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边疆的承诺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1345更新时间:25/05/29 23:07:02
护卫们见状,如同初见登徒子的大姑娘小媳妇,立刻紧紧护住自己的心头肉,生怕受到惊吓。

宋澄思把手中的手弩小心递给亲兵队长,语气郑重:“可别弄坏了!”

温遥轻声笑了:“只要不是特别暴力地对待,它是不会坏的。不过得小心处理,毕竟这东西的杀伤力可不小。”

“听见没有!”宋澄思严厉地吼道。

“是,县主!”亲兵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有力。

待大家安定了下来,宋澄思小心翼翼地询问:“你之前提到的那些事情……”

“自然还是算数的,”温遥微微一笑,安抚着他的紧张情绪,“我说话算数。但你的期望可别太高,我可不是神仙,能做的事情有限。”

“而且现在可不是好时机。皇帝对我们处理事务尤其上心,动静太大就容易引起麻烦。”

宋澄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等事情结束后,你随我一起去边疆,我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温遥点头称是,心里想着自己的随身物品散落各地,越多走动,找到的机会就越大。

时光如水般流逝,转眼间,天气已开始炎热,田里的庄稼也生机勃勃。

宋澄思刚刚吃过温嬷嬷煮的红薯叶,赞不绝口,兴奋地道:“明天去屯田的时候,给我多种红薯!”

他亲自去查看过玉米,发现它的叶子比高粱的更宽,叶面上还有细腻的绒毛,脉络清晰,叶中间的长纹显得明显,秆子也有些不同,高粱杆上的白色灰质是玉米所没有的。

温遥忍不住称赞:“没想到大哥观察得这么细致。”

“嗯。”宋澄思点头,神情认真,“我们打仗时,常常需要在荒山野岭中露宿,没粮食就得就地取材。很多看似相似的草药,有的能吃,有的却极为毒辣,因此得细心分辨。”

听他这么说,温遥心里感到一阵难过。陆扬与太后在宫中锦衣玉食,宋澄思却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士兵,勒紧裤腰带拼命。

“这一次没种小麦,等到秋收后就可以播种了。”温遥认真说道,“到时候我们收获的小麦种子颗粒饱满,只要明年没有天灾,丰年在望。”

“以后只用我提供的粮种,保证你们不会再挨饿打仗。”

宋澄思笑道:“你怎么不说希望天下快点太平呢?”

温遥微微摇头:“太平盛世可是无数战士的尸骨换来的,这我清楚。”

宋澄思的笑意逐渐消逝,内心感叹。她知道,但高高在上的那个人却并不懂,府中不断接受的“御赐之物”,却不愿意及时拨下民间的粮饷。他整天只想着如何玩弄权术!

这样的昏君……

他闭了闭眼,深怕再想下去,会忍不住进宫时一剑刺杀他。如今来之不易的安定,若果真刺了他,只会引发更大的动乱。“还是先这样吧,慢慢寻找一个能替百姓着想的皇帝。”

宛县境内从未浪费过一块田地,连道路也进行了整修。

苏正观察着这两位大人物,发现他们所做的并非说说而已,真正在行动。如今宛县呈现出“政通人和”的局面,各行各业的百姓生活秩序恢复得飞快。

这般局面,让周边各县的官员都艳羡不已,纷纷来找苏正取经。苏正见状也不隐瞒:“各位,并非我有什么过人的才能,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县主带来的。”

几位县令互相对视,虽然他们官小位卑,却也从未听闻这件事。

邱县县令眼珠一转,狡黠地道:“苏年兄,我与你之间可非同寻常,不知能否将弟引荐给县主?”

苏正愁眉苦脸:“陈兄,并不是我不愿,而是县主每日与大将军王走来走去,行踪不定,我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

一听到大将军王的名字,几位县令纷纷互相探讨,心中隐隐升起了好奇:“这位县主难道就是传闻中的未来大将军王妃?”

苏正忙摆正脸色解释:“诸公,切莫听信传言,她不过是钦封的宛城县主,别的我便不知晓了,也请各位不要以讹传讹。”

几位县令虽然表面上答应,但心中仍然对苏正的话半信半疑,心想他一定认识温遥,不过是在找借口罢了。

于是邱县县令求情道:“苏年兄,虽说我们各自治一县,但同为大衍的官员,治下百姓都是大衍子民。你们的日子好过了,难道能眼睁睁看着我们仍在水深火热之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