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瓮中鳖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2180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冯彰接过仆从递来的纸笔,笔走游龙,迅速写就了一份保证书,神情庄重地递给刘二。刘二目不识丁,便恳请冯彰将保证书的内容朗读了一遍,还颇为仔细地提出了几处修改意见,待冯彰一一照做后,他才如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揣入怀中。

两人敲定了下次见面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冯彰又吩咐手下赏了刘二一些碎银,这才带着随从,朝着宋澄思和温遥所在的方向走去。

迎面吹来的晚风,裹挟着丝丝凉意,吹散了冯彰心中不少的郁结之气。他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心中盘算着:若是能借此机会将温遥送进大牢,在她那位权势滔天的大将军王前来营救之前,自己定能从她口中撬出陛下梦寐以求的秘密!

此时,温遥与宋澄思正兴高采烈地分享着香甜软糯的煮玉米,夕阳的余晖倾洒而下,为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宋澄思一边啃着玉米,一边好奇地问道:“你之前给我看的玉米种子,不是呈现出耀眼的金黄色吗?怎么现在这些玉米,看起来颜色有些发白呢?”

“这可是还未完全成熟的嫩玉米!”温遥抬起头,笑靥如花地解释道,“等到完全成熟的时候,才会变成那种诱人的金黄色。来,我来教你挑选鲜嫩玉米的诀窍。记住,过于稚嫩的玉米,尚未完全灌浆,口感会略逊一筹;而过于老熟的玉米,则会嚼劲十足,难以入口。你只需用指甲轻轻一掐,如果能看到饱满的白色浆液渗出,那就说明这根玉米的成熟度恰到好处。”

“如果掐的时候稍微费力一些,也无需担心,烤着吃同样美味。只需将其架在火上,不停地转动,待到听到清脆的噼啪声响,就说明已经烤熟了。”她兴致勃勃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可是最简单便捷的吃法呢!温嬷嬷还会用嫩玉米烹饪出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煎的、炒的、炸的,每一种都令人回味无穷……”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宋澄思已经吃了几根玉米,感觉腹中微微饱胀,他无意间瞥见营地里有士兵正在燃烧艾草,便随口问道:“你就不担心冯彰会来找你的麻烦吗?”

“怕他作甚!”温遥毫不在意地啃着玉米,声音略带含糊不清,“有你这位大高手在,我才不怕呢!你不是已经答应过我,要帮我解决所有烦恼吗?”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宋澄思一边飞快地点头,一边开怀大笑。

就在两人谈笑风生之际,冯彰终于找到了他们。一整天的奔波劳碌,早已让他的肚子空空如也,饥肠辘辘,然而,当他看到众人已经享用过晚餐,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尴尬和无奈,“我……我只是想问问……还有没有剩余的食物?如果没有的话,我也不会强求。”

温遥收敛起之前的活泼开朗,变得冷淡疏离,她举止优雅地吩咐道:“来人,给冯编修奉上我们最好的茶。”

温嬷嬷心领神会,立刻为冯彰端来了一盅宋澄思自带的普洱茶。这种普洱茶具有极佳的消食解腻功效,饭后饮用有助于消化,但空腹饮用,却难免会让人感到些许不适。冯彰对此并不知情,心想不如就喝点茶水充充饥。

他一口气喝下了好几杯,只觉得一股苦涩之意直冲头顶,心里暗自嘀咕:“这茶,味道真是苦涩至极!”宋澄思见他终于放下了茶杯,这才缓缓开口问道:“不知冯编修此番前来,究竟有何要事?”

“我乃是奉旨前来。”冯彰说着,挺直了腰杆,从随行的侍从手中接过一卷明黄色的圣旨。温遥闻言,淡淡一笑,轻声说道:“看来这圣旨的内容也未必有多么重要,否则冯编修也不会等到现在才来宣读。”

温遥的话语,让冯彰的心中猛然一紧,他几乎想要出言反驳,但最终还是强行忍住了。宋澄思在旁接过话茬,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意:“确实如此。如果真的有紧急要事,又岂会派遣一位翰林编修前来传旨。冯编修奔波了一整天,想必也已经十分疲惫了,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说完,他和温遥交换了一个眼神,便起身准备离开。

温遥则与温嬷嬷一同回到了自己的帐篷。帐篷的四周,用翠绿的豆角架和黄瓜架围得严严实实,既能有效地防止他人窥视,又能方便随时采摘新鲜的蔬菜。然而,这里最大的缺点就是秋天的蚊子多得令人心惊胆战,温遥携带的驱蚊消毒液数量有限,舍不得随意使用,所以只能日复一日地燃烧艾草来驱赶蚊虫。

夜风习习,冯彰的身上隐隐感到一阵凉意,心中的不安也愈发加重。他四下张望,只见宋澄思的帐篷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周围,像是将温遥牢牢地保护在其中。巡逻的士兵们目光如炬,神情警惕,却仿佛对他视而不见,毫不在意。就连夜间点亮的灯火,在他眼中也像是在嘲笑他的孤独和无助。

那一瞬间,他甚至想要拂袖而去,彻底放弃,然而,当他想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他还是咬紧牙关,强行忍耐了下来。“你,去问问他们,今晚我们应该在哪里休息。”他对着身边的一个随从吩咐道。

那随从领命而去,过了一会儿,他愁眉苦脸地回来了。“他们说,因为之前没有收到任何通知,所以这里并没有为我们准备休息的地方。如果您不介意的话,他们现在可以临时搭建一个帐篷。”

冯彰此时全身都感到精疲力尽,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想尽快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便挥了挥手,说道:“那就快点搭起来!”随从不敢怠慢,急忙去找来几位亲兵帮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行军帐篷。帐篷的空间并不大,勉强能够容纳二三十个人,虽然有些拥挤,但也勉强够用了。

看着脏兮兮的帐篷,冯彰心中充满了厌恶和不满,想要坐下休息,却发现连一个干净的地方都没有。之前温遥和宋澄思坐过的摇椅,也已经被收走了,地上光秃秃的,连一块像样的石头都没有。他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心中暗自恼火。

为了能够清楚地观察周围的情况,冯彰找随从借了一个灯笼。今年下半年,雨水格外充沛,乡间的草木生长得格外茂盛,蚊虫也更加猖獗,夜里只要有一点火光,立刻就会吸引一大群蚊虫前来追逐叮咬。不一会儿,他的耳边就嗡嗡作响,脖子、脸上、手背上,到处都是蚊虫叮咬的痕迹,奇痒无比。

“真是受够了!”他心中怒火中烧,猛地夺过随从手中的灯笼,朝着地上狠狠一摔,又用脚狠狠地踩了几下,将灯笼踩得稀巴烂。旁边一位亲兵见状,扔下手中的活儿,气愤地走过来,指着冯彰的鼻子,大声指责道:“你怎么能这样不珍惜东西!我们这里的东西都是有限的,这盏灯笼已经用了三年了,从来没有损坏过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