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烽火急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2861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宋澄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淡却意味深长的笑意:“朕的礼物,卿早已心领。”

见他似乎心情愉悦,那人内心也感到了一丝满足。

温遥虽一时摸不着头脑,却也识趣地没有继续追问,只是命人小心翼翼地捧着镜台,向宋澄思款款告别,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宋澄思目送着她窈窕的身影消失在转角,这才缓缓转身,踏上了返回自己宫殿的路途。

大年初一的清晨,宋澄思早早地便从睡梦中醒来,因为有些过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他首先要做的,便是前往皇宫,向陆扬以及牛太后恭敬地拜年。礼毕之后,还要跟随陆扬,与那些宗室一同前往太庙,进行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

午后的新年赐宴,本应是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然而,就在这喜庆的氛围中,一个小黄门却仿佛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把般,跌跌撞撞地闯入了宴会大殿。他狼狈地扑倒在地,顾不得身上的疼痛,声嘶力竭地高声喊道:“陛下!边关告急!九镇急报!”

陆扬原本挂在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微微向前探了探身子,语气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沉声问道:“你,说什么?”

那小黄门顾不得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只是一个劲儿地叩头,声音颤抖地说道:“奴才实在不敢打扰圣驾,实在是事态紧急!九镇贺大帅派人星夜兼程,八百里加急送来求救文书,送信之人已经因体力透支而昏迷不醒,这是告急文书,请陛下御览!”

说着,他颤抖着双手,高高举起那封染血的信件。

那信件上用火漆严严实实地封着,还插着三根象征紧急军情的鸡毛,然而那上面的字迹,几乎都被殷红的鲜血所掩盖,显得触目惊心。

总管太监见状,连忙上前几步,小心翼翼地从小黄门手中接过那封告急文书,然后迅速地呈递到了陆扬的面前。

陆扬重重地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案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他一把接过信件,粗暴地撕开封口,从里面抽出了一封带着血迹的书信。

信上的内容简洁而又急迫:臣贺联璋死罪!军中遭遇敌军伏击,粮草已经告罄,恳请朝廷火速发兵救援!

陆扬紧紧地握着那封信,脸上的肌肉因为愤怒而微微抽动,仿佛恨不得将手中的信纸捏成粉末。贺联璋——这可是他最为信任的心腹爱将啊!此番被他委以重任,派往九镇去剿灭那里的匪患,原本以为可以手到擒来,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的进展竟然会如此糟糕,贺联璋竟然在前线遭遇了重创,这实在是太让他感到失望和恼火了!

“朕当初还亲自让他当着众人的面在御前立下军令状,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能够凯旋而归,真是可恶至极!”陆扬在心里暗自咒骂道,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原本还打算借着这次机会,顺势掌控一部分兵权,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可现在看来,这一切美好的计划,都将要化为泡影了。想到这里,他不禁在心头暗自苦恼:十万兵马的人员调动,还有那五十万石粮草的筹集,这可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办到的啊!

宋澄思一直静静地坐在大殿之上,神色淡漠,面无表情,甚至连看陆扬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一般。陆扬见状,心中不由得一凛,他清楚地知道,宋澄思定然也明白自己当初执意派兵前往九镇剿匪的决策,是多么的愚蠢和不明智。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和小算盘,在他的眼中,恐怕也是一览无遗吧。可是,这种轻率的决策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可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竟然敢如此漠视人命,难道他还真的配得上这至高无上的称号吗?

聊到征战,兵员的短缺,粮草的匮乏,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他心里非常清楚,此刻大殿里鸦雀无声,众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都写满了不知所措。陆扬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开始公式化地发号施令:“九镇的悍匪向来狡猾至极,如今我朝廷的军队已经深陷重围,情况万分危急。不知哪位爱卿愿意挺身而出,自荐领兵前往救援?”

