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县主饶命
类别:
年代种田
作者:
字数:2700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我又非什么三头六臂,更不是金玉堆砌的身子,拜我作甚?”温遥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里,却自有一股风华流转,让人难以忽视。
几位县令闻言,面面相觑,眼神里闪过一丝尴尬,最终还是堆起笑容,齐声道:“下官等是仰仗县主鼻息,有所求,自然要敬重些。”
“我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县主罢了,这辖地里真正做主的,是苏县令。诸位若是有什么正事,还是去找他吧,我还有旁的琐事缠身,就此告辞了。”说着,温遥便欲抬步离开。
“县主啊!”几位县令见状,顿时慌了神,齐刷刷地跪倒在地,神情那叫一个恳切,“还请县主垂怜,开恩救救我等治下的百姓啊!”
温遥脸上的笑意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她最厌恶的就是这种被人架在火上烤,被迫承担责任的感觉。
“县主,”邱县的县令栾成,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竟是直接摔倒在地,涕泗横流,哭得那叫一个伤心,“栾某实在是不敢再求旁人了,只能恳求县主您,纡尊降贵,去我们邱县走上一遭啊!”
他哽咽着,声音嘶哑,“我们那里虽然有昌河穿境而过,可是连年战乱,河道淤塞,两岸的良田也早已被摧毁殆尽,百姓们食不果腹,朝不保夕,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了!下官我殚精竭虑,想尽了各种办法,可还是无力回天啊!”
说到这里,栾成已是泣不成声,他抬起头,满眼期盼地望着温遥,“只求县主您能大发慈悲,随栾某去邱县走一趟,若是能因此造福一方百姓,栾成我,以及邱县的万千百姓,定当永世铭记县主您的大恩大德!”
其余几位县令也纷纷附和,苦苦哀求,眼神中充满了希冀的光芒,仿佛温遥就是他们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站在最前面,年纪最大的容县县令,轻轻叹了口气,他捋了捋自己那已经有些发白的胡须,抬头望向温遥,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县主,下官我年事已高,眼看着年底就要致仕归乡了。若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完这剩下的几个月,等着清点账目,便可安然离任。
“可是,我身为一县父母官,又怎能对得起‘父母’二字呢?若是看不到希望也就罢了,如今,眼看着就有能让百姓们脱离苦海的希望摆在眼前,下官我,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试上一试啊!”
说到激动处,陈坚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温遥身上,“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下官只求自己能够问心无愧,对得起头上的这顶乌纱帽,对得起容县的百姓们!”
话音刚落,温遥便被他那份为民请命的执着所深深打动,她快步走上前去,伸出双手,将陈坚搀扶起来,轻声问道:“老人家,您快快请起,不知您贵姓?”
“不敢当,不敢当,”容县县令陈坚,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略微有些颤抖,“下官姓陈,名坚,字文台。为人比较迂腐,不懂得变通,所以在县丞这个位置上蹉跎了九年光阴,如今做这容县县令,也已经有十余年了。”
温遥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温暖,“好,既然如此,那明日,我便随你去容县走上一遭。”
此话一出,其余几位县令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羡慕的神色,恨不得取而代之。而陈坚,则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感谢的话,却因为太过激动,一时之间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温遥见状,心中也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她连忙转过身,对着其余几位县令说道:“诸位放心,既然答应了陈县令,自然也不会厚此薄彼,你们那边的事情,也该有所安排才是。”
陈坚闻言,连忙收敛起激动的情绪,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份略显陈旧的地图,双手高高拱起,毕恭毕敬地递给温遥。
温遥接过那份毛边纸绘制的地图,心中不禁感慨,这位陈县令,当真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官啊!只见那地图上,用五彩斑斓的颜色,详尽地标注着容县境内的各种信息:土地的种类、田亩的数量,以及历年的耕种情况,甚至连人口的分布,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啊。”温遥心中暗自点头,对陈坚的敬佩之情更增添了几分。她将地图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这样吧,我先将这地图带回去,仔细研究研究,具体的事宜,等明日再详细商议。”
“对了,诸位若是没有落脚的地方,我可以安排人给你们解决。”温遥想了想,又补充道。
“那简直是求之不得啊!”几位县令闻言,顿时喜出望外,异口同声地应道。
温遥安排给他们的,是冯彰之前提供的那种大通铺。虽然条件简陋,甚至有些拥挤,但几位县令却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觉得能够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他们甚至在半夜时分,还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各自辖地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直到深夜才安然入睡。第二天,天还未亮,他们便各自起身,开始整理自己的仪容,虽然官袍破旧,但他们却极力将其整理得整齐得体,一丝不苟,然后便静静地等候温遥的传唤。
温遥因为不知道宋澄思何时才能回来,于是便留了一张纸条,托人转交给农事局,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并且特别嘱咐大家,晚上宵禁,只能暂时留在这里,等到天一亮,便立刻返回温园,将准备好的粮种运送到各个县里。
清晨,当温遥看到几位县令虽然面容憔悴,但精神却格外饱满,身上穿着的官袍虽然有些褴褛,但却被他们极力整理得整齐得体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忍。“如果天底下能够多一些像他们这样的清官廉吏,那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好过很多吧。”可惜的是,如今坐在龙椅上的,偏偏是陆扬那样的人。
早饭前,几位县令便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找到了当地的村民,开始商量购买玉米种子的事情。村民们如实告知:“县主说了,这玉米最好是夏播,等收了麦子之后再种,就像种豆子一样。”
“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只是想提前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几位县令纷纷表示,他们想要提前备好粮种,这样等到需要的时候,才不会措手不及。
村民们都十分淳朴善良,也充满了同情心,他们深知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因此给出的价格都十分公道。于是,几位县令便将随行人员分派开去,大家商量好,互通有无,不争先、不竞价,齐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这次运送粮种的主要部分,依旧是从宛县的县仓里调拨出来的。苏正为了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甚至不惜冒着丢官的风险,干脆直接放下手中的乌纱帽,与各县进行对接,并没有向上峰请示汇报。
早餐时,大家喝着香甜的玉米粥,吃着粗糙的红薯菜团,几位县令互相称赞,吃得津津有味。然而,在这美味的背后,却是他们难以言说的艰辛生活。他们自身的日子同样过得十分紧张,有时候甚至半年,甚至六个月才能吃到一次肉。
吃完早饭,几位县令便满脸紧张地询问温遥的准备情况,“不知县主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诸位放心,我们除了准备了足够的粮种之外,农事局还特意准备了不少幼禽幼兽。”温遥微微一笑,安慰他们,“虽然每个县分到的数量可能并不多,但这至少也算是一个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农事局的成员随后还带来了一些宛县的村民,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种田老把式,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前往各个县里,指导百姓进行秋种。这次的麦种数量有限,勉强能够支撑到明年的秋收。“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比想象中要好得多。”温遥心中暗想,因为她已经提前给所有的粮种都喷洒了稀释过的营养液,这样一来,粮食的产量肯定会大大提高。
县令们此时已经颇为满意,他们认为,只要能够保证百姓们每天都能吃上八成饱的三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对于那些普通的农家来说,他们只需要能够吃上两顿饭,并且每顿都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如果这样计算下来的话,估计还能有一些剩余,再加上秋收的粮食,那么明年冬天,百姓们应该就不用再为吃喝发愁了。至于今年的冬天,各县又与宛县达成协议,购入了一批红薯,再配以一些杂粮,总归还是能够勉强凑合着过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