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风波骤起

类别:年代种田 作者:字数:1624更新时间:25/05/29 23:06:59
张文娟接到消息后,立即安排助理马不停蹄地赶到新京台,拷贝他们当天新闻内容的原版资料。同时,她迅速联系了人事部,让其立刻召集摄像组全体成员回局参加紧急会议。一场风暴似乎正在酝酿。

半小时后,摄像组成员齐聚会议室,气氛明显紧张。

“张副局长,您找我们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摄像组组长以职业微笑发问,声音中带着伪装的从容。

组长是个老江湖,早就摸透了局里上下的套路,深知张文娟突然召集他们的目的所在。只不过,他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无论怎么查,都不会牵连到自己。他此次暗中操作,可不仅是为了利益,更是为了扳倒赵灵儿,报复她曾经那种轻蔑的眼神——那个看他们组成员如同垃圾一般的目光,至今让他咬牙切齿。

组长有个鲜为人知的习惯——每次录制都会偷偷备份一份额外的录像,存放在安全隐秘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偏偏知道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也正因此,今天母带的储存和流转完全在他的操控之中。母带则安排其他人保管,目的就是掩人耳目。而当他伪装身份前往新京台交易时,脸上更是全程罩着口罩,避开任何可能暴露的蛛丝马迹。面对旁人的疑问,他简单一句“赵灵儿亲自安排的”,便让事情进行得顺利无比。

尽管张文娟再怎么调查组员,也未能找到任何破绽,摄像组组长摆出的和善面容更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然母带完好,张文娟只能决定承受舆论压力,计划次日透过早间新闻公开发布官方解释。而在这场风波中心的黎宸,也在张文娟的帮助下,快速联系了京市一家顶尖律师事务所的骨干律师展开诉讼。当晚接近九点时,律师火速赶到广电局,与黎宸协商控诉新京台侵犯肖像权与名誉权,并提出十万元的赔偿要求。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当黎宸次日再度发现《新京报》竟也刊登了抹黑她的内容时,她果断追加诉讼,将《新京报》——作为新京台的附属单位,也列为被告。同时将索赔金额翻倍至二十万。

虽然这场官司还未开庭,但黎宸早已胸有成竹。这翻译搞出的新闻漏洞多得不堪一击,这笔官司她必然胜诉。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案件全权交由律师处理,自己则搭上了南城的早班火车,潇洒离开京市。对她来说,接下来的事情已无须亲自插手,她反倒更关心南城那里的重要拍摄安排。

新京台这次莽撞地拿到录像后,居然连内容都未仔细翻译就匆忙播出,那破绽百出的视频自然成了大规模舆论攻击的靶子。同时,这也彻底暴露了幕后操作的拙劣水平。黎宸的策略与张文娟的联手让事态迅速发酵:既然新京台擅自挑起事端,那么后续的混乱就交由他们自己慢慢品尝吧!

广电局第二天直接透过新闻节目发声,指控新京台的无能与荒唐。对于盗取广电局废摄材料的行为,他们开玩笑般一笔带过,但对于公然诋毁、侮辱优秀爱国人士黎宸同志的行为,则措辞极为严厉。新闻主持人更是罕见地以严肃语气直击要害,呼吁新京台找专业人士将罗布斯侮辱性言论翻译清楚后再来评论。

这一场电视台“隔空互怼”,激起了观众的巨大反响,各家媒体争相转载报道,而多方专业人士也开始深挖罗布斯原话的背后细节。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大众终于意识到,这位外国人对华国人的超高傲慢已在访谈中暴露无遗。此刻,外界目光纷纷聚集到黎宸身上——她不仅是堪称精通外语的华国纪录片合拍人,更是勇敢的名誉捍卫者。这让她的形象迅速从“遭抹黑的舆论受害者”,变成了“英勇揭露专业人士”的代表性人物。

这场舆论风暴里,最狼狈的还属赵灵儿。层层压力摧毁了她伪装出的公私分明形象,交通局最终亲自出面实时跟进,发表声明支持黎宸,并承诺两年内实现全国交通发展的独立工艺化宣言。这则消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全国观众对黎宸的好感度瞬间突破天际。

赵灵儿也最终被新京台领导狠狠责骂,彻底丢尽颜面。领导甚至毫不留情地指出:“新京台不是赵家的私人帝国!为了私利不惜祸害国家利益,还妄图抹黑国家的模范同志!”愤怒的指责像两顶沉重的污名帽,直接压垮了她所在的赵家。为保全家族名誉,他们不得不掏出十万元替新京台分担赔偿问题。

而此时黎宸,已悠然回到南城。未过数日,新京台果然在压力下向她的代理律师支付了整整二十万赔偿,赔偿协议里更清楚地写明将涉事人员革职,并连续三天全面公开道歉。律师从补偿款中抽出应得的酬劳后,将剩下的钱一并存入黎宸的账户,并交由张文娟全权转交消息。

最后,张文娟拨通了黎宸电话,告知事情所有进展处理妥当。电话那头的黎宸轻轻一笑,似带些调侃意味:“这钱,还真是好赚。”