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谁是黄雀
类别:
年代种田
作者:
字数:2219更新时间:25/05/29 23:07:07
好在孟子恒思虑周全,不仅携带了当时颇为稀罕的照相机与摄影机,还准备了数块容量惊人的内存条,再三保证会尽力记录下所有重要瞬间。
当然,余筠向来不会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人之身。除了孟子恒,她还安排了机灵的小一随行,就连向来低调的褚敏,也在大军启程前悄然离开了青鸟州。他们都是余筠精心挑选的记录者,务求将 প্রতিটি গুরুত্বপূর্ণ দৃশ্য完完整整地保存下来。
至于林青青他们,则留守后方,稳固根据地。皇城那边的风云变幻,他们只能通过不断送回的情报窥探一二。
据说,各路勤王之师抵达皇城外围后,因抵达时间的先后顺序,各自占据了不同的战略要地。毋庸置疑,占据最佳位置的,自然是孟雨晴麾下的青雀军。
另有情报显示,所有勤王队伍中,以孟雨晴所率领的兵马数量最为庞大,声势最为浩大。
此外,尽管名义上是前来勤王,那高坐在皇位之上的皇帝,却仿佛捏着鼻子忍受着这一切,不仅未曾提供半分粮草,反而要求各路兵马自行解决给养问题。
对此,孟雨晴早有预料,所携带的粮草足以支撑大军所需,否则也不至于在路上耗费了十数日之久。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她这般深谋远虑。
一些未曾预料到此情此景的勤王军,不得不临时筹措粮草,显得颇为狼狈窘迫。
而那些原本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起义军,在青雀军抵达之后,竟有不少人暗自胆怯起来。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孟雨晴率领的青雀军,曾数次在其他几股势力的边缘地带游弋而过。军纪严明的青雀军,与那些乌合之众般的杂牌军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皇城之内,龙椅之上的皇帝已是怒火中烧数日。随着前来“勤王”的兵马越来越多,他心中的怒意逐渐被惶恐所取代。
最终,他采纳了身边那位老谋深算的大太监的建议,直接颁布了一道圣旨。
既然这些人打着勤王的旗号,既然他们如此看重这个名声,那么断然不会直接攻打皇城。不如先利用他们,去剿灭其他的起义军,以此来消耗他们的实力。
皇帝觉得此计可行,便立即下旨,命各路勤王军前去攻打那些“叛军”。
其他的勤王将领对此颇有微词,毕竟他们千里迢迢赶来,本意是想直捣黄龙,逼迫皇帝就范。
唯独孟雨晴,对此欣然接受。
她第一个率军出动,仗着兵力雄厚,直接将麾下兵马分为三路,分别扑向三支起义军的据点。
余筠若有所思地看向身旁的林青青,轻声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三支起义军,似乎正是你们暗中扶持的那几支吧?”
他们前前后后扶持了七八支起义军,但其他的要么是行事太过歹毒,要么是愚蠢至极,再不然就是妄自尊大,都已陆续碰壁,落得身死人灭的下场。
最终,只剩下这三支,如今已完全掌控在他们手中。
那么,孟雨晴第一个响应圣旨的原因便昭然若揭了。他们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势力,绝不允许他人轻易染指和破坏。
这一次,孟雨晴的“表现”并不算太过亮眼。
她率领三路兵马与三支起义军展开了缠斗,双方互有攻守,打得难分难解。
由于她兵分三路,旁人并未觉得有何不妥。毕竟,起义军那边占据了地利优势,兵力也并不逊色。
更何况,众人皆知孟雨晴此次率领的并非是孟家军,而是一支才训练了两年的新军。在他们看来,这样一支军队又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呢?他们最初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不久之后,便有其他勤王军击败了各自目标中的起义军。当然,那些起义军所占据的地盘,也顺理成章地落入了那些胜利者的手中。
皇帝得知此事后,又在宫中摔碎了不少珍贵器物,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也有一些腾出手来的勤王军,开始将目光投向孟雨晴的目标,企图从中分一杯羹。
然而,他们的企图无一例外地被孟雨晴强硬地挫败,胆敢越界者,皆被其毫不留情地斩断了伸出的“手”。
并且,孟雨晴也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便成功地将那三支起义军完全掌控在了手中。对外,她宣称己方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实际上,无论是青雀军还是那三支起义军,都毫发无损。
也是在孟雨晴“攻下”这三个地方之后,才有人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三个据点的地理位置似乎都颇为微妙。
其中一个地点,直接连通着青鸟州,可以说,一旦占据此地,青鸟州便可长驱直入,直指皇城。
而另外两个地点,则恰好是重要的经济枢纽。一个地方拥有境内最大的河流,水运便利;另一个地方,则紧邻海云国,贸易往来频繁。
然而,城池已被孟雨晴攻占,让他们直接出面挑衅,他们心中却又有所忌惮。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不上那支成立仅两年的青雀军,但孟家军的威名仍在!
据说,这两年间,孟家军竟自发招兵,原本只剩下六七万人的队伍,如今又补充到了十五万之众。
这是否意味着——当年他们眼中那些不值一提的流民,有许多都涌入了青鸟州,之后又加入了孟家军?
不少人开始感到后悔。
他们似乎亲手将大量人口送到了青鸟州,导致如今青鸟州的兵力如此强盛,让他们都忌惮不已,不敢轻易出手。
可他们青鸟州究竟是如何养活这么多人的?
要不是每次试图渗透的人,要么直接被拦截,要么就如同石沉大海般消失无踪,他们也不会在此刻感到如此迷惑不解了。
此次前来勤王的各路兵马,并未直接集结于皇城附近,而是各自在攻占的地域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就在这时,皇帝的圣旨又一次送到了各路将领的手中。
圣旨的大致意思是褒扬他们平定了叛乱,解决了朝廷的忧患,并决定在皇宫设下庆功宴,以示嘉奖。圣旨上还明确规定,每位将领只允许携带二十名随从进入皇城。
孟雨晴面色平静地接过了圣旨,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但转过身,便毫不犹豫地将那道象征着皇权的诏书丢在了地上。
“嗤,这老家伙的胆子真是小得可怜,竟然还限制了入城人数,莫非他以为人少了,他就有胜算了?”孟雨晴语气中充满了不屑与嘲讽。
孟子恒慢悠悠地走上前,看似不经意地踩在了那张被丢弃的圣旨上,语气沉稳地说道:“别掉以轻心,皇帝不足为惧,但暗中觊觎之人,却不止他一个。”
他当年之所以落得那般境地,并非完全是因为皇帝的缘故。皇帝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罢了。
孟雨晴眼中寒光一闪而过,语气坚定地说道:“兄长放心,当年那些加害我们的人,我一个都不会放过!”
孟子恒却淡淡地说道:“那些人,就交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