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种田日常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2165更新时间:25/05/29 23:07:12
护卫们一瞧这阵仗,一个个如临大敌,仿佛看到了传说中能颠倒众生的登徒子,赶紧把自个儿的心肝宝贝护得严严实实,就怕受到半分惊吓。

宋澄思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手弩递给亲兵队长,语气那叫一个郑重其事:“你可给我小心着点,这玩意儿金贵着呢!”

温遥在一旁掩嘴轻笑,柔声道:“只要不是故意折腾,它结实着呢,轻易坏不了。不过用的时候可得当心,这小东西的威力可不小,一不小心容易伤着人。”

“听见没有!”宋澄思立刻转头,冲着亲兵们严厉地吼道,那气势,恨不得把嗓子吼哑。

“是,大将军!”亲兵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震耳欲聋。

待众人情绪稍定,宋澄思这才小心翼翼地凑近温遥,低声问道:“你之前跟我说的那些事儿……”

“自然是作数的。”温遥微微一笑,如同春风拂柳,安抚着他那颗紧张的心,“我温遥说话,向来一言九鼎。不过你也别抱太大的期望,我可不是什么呼风唤雨的神仙,能做的事情终究有限。”

“而且现在时机也不太好,朝廷的人正盯着咱们呢,动静闹得太大,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宋澄思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沉声道:“等这里的事情结束了,你随我一同去边疆,我保证你的安全,绝不会让你受到半分伤害。”

温遥闻言,笑着应允,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自己那些宝贝东西还散落在各处呢,多走动走动,说不定就能碰上什么好运气,把它们都找回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起来,田地里的庄稼也开始疯长,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勃勃生机。

宋澄思刚吃完温嬷嬷亲手煮的红薯叶,那叫一个赞不绝口,眉飞色舞地嚷嚷道:“明儿个去屯田的时候,记得多给我种些红薯,这玩意儿好吃!”

前些日子,他还亲自去田里查看了玉米的长势,发现玉米的叶子比高粱的叶子要宽大许多,叶面上还长着一层细细的绒毛,摸起来十分舒服。叶片上的脉络也十分清晰,尤其是叶子中间那道长长的纹路,十分显眼。而且玉米的秆子也与高粱的秆子略有不同,高粱秆子上常有的那种白色灰质,玉米秆子上却是没有的。

温遥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出声称赞道:“没想到大哥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真是令人佩服。”

“嗯。”宋澄思点了点头,神情严肃认真,“咱们以前打仗的时候,经常需要在荒山野岭里露宿,要是没了粮食,就只能就地取材了。很多草药看起来长得差不多,但有的能吃,有的却剧毒无比,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所以必须小心谨慎,仔细分辨。”

听他这么一说,温遥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之感。陆扬和太后在皇宫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而宋澄思却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士兵,在边疆风餐露宿,为了守卫国家的安宁,连裤腰带都勒紧了。

“今年咱们没有种小麦,等到秋收之后,就可以开始播种了。”温遥认真地说道,“到时候咱们收获的小麦种子,个个颗粒饱满,只要明年没有天灾,肯定能迎来一个丰收年。”

“以后你们就用我提供的粮种,我保证你们再也不会饿着肚子打仗了。”

宋澄思闻言,笑着打趣道:“怎么,你就不盼着天下早点太平吗?”

温遥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说道:“太平盛世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和尸骨换来的,这个道理我明白。”

宋澄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心里忍不住叹息一声。她明白,可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人却并不明白,自己府里收到的那些源源不断的“御赐之物”,却不肯及时拨给老百姓,他整天只想着如何玩弄权术,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样的昏君……

他缓缓闭上眼睛,生怕自己再想下去,会忍不住在进宫的时候,一剑刺杀了他。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如果真的刺杀了他,只会引发更大的动乱。“还是先这样吧,慢慢寻找一个能够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皇帝。”

如今的宛县,境内从未浪费过一块田地,就连道路也修缮得平坦宽阔。

苏正默默地观察着这两位大人物,他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并非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真切切地付诸行动。如今的宛县呈现出一片“政通人和”的景象,各行各业的老百姓都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这番景象,让周边各县的官员都羡慕不已,纷纷前来向苏正请教取经。苏正见状,也没有藏着掖着,坦诚地说道:“各位大人,并非我苏正有什么过人的才能,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县主带来的。”

几位县令听了,彼此对视了一眼,虽然他们官职卑微,但也从未听说过此事。

邱县的县令眼珠一转,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凑到苏正跟前,压低声音说道:“苏大人,你我之间的关系可非同一般,不知能否将我引荐给县主大人?”

苏正听了,顿时皱起了眉头,一脸为难地说道:“陈大人,并非我不愿意帮忙,只是县主大人每日都与大将军王形影不离,行踪不定,我也实在不知道她现在身在何处啊。”

一听到大将军王的名字,几位县令顿时来了精神,纷纷凑在一起,小声议论起来,心中也隐隐升起了一丝好奇:“这位县主大人莫非就是传闻中未来的大将军王妃?”

苏正见状,连忙摆正脸色,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各位大人,切莫听信那些无稽之谈,她不过是钦封的宛城县主罢了,至于其他的,我一概不知,还请各位大人不要以讹传讹。”

几位县令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心中却对苏正的话半信半疑,他们心想,他一定认识温遥,只不过是在找借口推脱罢了。

于是邱县的县令再次恳求道:“苏大人,虽说我们各自治理一县,但同为大衍的官员,治下的百姓都是大衍的子民啊。你们的日子好过了,难道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仍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吗?”

苏正听了,心里觉得无奈极了,他叹了口气,说道:“各位大人,我不是不想帮忙,只是你们可能不太了解县主大人的情况。县主大人手中的粮食实在不多,根本支撑不了什么大事,若没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后盾,任何事情都难以开展啊。”

他简单地向众人讲述了一下温遥的背景。场面一下子沉寂了下来,鸦雀无声。

苏正看着众人,叹了口气,说道:“谁还能没有一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心呢?各位大人放心,我会在见到县主大人的时候,多多为大家美言几句的。”

“今年恐怕是不行了,但明年耕种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给大家送去一些粮种的。不过,还请各位大人不要期望太高,我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