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财神到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2470更新时间:25/05/29 23:07:04
“公主殿下,咱们……咱们胜了!”

庞冲的声音带着颤抖,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张庭芝、刘黑闼等一众长宁军将士,也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仿佛置身梦中。他们简直不敢相信,竟然能以零伤亡的代价,歼灭鞑子数千人马。

这则捷报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飞遍了凌霄城的每一个角落。压抑已久的百姓们,纷纷从内城涌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同过年一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赵墨寒紧绷的脸上,也终于绽放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她清亮的声音盖过了喧嚣:“诸位,莫要松懈!全城上下,加固城防,以防鞑子贼心不死,再次来犯!”

“喏!”

百姓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他们自发地加入到城防队伍之中,一个个摩拳擦掌,干劲十足。要知道,现在不仅能为保家卫国贡献一份力量,还能拿到日结的工钱,这等好事,谁会错过?

那么,徐渊呢?

此刻,赵墨寒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立刻飞奔到他身边,与他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然而,此刻的凌霄城,早已被欢庆的人潮所淹没。不知是谁第一个高呼了一声:“公主殿下万岁!”

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公主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无数百姓跪倒在地,有人高声欢呼,有人喜极而泣,场面感人至深。

赵墨寒心潮澎湃,高声说道:“诸位,我们今日能够取得如此大捷,当感谢神明庇佑,是神明赐予我们粮食、清水和武器!”

“神明万岁!”

“神明万岁!”

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那些平日里精于算计的大户人家和巨贾富商,也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行动起来,着手修缮凌霄殿,重塑神明金身,每日焚香供奉,祈求神明保佑。

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寄托!

对于百姓自发的行为,赵墨寒自然不会反对。她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路返回府邸,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徐渊。

然而,当她来到徐渊的房间前,却发现自己仿佛撞在了一堵无形的墙壁上,根本无法进入。

他人呢?

此时此刻,徐渊正站在北江市一家略显陈旧的古董店内,他毫不客气地将两大袋沉甸甸的铜钱,直接丢在了地上,发出“咣当”一声巨响。

这批铜钱,正是之前双方约定好的交易品。北江市博物馆的林副馆长、辽东省收藏界的泰斗韩老,以及鸿信拍卖行的老板杜霜,早已等候多时。他们迫不及待地翻看着地上的铜钱,仔细甄别,最终一致表示愿意全资收购,并给出了一个让徐渊颇为满意的价格——五千四百万!

“嘿嘿!”

杜霜咧着嘴,笑得见牙不见眼,他搓着手,语气略带试探地说道:“徐老弟,我看你收藏的大多都是大宋年间的铜钱,还有一些银铤、金锭之类的,不知道你手里有没有其他好东西啊?”

“当然有!”

徐渊神秘一笑,从角落里拖出一个略显陈旧的皮箱,放在几人面前,笑着说道:“几位老板都是识货之人,不如自己掌掌眼,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

“这是什么?”

方思远迫不及待地打开皮箱,顿时,一股淡淡的清香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咦?这是香囊?”

“哇!这……这竟然是手帕?上面还绣着鸳鸯戏水,针脚细腻,栩栩如生,简直巧夺天工!”

“等等,这是……秋葵蛱蝶图?我曾经在宝岛省的故宫博物院有幸见过类似的藏品。这幅刺绣以折枝秋葵为主体,枝叶舒展,花影婆娑,两只蛱蝶点缀其间,更是显得生动自然,宛如真物。只不过……”韩老仔细端详着这幅刺绣,语气略带惋惜地说道:“这幅刺绣虽然精美绝伦,但和博物馆收藏的原画相比,还是少了那么一丝神韵。”

韩老作为收藏界的泰斗,在字画鉴赏方面,自然有着独到的眼光和见解。他神情凝重地说道:“宋朝时期,朝廷设立了文绣院,专门负责宫廷刺绣,但绣工人数极其有限,仅有三百余人……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幅秋葵蛱蝶图的绣工,极有可能就是出自文绣院的绣娘之手!”

“哗!”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韩老的这番话震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即便只是临摹之作,南宋时期的刺绣也极其罕见,价值连城!

徐渊漫不经心地问道:“韩老,您看这幅什么秋葵蛱蝶图,能值几个钱?”

“值几个钱?哼!只要你肯出手,我愿意出价一千万!谁都别想跟我抢!”韩老激动得吹胡子瞪眼,仿佛生怕被别人抢走一般。

“嘿嘿!”

杜霜和林副馆长闻言,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并没有说话。他们如同饿狼盯上了肥肉一般,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无论如何也不肯轻易放弃。

只有方大千,始终沉默不语。他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皮箱里的一幅书法作品,激动得浑身颤抖,就连拿着放大镜的手,都有些不稳了。

韩老察觉到方大千的异样,好奇地问道:“老方,你这是怎么了?盯着那幅字画,看得如此入神?”

“没……没什么。”方大千连忙掩饰道,生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眼中的渴望。

“我看看……啊?这……这莫非是张即之的《严华经》?”韩老顺着方大千的目光看去,顿时瞪大了眼睛,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严华经》?

杜霜、林副馆长以及方思远,也都好奇地凑了上去,只是看了一眼,便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再也无法挪开视线。

这……这是真迹?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要知道,流传于世的张即之《严华经》残卷,仅有两百零三个字,而且还没有落款。而眼前这幅《严华经》,却有三百多字,而且一上手,便给人一种苍茫高古之感,其点画独到,笔力遒劲,更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其点画都有一细挑,略带一丝行书的笔意,显得灵动多姿,极具视觉冲击力。

方大千小心翼翼地将书法作品从皮箱中取出,平铺在桌面上。几人连忙从手机上搜索出《严华经》残卷的图片,一个字一个字、一个笔锋一个笔锋地进行对比。结果越看越是激动,越看越是震撼。

“小楷端庄严谨,犀利老辣;大楷雄浑强健,气势惊人!这……这绝对是真迹啊!”

“不错!其笔法既有米芾之神韵,又兼具欧阳询和褚遂良之形体……这绝对是出自于张即之的手笔,毫无疑问!”

“没想到啊没想到!我方某人有生之年,竟然还能亲眼见到张即之《严华经》的完整卷,实在是三生有幸!此生再无遗憾了!”

几位大佬,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激动得语无伦次,纷纷抒发着心中的感慨。

“咳咳!”

徐渊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他们的激动之情:“我说几位,咱们能不能别耽搁时间了?你们要是喜欢就赶紧出个价,要是没兴趣,我就拿走了。”

杜霜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沉声说道:“前几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大型拍卖会上,《严华经》残卷曾经拍出了六千三百二十五万的天价。这一幅可是完整版,而且保存如此完好,我愿意出价一个亿!”

“一个亿?”韩老的嘴角狠狠地抽搐了一下,他咬了咬牙,语气略带肉痛地说道:“我愿意出价一亿两千万!”

“哼!我出价一亿五千万!”方大千的眼神中,充满了恳求之色。这么多香囊、字画、扇子、砚台之类的古玩,他都可以拱手让人,唯独这幅《严华经》,他志在必得,还请诸位能够高抬贵手,成人之美。

当然,这种事情,在商言商,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不过,一亿五千万的价格,也确实是天价了,足以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一般人,还真的不舍得出手。

杜霜、韩老以及林副馆长,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决定卖方大千一个面子,将这幅《严华经》让给他。至于其他的古玩,就由他们几人瓜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