然而,面对这紧急的战情,众臣却都选择了沉默不语,纷纷低下了头,仿佛恨不得将自己藏起来一般。陆扬的心腹之中,那些武将们也开始在私下里偷偷地打量起来。九镇的匪患,传闻不过区区一万之众,而且与驻守的军队已经对抗了一年之久,按理来说,早就应该元气大伤,不足为惧了。贺联璋率领着十万精锐大军,却竟然在此处折戟沉沙,损失惨重,难道这战报上的内容,竟然是虚假的吗?想到这里,他们的心中不由得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与此同时,那些一直未被陆扬所拉拢的武将,则在暗自冷笑。这就是陆扬,明明自诩英明神武,却又如此的刚愎自用、无能至极。只会将事情搞得一团糟,却根本没有能力来收拾这残局。“既然你觉得我们这些人都无能至极,不堪大用,那你当初又何必让你的心腹去白白送死呢?”

至于那些文臣们,则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静默地站在一旁,仿佛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陆扬原本还能勉强压抑住心中的怒火,可眼见着众臣如此的表现,他的怒火险些就要压抑不住了。他猛地将手中的告急文书拍在案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声响,怒声说道:“朝廷耗费巨资养着你们,你们真的是一群只会吃闲饭的蠢牛吗?平日里一个个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可真到了该用你们的时候,怎么就都像缩头乌龟一样,一个个都躲进了自己的壳里?难道你们以为朝廷倾覆了,你们又能好到哪里去吗?”

众臣被陆扬这一声怒吼吓得急忙叩首,齐声说道:“陛下息怒!臣等知罪!”陆扬恨不得将眼前的案子掀翻,他真正想要的,是能够挺身而出、斩妖除魔的勇士啊!就在这时,站在角落里的一位不起眼的小御史站了出来,他的声音虽然轻柔,却带着一股坚定不移的力量:“臣举荐大将军王爷前往,大将军王爷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此番前去,必定能够势如破竹,凯旋而归!”

陆扬闻言,嘴角微微勾起,牙关也紧紧地咬在了一起。如果眼神可以杀人的话,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个一脸无知的小御史当场凌迟处死。可那小御史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自己说错了话,仍然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即便大将军王爷此去,或许有些大材小用,但是如今十万大军身陷重围,情况危急,还请陛下明察!”

宋澄思始终一言不发,如同一个局外人般冷眼旁观着这一切。此时,他突然站起身来,对着陆扬拱手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不愿意前往,那么我倒是愿意前往九镇,为陛下分忧解难……”陆扬闻言,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宋澄思紧接着又说道:“只不过,我这些年来一直在边关征战,身上落下了不少旧伤,近日旧疾复发,右臂剧痛难忍,恐怕无法提枪上马,带兵出征了,还恳请陛下宽恕。”陆扬听到这里,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他目光扫过众臣,再次问道:“那么,还有谁愿意自荐前往九镇,解救那里的百姓和将士于水火之中呢?”

大殿之内,再次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那小御史见状,连忙跪着向前爬了几步,恳切地说道:“大将军王爷并不一定要亲自上阵杀敌,只需坐镇中军,负责督战即可。凭着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在军中的威望,一定能够指挥若定,化解眼前的这个难题的!还请王爷能够为了九镇的无辜百姓和那十万深陷重围的军士们想想啊!”

宋澄思挑了挑眉毛,意味深长地看了那小御史一眼,然后转过头,看向陆扬,缓缓地说道:“如果陛下实在无人可派,那么臣弟愿意……”陆扬听到这里,心中的怒火更甚,他再次提高了自己的声音,怒声质问道:“众位爱卿!难道你们真的没有一人愿意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吗?!大将军王爷虽然身有疾患,但是仍然心系国家安危,忧国忧民,难道你们就真的忍心畏缩不前,眼睁睁地看着九镇的百姓和将士们遭受苦难吗?!”

底下依旧是一片沉寂,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应声。陆扬的手搭在龙案之上,微微颤抖着,他恨不能立刻掀掉眼前的桌子,将桌子上摆满的山珍海味全都撒在这些无用之人的身上!大殿内的气氛,也变得愈发紧张凝重起来。

此时,站在那小御史身边的同僚也开始纷纷发表意见,恳请陆扬能够派遣大将军王爷前往九镇。其余的朝臣见状,也渐渐地开始附和起来。陆扬感到极度的无奈和失望,脸上也露出了一丝铁青之色:“三弟,看来这一切终究只能由你来承担了。这些年来,你为了大衍的社稷奔波四处,实在是太辛苦了,朕的心中实在是感到心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