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银饷疑云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2631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温遥如今不仅热衷于收集各种肥沃的土壤,更是在不断寻觅着适合不同作物生长的特殊土质,她的手中,已然握着好几种精心挑选的土壤样本。而她身边的四次元便携小空间,也早已焕然一新,变得更加小巧精致,如今看来,就像是一个精美的荷包,容量却丝毫未减,反而增加了不少。除了存放着充足的粮食和易于保存的干菜之外,她还特别存放了一些关键的器械零部件,以便随时进行复制,应对不时之需。

正当温遥兴致勃勃地整理着这些宝贝时,帐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守门的侍女快步跑来禀告道:“禀告县主,大将军王前来探望。”

听到宋澄思的到来,温遥不敢怠慢,连忙将自己上下检查了个遍,确保没有任何疏漏之后,这才沉稳地说道:“快请他进来。”

宋澄思的身影出现在帐篷口,他略带迟疑地探头向内,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听说你身体有些不适,我特意过来看看你,情况如何了?”

平日里,温遥总是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陀螺,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无论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是艰苦的负重前行,她都显得游刃有余。这次突然卧床不起,这让宋澄思心中难免有些担忧。

“我没事啦,”温遥脸上绽放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语气轻快地说道,“是温嬷嬷有些小题大做了而已。”

然而,当宋澄思看到她那微微有些苍白的脸色时,心中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更增添了几分:“你年纪还小,确实应该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即便要亲自参与事务,也应该懂得劳逸结合,不能太过勉强。”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这段时间以来,我看你也是有些疲惫,要注意休息啊。”

话音刚落,温嬷嬷便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大枣姜糖茶走了过来,她神情严肃地催促道:“县主,快趁热喝了吧,这对身体可是大有益处。”

温遥略带好奇地尝了一小口,却立刻忍不住皱起眉头,吐了吐舌头,略带抱怨地说道:“怎么是酸的?这姜糖茶不应该是甜的吗?”

温嬷嬷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语重心长地劝说道:“就算味道不太好,县主也得忍着喝下去,良药苦口利于病嘛,这对您的身体真的很有益处。”

宋澄思听着两人的对话,虽然心中存有疑惑,但又觉得在温遥面前直接询问不太合适,只好暂时将心中的疑问压了下来,没有开口。

等到温嬷嬷收拾完餐具,转身离开的时候,宋澄思连忙悄悄地跟了上去,忍不住低声问道:“温遥到底哪里不舒服?情况严重吗?要不要请个郎中来看看?如果这里的大夫不够好,去京城请一位过来也是很方便的。”

温嬷嬷听了宋澄思的问话,不由得掩嘴笑了笑,轻声说道:“大将军王不必过于担心,县主这是……长大了。”

宋澄思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温嬷嬷话中的真正含义。温嬷嬷见状,只是含糊其辞地解释道:“王爷现在还不懂,等你将来娶了王妃,自然就明白了。”

宋澄思听了温嬷嬷这番隐晦的解释,顿时意识到了一些什么,脸上瞬间涨得通红,略带尴尬地向温嬷嬷点了点头,连忙转身离开了。

温嬷嬷看着宋澄思略显慌乱的背影,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心中暗道:这两个孩子,看似都强大无比,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地位和能力,却都各自背负着沉重的命运,真是命运无情的捉弄啊。

与此同时,被强制送去体察民情的冯彰,也终于回到了宛县。然而,眼前的他,早已没有了往日那副衣衫整洁、仪表堂堂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风尘仆仆,身上的衣袍也沾满了厚厚的泥土和杂乱的草屑,脸色更是被毒辣的太阳晒得黝黑,原本精心打理的胡须也纠结成了一团,看起来就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恶战一般,脚上的靴子也只剩下一只,另一只不知在何处遗失了。

看到冯彰这副狼狈不堪的模样,周围的侍从们忍不住捂嘴偷笑,有人更是毫不客气地嘲讽道:“哟,这不是冯编修吗?这是去哪里逃难了?怎么搞成这副模样?”

