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鸿门宴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2316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转念一想,她那双灵动的眸子里,不时流露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自己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从未真正满足过她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如今看来,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如愿了。

然而,世事岂能一成不变?或许可以尝试另一种方式,让她感受到同样的快乐与自由呢?

几日后,一纸盖着鲜红印章的任命书送到了陈坚手中,上面赫然写着:兹任命陈坚继续担任容县县令,任期三年。

陈坚心知肚明,这背后定是温遥在默默助力。他不敢怠慢,立刻前往温遥处拜谢,“县主,这都是您的恩情啊!下官感激不尽!”他言辞恳切,情真意切。

温遥嘴角微微上扬,素手轻摆,笑着说道:“陈县令言重了,我哪里有这么大的本事。说起来,这主要还是大将军王对你的赏识。”

“县主万万不可如此说,”陈坚连忙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若非您从中周旋,引荐下官,大将军王又怎会注意到我这个小小的县令呢?下官今日前来,并非仅仅为了自己的仕途,更是代表容县全县的百姓,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他挺直了腰板,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已经看到了容县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有了您的指点和支持,下官定不负众望,在三年之内,让容县彻底摆脱饥荒的困扰!”

温遥听了,却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陈县令,你的志向未免也太小了些。仅仅是不再遭受饥荒,这还远远不够啊!”

她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要放开手脚,大胆去做,只要是为了百姓,就不要有任何顾虑。若是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记得及时上报,我会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陈坚听得热血沸腾,恭敬地低头应承。

温遥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与宋澄思一同离开了容县。他们没有选择返回军营,而是径直朝着记忆中的温园方向走去。

当远远地望见那扇紧闭的乌油黑大门时,一种久违的归属感瞬间涌上温遥的心头。

“如果不是周围潜伏着那么多的暗探,我的心情或许会更加愉悦吧。”她在心中暗自叹息。

宋澄思将温遥送到温园门口,便停下了脚步,眉头微蹙,略带担忧地说道:“方才收到消息,温园周围的暗探数量又增加了不少,甚至还有人试图强行闯入,幸好被及时发现并制止了。”

温遥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邀请道:“要不要进来坐坐,喝杯茶?”

宋澄思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不必了,天色已晚,我就不打扰你休息了。你一路奔波,也累了,早些歇息吧。我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

“是要准备离开京城的事情吗?”温遥眨了眨眼睛,好奇地问道。

“不,暂时还不着急。”宋澄思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我还需要和京中的一些老臣,以及几位皇子殿下进行一些接触。”

温遥见他并不想多说,便也没有继续追问,带着他走进了温园。

就在这时,一个略带熟悉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寄寄……!”

温遥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径直向前走去。

“许姑娘!宛城县主!”那声音变得更加急切。

宋澄思闻言,眉头紧锁,转过身对身旁的亲卫吩咐道:“将他送回宫中,交给陛下处置。”

亲卫领命,身形一动,便轻而易举地将陆浩淼带走了。

“这下耳根子总算是清净了。”温遥转过头,朝着宋澄思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改日我请你吃饭,好好感谢你!”

说完,她便头也不回地走进了温园。放眼望去,只见田地里的冬小麦已经开始发芽,嫩绿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生机勃勃。远处,一群农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采摘着成熟的果实,整个温园都充满了热闹的气息。

一路上,管家郭顺快步上前迎接,向温遥详细汇报着近期的工作情况,温遥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表示赞许:“做得不错。”

突然,她想起许久未见冯保的身影,便轻声问道:“冯保呢?他去哪里了?”

“冯安公公将他叫走了。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我们与宫里的人来往便不太方便了,所以这次也耗费了不少时间。”郭顺有些无奈地说道。

“而且,听说冯安公公如今在宫里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已经找过冯保好几次了,还想请县主您想想办法,帮他一把。”他压低声音,补充道。

温遥听了,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屑地说道:“他这是还没捞够吗?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眼前有余忘缩手,身后无路想回头!”

郭顺连忙点头附和:“县主您说得极是。不过,我们这些无根之人,也确实是无能为力啊……”

“这是你们的事情,与我无关。”温遥淡淡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疏离,仿佛事不关己一般。

郭顺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的神色,一旁的温嬷嬷见状,连忙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再继续说下去。

就在这时,温遥刚刚洗漱完毕,正准备好好品尝温嬷嬷精心准备的美食,冯保却突然神色慌张地跑了回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县主,不好了!宫里来人了,说是皇后娘娘要请您过去一趟!”

提及刘皇后,温遥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温婉贤淑的身影。

刘皇后在宫中的存在感并不强烈,甚至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

她的父亲刘国丈是前秦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门下弟子遍布天下,如今朝中不少官员都曾受过他的教诲。

然而,刘家家风严谨,刘皇后自幼便接受着严格的教育,养成了内敛谦逊的性格,凡事都以闺阁典范为准则。虽然她心地善良,性格也颇为直率,但遇到不平之事时,总是习惯于委婉劝谏,这也导致她与陆扬之间的关系始终平平淡淡,缺乏一些激情。

刘国丈自然也被陆扬当作一个吉祥物一般对待,表面上地位尊崇,实际上却并无任何实权。

他曾主动向陆扬请缨,想要参与修史的工作,却被陆扬以各种理由拒绝了。陆扬担心他会在史书中对自己有所褒贬,留下不好的评价,因此始终不肯答应。

刘国丈何等聪明,又怎会看不穿陆扬的心思?在心灰意冷之下,他便以身体抱恙为由,闭门谢客,就连昔日的老友和门生也不见了。

即便如此,陆扬也总是会派人前去问候,嘘寒问暖,询问他最近是否有什么新的作品,或者是否有值得推荐的门生。

刘夫人进宫拜见过刘皇后一面后,刘氏一族便悄然退回原籍,从此闭门不出,再也不过问朝堂之事。

刘皇后在宫中的行事作风也愈加小心谨慎,即便是在劝谏陆扬的时候,也总是显得极为小心翼翼,生怕触怒了他。

虽说宫中一切宴会的筹备工作都由她负责,但名义上却都是以牛太后的名义进行的。

后宫的嫔妃前来请安时,刘皇后也总是和颜悦色地对待,从不摆架子。而那些前来拜见的官员家眷,则全部都被安排到甘泉宫休息,从未单独召见过任何人。

温嬷嬷对宫中的这些事情都心知肚明,因此也对冯保盯得越来越紧。听到冯保带来的消息后,她立刻沉下脸,语气严肃地问道:“你说什么?当真?”

冯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雨下,声音哽咽地说道:“县主,求求您,救救我师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