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孰是孰非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2762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藏锋确认一切尘埃落定,这才将消息禀告给了宋澄思。

“冯彰那厮,果真是自食恶果。”宋澄思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不过,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藏锋剑眉微挑,略带疑惑:“王爷,只要咱们不低头认输,便无惧任何风浪。”

“放心便是,你们于我而言,胜过性命!”宋澄思用力拍了拍藏锋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坚毅。

藏锋不敢怠慢,立刻单膝跪地,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宋澄思缓缓转身,目光落在温遥身上。这几日,她为了粮食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正与众人热烈地讨论着粮食的收储分配。

今年粮食的收成颇为喜人,初步估算,在缴纳赋税之后,剩余的粮食数量依旧十分可观。这些粮食不仅足够他们安稳地度过这个冬天,甚至如果能将县里的粮仓全部填满,那简直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由于连年战乱,许多土地都荒废无人耕种。温遥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这些土地按照人头分配给农户,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粮食产量。经过精确的计算,剩余的田地按照常理应该归她所有一半。

然而,温遥觉得自己根本用不着这么多田地,便慷慨地将其中三分之一的份额分给了宋澄思的亲兵,以感谢他们的守护和付出,剩余的则全部上缴给了县里,充实粮仓。

为了确保能够容纳所有收成的粮食,温遥还特意委托苏正,让他重新修缮了粮仓,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当看到田野里玉米的外皮逐渐变得干枯,温遥便立即指示农事局组织人手,开始大规模地采摘玉米。

村民们对于这些农活早已习以为常,个个身手麻利,很快便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们每人扛着一个竹筐,穿梭在玉米地里,不一会儿就能收获满满一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然后兴高采烈地将玉米倒入田边的牛车里。

牛车装满后,便会被迅速地拉到村里提前平整好的场地里。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村里并没有专门修建固定的打谷场,而是将收割完豆子的土地,经过快速平整后,直接作为打谷场使用。这样既节省了土地资源,又方便了村民们进行粮食的晾晒和加工。

玉米棒子则按照田亩的数量堆积如山,每一亩地对应着一大堆,远远望去,金黄一片,蔚为壮观。

村里的老人们和孩子们则围坐在玉米堆旁,他们分工明确,老人们负责剥玉米,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捡拾。他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整个场面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氛围。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剥着玉米,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若是发现了藏在玉米里的虫子,孩子们便会兴奋地跳起来,欢快地追逐着,将虫子抓起来喂养家里的鸡鸭,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偶尔,老人们会发现一些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嫩玉米杆,这时,他们便会忍不住掰下一段,慈爱地递给身旁的孩子们,让他们品尝。这些青嫩的玉米杆,口感清甜,汁水充盈,既能解渴,又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而孩子们则会小心翼翼地咀嚼着,感受着那份来自田野的清香和甘甜。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无比的欢喜和满足。

当然,孩子们也并非只顾着玩耍,他们也有自己的任务。在剥玉米的间隙,他们会背起小竹篮,跑到收割后的豆子地里,仔细地捡拾那些遗落的豆子。如果捡到的豆子数量比较多,他们就会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交给大人处理;如果捡到的豆子数量不够多,他们就会偷偷地商量着,将豆子烤熟了吃掉。烤熟的豆子香气四溢,诱人至极,那种独特的香味,甚至能在半夜将人从睡梦中馋醒。

收割完玉米和大豆后,田地里还会留下大量的秸秆,这些秸秆需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影响下一季庄稼的生长。同时,也需要将残留在地里的根部清理掉,这样既可以为下一季的播种做好准备,也可以避免秸秆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便。

此外,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还需要安排专门的人手进行巡视,确保田地的安全。

负责收缴公田事宜的负责人,温遥全都雇佣了村里的村民,并且按照每人每天十文钱的标准支付工钱,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丰盛的伙食。

