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爱民如子》
类别:
年代种田
作者:
字数:1436更新时间:25/05/29 23:07:02
温遥凝视那份毛边地图,心中不禁感慨,这位县令真是关心民生。陈坚一手绘制的地图,五彩斑斓,详尽地标注了土地种类、田亩数和历年的耕种情况,甚至连人口分布也不例外。
“这真是个好东西。”温遥暗自点头,收起地图。“我先带回去仔细研究,具体事宜,明日再详细讨论。”
“若你们没地方休息,我可以安排人给你们解决。”温遥对几位县令说。
“那简直是求之不得!”几位县令异口同声地回应。
安排给他们的,是冯彰之前提供的那种大通铺。虽然条件简陋,他们却没有丝毫怨言,甚至在半夜时分依旧聚在一起讨论,直到深夜才安然入睡。天还未亮,他们便各自整理仪容,静候传唤。
温遥因为不知宋澄思何时归来,于是留了个纸条,嘱咐农事局做好准备,提醒大家晚上宵禁只能暂时留在这里,等天亮便返回温园运送粮种。
清晨,看到几位县令虽然面容憔悴,却精神焕发,官袍虽然褴褛,却极力整理得整齐得体,温遥心中有些不忍。“如果天下多一些这样的清官,百姓定能安宁。”可惜,坐在龙椅上的,偏偏是陆扬这样的人。
饭前,几位县令已找到当地村民,商量购买玉米种子的事。村民们如实告知:“县主说了,这个最好夏播,收了麦子后再种,就和豆子一样。”
“我们知道,只是不想临时抱佛脚。”几位县令纷纷表示,提前备好粮种,以免到时手忙脚乱。
村民们充满同情心,深知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因此价格都报得很公道。于是,几位县令将随行人员分派开去,大家商定好:不争先、不竞价,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这次运送粮种的主要部分,依旧来自宛县的县仓。苏正为了解决问题,干脆放下乌纱,与各县直接对接,未曾请示上峰。
早餐时,大家喝着玉米粥,尝着红薯菜团,几位县令互相称赞,美味的背后,却是难捱的生活。他们自身的日子同样紧张,半年甚至六个月才吃一次肉。
饭后,几位县令满脸紧张地询问温遥的准备情况,“那边你们准备得如何了?”
“我们除了粮种外,农事局还准备了不少幼禽兽。”温遥微笑着说,“虽然每个县分到的并不多,但也是一个希望。”
农事局的成员随后带了一些宛县的村民,都是种田经验丰富的,分成组去各个县里指导秋种。这次的麦种量有限,勉强能支撑到明年的秋收。“实际上情况比想象中好,”温遥心中暗想,已经给粮种喷洒了营养液。
县令们此时已颇为满意,认为至少能保持每顿三餐八成饱的水平。而普通农家只需吃两餐,每餐能填饱肚子就心满意足。
如果这样计算下来,估计还能有剩余,加上若干秋收,明年冬天的日子便不再发愁。至于今年冬天,各县又与宛县购入了一批红薯,配以杂粮,总会凑合过去。
不过,当地百姓从未见过这样的吃法,心中难免存疑。几位县令亲自走访乡间,带头品尝,百姓们这才稍感安心。
这天,温遥与陈坚正在热烈讨论改进耕作方式的时候,忽然听说宋澄思回来了。两人立刻趋前相迎。
宋澄思风尘仆仆,一回到营地,便得知温遥遇刺的事,亲自审问了刺客,匆匆赶到容县。见到陈坚,他不便提及此事,只询问这次出行是否顺利。
在无人之时,温遥小声问宋澄思:“大哥,可否留住这位陈县令?我与他相处几日,发现他才干不俗,只是之前经历了太多波折。”
宋澄思随即答道:“这并不难。”接着又问:“那么你为何不问问关于刺客的事?”
温遥不屑一笑:“这事儿简单得很。皇帝想要的东西尚未到手,定不敢对我做什么。”
“而想要我性命的人,唯有太后大人。”他嘴角露出一丝讥讽。
此时的牛太后正满脸怒气,何忠跪在地,浑身颤抖。头上被她掷出的碟子砸出了一大包。
“废物!全是没用的东西!”牛太后愤怒地踹了何忠一脚。看到那玛瑙缠丝的碟子还安然无恙地躺在地上,她的心里不禁暗自松了口气。
何忠苦着脸道:“奴才倒是没想到,那宛城县主竟有如此本事!之前打听得再细,也从她身边的丫鬟婆子那里得不到消息,大家都说她从不练武。”
牛太后咬牙切齿,“看来此变化都是她去冷宫以后生的,我真是成全了她!”
何忠小心地问:“那,奴才还需不需要再找人……”
“找!”牛太后咬牙道,“这回务必找高手!一击必杀!事后必有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