冯彰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没有理会那些幸灾乐祸的侍从,而是急匆匆地找到自己的随从,语气严厉地吩咐道:“快,赶紧准备好洗澡水!我要立刻沐浴更衣!”

这几天在农家的生活,对于养尊处优的冯彰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他感觉自己身上似乎沾染了无尽的贫气和难以摆脱的虱子!一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就充满了委屈和愤怒,这样的遭遇对他来说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折磨。

他越想越觉得心烦意乱,心底对温遥和宋澄思的怨恨也愈发加深。简单梳洗完毕,擦干净了脚上磨出的水泡,他再也不敢耽搁时间,连忙手捧着那份圣旨,直奔宋澄思和温遥所在的营帐而去。

由于佳节将至,宋澄思和温遥并没有远离宛县,而是各自忙碌着准备各种喜庆的事务,整个军营中都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冯彰犹豫着靠近营帐,心中早已将自己的姿态放到了最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毅然跪倒在地,高高地举起手中的圣旨,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请大将军王和县主恕臣无法叩拜,还请二位接旨。”

温遥略微侧目,看到冯彰那副狼狈的模样,忍不住在心中暗笑。而宋澄思则面无表情地接过圣旨,展开一看,发现旨意的内容竟然极为简单明了:这份旨意是让冯彰负责彻查宛县的账目。

宋澄思随手将圣旨递给温遥,温遥随意地扫了一眼,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转头向温嬷嬷招了招手,轻声吩咐道:“把阿吉叫过来。”

阿吉是郭顺派来专门负责宛县账目的小太监,他为人机灵,心思细腻,做事也十分认真。

听到温遥的召唤,阿吉连忙小跑着过来,他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先是恭恭敬敬地给众人行了个礼,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包裹卸下,从中取出一个封套,封套上清楚地标着一个“甲”字,里面装订着厚厚的账簿。他双手捧着账簿,恭敬地递到冯彰面前。

账册上清楚地记载着某年某月某日实收白银三万两,支出的明细也详细到每一笔,甚至连购买物品的名称和数量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冯彰仔细地翻阅着账册,眉心微微皱起,心中暗自疑惑:这支出的款项怎么会这么多?而且,完全没有标明具体的用途!

他眼角的余光不时地扫向温遥,心中暗自思量:这次看你如何辩驳!

粗略地翻看了一遍之后,冯彰的心头不由得一沉,他发现这两个月之前收到的那三万两白银,竟然早已被消耗殆尽,这让他心中感到十分震惊:这花钱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

就在冯彰心中疑惑之际,阿吉紧接着又将一本标有“乙”字的账册双手奉上。

当冯彰接过这本账册,仔细翻阅之后,他的神色骤然变了,因为这本账册上竟然详细地记录了每一笔支出的具体用途,清楚到令人咋舌。村民的房屋坍塌需要维修,口粮短缺亟待解决,农具发放、渠水修补、种植树木、购买粮食……每一项支出都有详细的记录,三万两银子竟然每一分都花得其所,没有丝毫的浪费。而且,所有物品的单价也都标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一目了然。

三万两银子的账单依旧清晰可见,然而,在每一笔账单的旁边,都赫然标注着“赊欠”二字。而在账册最后的总结部分,也清楚地记录着:一共还需支付四万两白银。

冯彰默默地在心中计算着,经过仔细确认之后,他发现账目并没有任何问题。

阿吉随后又拿出了第三本账册,这本账册的封面上标着一个“丙”字,他轻声说道:“编修老爷,这里是宛县的田地分布图,包括每一块田地的面积、以及所种植的作物的种类和数量,请您过目。”

冯彰接过账册,开始专心地检查。他心中默念着,从宛县的耕地数量和实际耕种情况来看,所花费的钱财确实不算多……可是,账册上所记录的那些粮食的名称,他却始终没有听说过,这让他心中更加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