温遥的合成皿在这时再次升级,令人惊喜的是,其中竟然出现了一种名为回耧谷的特殊谷种。据说在民间传说中,这种谷种具有神奇的力量,只要播撒下去,不用多久便会自动长出成熟的谷子来。

面对如此惊世骇俗的奇迹,温遥并没有选择将自己的秘密公之于众,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更为稳妥的方式——使用升级版的浓缩肥料。这种肥料效果显著,但却不会引起过多的关注,能够悄无声息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苏正下乡巡视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成堆的玉米、大豆、高粱,堆满了田间地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看到这喜人的景象,苏正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形成一个幸福的弧度。

村子里,空气中弥漫着磨好的玉米面散发出的阵阵香气,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村里的里正兴高采烈地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和几个用红薯面做成的窝头,热情地递给苏正。他笑容满面地说:“大人您看,今年这收成,就算是家里人想怎么吃都不必担心冬天挨饿了!”

苏正接过碗筷,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顿时惊喜地发现,这玉米粥和窝头的味道竟然如此美味!当然,它们无法与精细的白面粳米相提并论,但与过去那些只能靠啃食草根树皮度日的日子相比,简直宛如置身天堂一般,幸福至极。

“县主说这面粉还能磨得更细,但我看现在这样就已经非常好了。”里正一边说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色,他似乎在为村里的村民们感到由衷的欢喜,这样的简单生活无疑让人感到知足常乐。

苏正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同时,他的心里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教导村民们,让他们听从县主的安排,努力耕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巡视完毕后,农忙也接近尾声。

然而,回到县里的苏正,虽然感到疲惫,但心情却格外愉悦,直到他偶然遇见了小舅子杨泉。

“姐夫,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你是不是已经想明白了?”杨泉脸上带着一丝挑衅的笑容,慢慢地靠近苏正。

苏正对此不屑一顾,根本懒得理会他,抬起脚便准备离开。

“姓苏的!”杨泉见状,顿时急了,他气愤地瞪大了眼睛,声音也随之提高了几分,“我告诉你!我姐已经怀了你的骨肉!如果你继续执迷不悟,不肯低头,你们苏家就真的要绝后了!”

苏正听到这番话,顿时猛然停下脚步,双眼如同锋利的刀刃一般,闪烁着寒光。他缓缓转身,一步一步地朝杨泉逼近,浑身散发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势。

杨泉从未见过苏正如此可怕的模样,顿时被吓得连连后退了几步,嘴里结结巴巴地问道:“你……你……你想干什么?”

“敢问,我苏正究竟错在何处?”苏正语气冰冷地发问道,言辞犀利,毫不留情,“我苏正虽然曾经受过你们杨家的恩惠,但当年你们资助我的那几两银子,我早已通过替人抄书的薪水如数偿还,甚至还多给了几两作为报答。”

他继续步步紧逼,身上的气压越来越低,给人一种泰山压顶般的感觉,显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当年我家母亲去世后,所有的丧葬费用和生活开销,都是我苏氏族里的人帮忙筹措的。你们却在外面到处宣扬,说是你们杨家的功劳!”

“当年我金榜题名,中了进士时,你父亲连同乡绅一起为我接风洗尘,我苏正虽然不胜酒力,但也不敢以酒量取媚于人,只能勉强喝了几杯淡酒,但区区三杯两盏的淡酒,怎么可能让我喝得烂醉如泥?”

“你们对外宣称,说是我喝醉后,酒后乱性,硬闯了令姐的闺房,对于这种无稽之谈,我无从辩驳,只能为了保全两家的颜面,勉强答应了这门亲事。”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一字一顿,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他直视着杨泉的眼睛,仿佛要将他看穿。“

“之后,你还想在我这里谋取一份差事,我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也从未答应。你仗着自己是我的小舅子,在衙门里屡屡犯错,不仅不思悔改,反而还拖累我升迁,对于这些,我也都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