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献图
类别:
年代种田
作者:
字数:2290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若是你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一时难以承受,不妨推荐几位得力干将。只要他们能通过我的考核,日后便可分担你的重任,甚至接替你的职位。”温遥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她顿了顿,目光如炬,继续说道:“当然,在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之前,营造局的大旗还得由你来扛。”
洪任闻言,连忙俯身,语气中充满了感激:“多谢郡主信任!属下定当竭尽全力。只是……若我举荐之人与我有些亲缘关系,这……这是否会惹人非议?”
温遥闻言,不禁莞尔,轻轻摇了摇头,道:“这有何妨?古人云,‘举贤不避亲’。更何况,你只是负责举荐,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我的手中。若有人对此不满,大可光明正大地来找我理论!”
说到这里,她的语气陡然变得坚定起来,补充道:“在我看来,无论是营造局,还是农事局,亦或是巡查司,所有人都应该凭真本事说话。只要你有真才实学,自然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她微微眯起眼睛,继续说道:“至于那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之事,只要是在良性竞争的范围内,我并不介意。毕竟,有竞争才能有进步。”
“但是!”温遥的声音猛然提高,带着一丝寒意,“如果有人胆敢故意破坏正常的运作,或是耍弄阴谋诡计来陷害他人,那就休怪我翻脸不认人!哪怕这个人再有才华,我也绝不姑息!”
洪任听得心头一凛,连忙恭敬地应道:“属下明白,定会将郡主的意思如实传达下去。”
温遥点了点头,语气也随之缓和了下来:“洪指挥使,我这番话并非是专门针对你个人。此前,各个部门每月都会召开一次大会,临时会议则由你们自行决定。”
她稍作停顿,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会议的周期将由我来统一规定,最长不超过一年,最短则不得少于一个月。而我们则会固定为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届时,所有指挥使都必须亲自到场。”
“若我因故无法亲自主持会议,定会委派他人代我传达指示,当然,你们的意见也会被如实记录,并反馈给我。”温遥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她略微压低声音,说道:“我再向你透露一点,稍后郭顺会亲自前来,逐一传达这些具体的调整内容。”
待洪任离开后,温遥便开始着手给太子写信。然而,那份至关重要的兵器图纸却并未随信一同寄出。她反而召集了郡主府的幕僚,吩咐他们起草一份奏折。
这些幕僚们都是陆续来到许城的,他们在协助温遥管理许城及周边村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初,他们是宋澄思特意派遣过来的,后来,随着温遥的名声越来越响,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慕名而来。
这些人个个都才华横溢,不仅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深知民间疾苦,而且提出的建议也都十分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当幕僚们得知温遥打算将兵器图纸献给朝廷时,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纷纷称赞她的“义举”,随后,他们才小心翼翼地问道:“郡主,这份奏章是要直接呈给太子殿下,还是先交给陛下过目?”
温遥闻言,神色淡然,语气平静地回答道:“想必你们都还记得,早在当初我还在京城的时候,就曾与陛下交涉过有关新粮种的事情。然而,当时的他对我并不信任,反而更愿意相信我手中握着的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宝藏,而不是什么新粮种的种植方法。”
她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因此,在陛下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户部自然不可能让我参与其中。”
温遥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声音也变得低沉起来:“说实话,若非当今陛下龙体欠安,由太子殿下代为处理政务,这份图纸我断然不会轻易交出来。”
“这不仅是因为它无法用来装备我们自己的军队,更是因为一旦它落入敌人的手中,那可就真的成了资敌的利器了!”温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
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对太子殿下还是比较信任的。他一直致力于推广新粮种,而且自从代替陛下处理政务以来,也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政令,恢复了先帝时期的惠民政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温遥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只需将图纸进献给朝廷即可,至于工部拿到图纸后会如何处理,甚至图纸是否会不慎外泄,这些都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她环视一周,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幕僚,缓缓说道:“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具体的措辞你们可以自行商议,我只需要最终的结果。”
其中一位幕僚略作思索,然后开口问道:“郡主,这份图纸是您主动进献的,还是太子殿下主动向您索要的?”
温遥闻言,轻轻摇了摇手中的信,回答道:“这是太子殿下的来信,他以私人关系的名义,请求我将图纸交给他。而这,则是我的回信。”
她将手中的信递给众人,说道:“你们都仔细看看,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再重新修改。”
幕僚们接过信,随后便进行了一场简短的碰头会议。温遥则趁此机会,离开了这个略显狭小的空间,准备前往兵工厂。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权衡和计划,正如那洒满大地的阳光一般,既令人心生向往,又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忐忑不安。
经过温遥与幕僚们精心策划和反复推敲,回信被重新修订,奏章也经过了几轮删改,最终定稿,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温遥仔细审阅了一遍,感到非常满意。虽然回信是她亲自书写的,但奏章则是由幕僚们代笔完成的。
一切准备妥当后,温遥用火漆小心翼翼地封好文件,然后吩咐巡查司的人尽快联系陆雄文,通过宋澄思的渠道,尽快将文件秘密送往京城。
由于兵工厂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因此并未受到瘟疫的影响,生产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今,金属兵器的库存几乎已经堆积如山。而且,在刚刚度过瘟疫之后,他们又收回了一批在战斗中损毁的兵器,并开始进行重新熔炼。
当温遥的身影出现在兵工厂时,工匠们都显得异常兴奋,纷纷热情地向她打着招呼,表达着自己由衷的敬意。
温遥总能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这些想法常常能够激发工匠们的灵感,让他们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比如,她曾提出将两种不同的矿石混合在一起进行冶炼,从而制造出一种更加坚固耐用的新型材料。还有一些巧妙的设计改变,甚至只是一个微小的弧度变化,都能让兵器的杀伤力成倍增加。
更何况,这座兵工厂本身就是温遥一手倡导建立起来的。从最初的建造图纸,到熔炉和锻造间的搭建,再到如何去除矿石中的杂质,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她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在那些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中,这些技术都被视为是极为隐秘的,是绝对不允许外传的。然而,温遥却毫无保留地将它们分享给了工匠们。
因此,在工匠们的心中,年纪轻轻的温遥早已具备了祖师爷一般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