会,默契地跟随着她,一同走进了小会议室。
温遥在正中的位置落座,脸上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轻声问道:“之前请各位拟定的兵工厂管理细则,都完成了吗?”
荣先生立刻从桌案上取出一本装订精巧的小册子,恭敬地递给温遥。温遥一页一页仔细地翻阅着,眼中的光芒愈发闪亮,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她笑着说道:“这次做得真是不错,不如这样,就请大家多发一个月的俸银,咱们一起去城里好好地喝上一顿,就当是庆祝了!”
荣先生闻言,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我们身在郡主府中,为郡主出谋划策,本就是分内之事。不过,既然郡主有赏,自然也是让我们高兴的。”
众人纷纷起身,朝着温遥拱手致谢,口中说着感激的话语。
“那么,负责兵工厂的人选,定下来了吗?那个位置可不能一直空着。”温遥转过话题,正色问道,“我初步的想法是,一任三年,具体情况还要视情况而定,如果管理得当,成绩突出,最多也不能超过连任三次。”
“兵工厂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这个位置,必须是我们信得过的人来担任。”
众幕僚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石子章站了出来,他神情恭敬地对温遥说道:“郡主,属下愿意前往。之前我虽然只管理过几十个人,但对于锻造方面的事情,也颇有兴趣,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学习学习。”
“不过,属下心中仍有些顾虑,面对这么大一座兵工厂,属下是否能够很好地管理,心里实在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还请郡主能够给属下一个试用期,让属下能有机会证明自己。”
“这个提议好!”温遥听了,兴奋地拍了拍手掌,赞许道,“正是这个意思。我还需各位再制定一个专门为管事量身打造的考核办法,暂定三个月的考核期,若未能通过考核,便可卸任,另选贤能。”
“总管事之下,还需设立三位副管事,协助总管事处理各项事务。若总管事因故缺席,这三位副管事可以联合起来,共同管理兵工厂。”
“至于考核总管事的方法,我想交给所有的工匠来评定。兵工厂如今已有三百余人,以后还会继续扩招,他们当中有不少能工巧匠,而且这些人大多难以收买,他们所给出的评价,自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众幕僚们彼此对视,都觉得这个方法十分妥当,便迅速表示认可。
正如官员的名声,皆是由老百姓口口相传,这道理是相同的。
“今日赐婚的圣旨,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了吧。”温遥指了指窗外,精致的脸庞上显露出一丝困惑的神色,“郭总管提醒我,要给宫里准备一份回礼。我想了半天,却也没能想出该送些什么,想请各位帮我参考参考,出出主意。”
她接着便将刘皇后赠送的添妆,事无巨细地向众人叙述了一遍。
荣先生首先开口说道:“郡主,送给宫里的礼物,自然是要让上面的人感到高兴的。”
“那么,作为帝后和太子殿下,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他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认为,国富民强才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
“因此,我建议,郡主的回礼,最好能与这方面有所关联。”
温遥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再具体一些呢?”
荣先生深吸一口气,脸上带着凝重的神色,缓缓说道:“郡主,现在北地的军民已经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那这是否意味着,朝廷不必再给驻守在此地的军队,拨发粮饷了呢?”
“当然不是。朝廷的粮饷,原本就是军中将士们应得的。”温遥断然否定道。
他继续解释道:“大将军王之所以想请郡主您来帮忙屯田,就是因为我们的将士们吃不饱饭,而朝廷拨发的粮饷,又远远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他们身上穿的衣物、口中吃的食物,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换来的。”
“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血和汗,甚至生命的代价,怎能让他们在付出这么多之后,仍然得不到朝廷的关心和重视呢?”
“事实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军中的将士们可能不太在意朝廷的粮饷是否能够按时发放,但我们不能对此无动于衷,他们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
听着荣先生的话,温遥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以往她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大衍国库空虚的事实,她再清楚不过了。尤其是她还记得自己刚来到北地时,驻军所面临的困境和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